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1
作者 骆耐香 曾繁余 蒋常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9-490,共2页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神经多行于腮腺管浅面(73.3%)。腮腺管走行在颊支之间的占61.7%,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4.86 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下方者占11.7%,距下颊支的垂直距离约1.71 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上方者占26.7%,距上颊支的垂直距离约2.56 mm。结论: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管浅层,与腮腺管关系十分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容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颊支 应用解剖 腮腺区 腮腺管
下载PDF
第二、三趾末节复合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2
作者 文质君 秦小云 陈筱春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40例足标本上对第二、第三趾末节的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趾两侧有背胫、腓侧和跖胫、腓侧的血管、神经分布,而且跖胫、腓侧的动脉神经较背胫、腓侧的动脉神经粗大。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国有神经外径分别为0.8±0... 在40例足标本上对第二、第三趾末节的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趾两侧有背胫、腓侧和跖胫、腓侧的血管、神经分布,而且跖胫、腓侧的动脉神经较背胫、腓侧的动脉神经粗大。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国有神经外径分别为0.8±0.2mm、1.1±0.2mm,腓侧分别为0.7±0.1mm,0.9±0.2mm。第三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固有神经外径分别为0.7±0.1mm、0.9±0.1mm,腓侧分别为0.5±0.1mm、0.7±0.2mm。依据观测结果,本文认为趾底固有动脉、神经可作为趾末节移植的首选的血管神经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末节再造术 趾末节移植 趾底动脉 趾底神经
下载PDF
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继先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对60侧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状况。颈内、外动脉在分叉平面及距此5mm的外径,颈内动脉分别是9.43±2.07mm,8.61±2.06mm。颈外动脉分别是7.18±1.31mm,6... 对60侧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位状况。颈内、外动脉在分叉平面及距此5mm的外径,颈内动脉分别是9.43±2.07mm,8.61±2.06mm。颈外动脉分别是7.18±1.31mm,6.16±1.15mm。甲状腺上动脉起于颈外动脉者27侧,占45%,颈总动脉分叉处者23侧,占38.3%,颈总动脉者10侧,占16.7%。在颈内、外动脉开口处之间有一颈动脉间瓣,其出现率为86.7%(52侧),瓣的高度为1.92±0.44mm。甲状腺上动脉在颈外动脉起始部(即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腔开口状况可分为四型,均属开口颈外动脉。笔者探讨了与此有关的应用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动脉起始部 颈动脉间瓣 甲状腺上动脉
下载PDF
带筋膜血管的股方肌骨膜骨瓣移植的应用解剖研究
4
作者 蒋常文 李明善 +2 位作者 邵正仁 陆明深 周思 《华夏医学》 1998年第3期19-21,共3页
为了设计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在31侧下肢标本上对股方肌的形态及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的血管进行了解剖观察。股方肌的止点为肌性,止点宽4.50±0.64cm,肌蒂长3.59±0.58cm。股方肌骨膜骨瓣的血... 为了设计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在31侧下肢标本上对股方肌的形态及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的血管进行了解剖观察。股方肌的止点为肌性,止点宽4.50±0.64cm,肌蒂长3.59±0.58cm。股方肌骨膜骨瓣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臀下动脉的大转子支及筋膜的血管。根据解剖观察,带筋膜的股方肌骨膜骨瓣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血管 股方肌 骨膜骨瓣 应用解剖
全文增补中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岳毅刚 蒋常文 +1 位作者 李佩英 周思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的增生性瘢痕植入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3周后,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治疗3周后解剖取材,通过测量瘢... 目的探讨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的增生性瘢痕植入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3周后,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治疗3周后解剖取材,通过测量瘢痕的大小观察瘢痕的体积变化,用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明显减少。结论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微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抑制瘢痕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靶向血管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树鼠句听觉中枢GABA能阳性神经元及其终末的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佩英 岳毅刚 +1 位作者 张德兴 黄绍明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用直接GAB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树鼠句听觉中枢GABA阳性神经元及终末的分布,结果显示:GABA阳性细胞和终末广泛分布于听觉中枢的所有核团,即:听皮质(AC)、内侧膝状体(MGB)、下丘(IC)、外侧丘系核... 用直接GAB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树鼠句听觉中枢GABA阳性神经元及终末的分布,结果显示:GABA阳性细胞和终末广泛分布于听觉中枢的所有核团,即:听皮质(AC)、内侧膝状体(MGB)、下丘(IC)、外侧丘系核(NLL)、上橄榄核簇(SOC)、蜗神经核(CN)。但各核的GABA阳性细胞在数量、形态及染色强度上有所差异。数量最多为IC,其次为蜗神经背侧核(DCN)和蜗神经腹前核(AVCN),AC、MGB、SOC较少。GABA染色强度以IC和CN最深,AC次之,MGB、NLL、SOC则较淡。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中枢 GABA 树鼠句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大鼠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延髓Fos表达的时程变化
7
作者 刘承伟 林志芳 马文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延髓内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Fos免疫反应阳性(Fos—LI)神经元主要出现于手术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V)和双侧孤束核(... 目的:探讨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延髓内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Fos免疫反应阳性(Fos—LI)神经元主要出现于手术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V)和双侧孤束核(NTS)、腹外侧区等结构。其数量于术后2~4h达高峰,1d后明显下降,3d后基本消失。结论:术后1d,尤其是4h内是手术伤害最为敏感的时期,Vc和INV主要参与了躯体伤害性刺激的接受和传递,孤束核可能参与了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大鼠
下载PDF
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
8
作者 李佩英 岳毅刚 +1 位作者 张德兴 黄绍明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 传入纤维 逆行追踪 荧光金 大鼠
下载PDF
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起源
9
作者 李佩英 谢志强 +1 位作者 张德兴 黄绍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荧光逆行追踪技术,探索下丘核在中脑的传入纤维起源,将高度敏感的新型荧光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15只成年健康大鼠的一侧下丘(IC),在中脑的下列核团可见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同侧黑质(SN),外侧丘系中间核(I... 应用荧光逆行追踪技术,探索下丘核在中脑的传入纤维起源,将高度敏感的新型荧光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15只成年健康大鼠的一侧下丘(IC),在中脑的下列核团可见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同侧黑质(SN),外侧丘系中间核(INLL)和外侧丘系腹侧核(VNLL);对侧滑车神经核和下丘中央核(ICC);双侧中脑深核(dpM)、中央灰质(CG)、下丘外核(ICX)、下丘背核(ICD)、上丘(SC)、外侧丘系背侧核(DNLL)和Saglum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中脑 传入纤维
下载PDF
“虎口区”动脉的起源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秦小云 陆明琛 +1 位作者 周思 骆耐香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6-7,共2页
在100例成人手标本上(其中40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测了虎口区动脉的来源及分布。虎口区供应拇、示指的动脉主要为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和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根据这3条动脉的来源将虎口区的动脉分为5种类型... 在100例成人手标本上(其中40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测了虎口区动脉的来源及分布。虎口区供应拇、示指的动脉主要为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和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根据这3条动脉的来源将虎口区的动脉分为5种类型,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区 动脉 起源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机制及形态学改变特征
11
作者 秦小云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机制及形态学改变特征EtiologicMechanismandCharacteristicsofMorphologicChangesofRetrogradeAffectionofTemporo...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机制及形态学改变特征EtiologicMechanismandCharacteristicsofMorphologicChangesofRetrogradeAffectionofTemporomandibularJoint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退行性变 关节软骨 形态学改变 关节病 病因机制 关节盘移位 软骨细胞 蛋白多糖 骨质象牙化
下载PDF
虎口区动脉吻合与手部血管重建
12
作者 秦小云 周思 陆明琛 《华夏医学》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在10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其中40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察了虎口区动脉的吻合情况。虎口区动脉纵向吻合类型和横向吻合类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1%和14%,各类型又分为浅、深层吻合。此外,还观察了虎口区掌背侧动脉的吻合及动脉穿... 在10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其中40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察了虎口区动脉的吻合情况。虎口区动脉纵向吻合类型和横向吻合类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1%和14%,各类型又分为浅、深层吻合。此外,还观察了虎口区掌背侧动脉的吻合及动脉穿支。结合临床拇、示指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区 动脉吻合 临床应用
全文增补中
改良Hardinge小切口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军祖 张帆 +3 位作者 蒋常文 佟磊 盛斌 王锐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定臀上神经最下支(most inferior branch,MIB)的体表投影从而确定一个手术安全区域,依据这一解剖结果对Hardinge入路进行改良,并在临床中探讨改良入路的优势。[方法]解剖50具尸体双侧臀部(共计100侧),确定MIB的体...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定臀上神经最下支(most inferior branch,MIB)的体表投影从而确定一个手术安全区域,依据这一解剖结果对Hardinge入路进行改良,并在临床中探讨改良入路的优势。[方法]解剖50具尸体双侧臀部(共计100侧),确定MIB的体表投影和手术安全区域。依据结果对Hardinge入路进行改良,并在3具尸体双侧臀部(共计6侧)上经改良Hardinge入路模拟手术,从而验证其安全性,然后应用于临床。[结果]MIB在体表的弧形投影线与股骨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形成一解剖区域,内无重要血管神经分布,为手术安全区。依据安全区所改良的Hardinge入路模拟手术后,解剖均未发现MIB及其他明显神经血管损伤。临床应用26例,经10~28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术后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外展肌力减弱的现象。[结论]MIB在体表的弧形投影线与股骨大转子外侧最凸点构成了一个手术安全区域,改良Hardinge入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均未超出此安全区域,不会损伤到MIB及其他重要神经血管,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神经 髋关节置换 改良HARDINGE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