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玉清 蒋靖波 +1 位作者 李金轶 潘迪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血栓(L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因急性STEMI行PCI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2147例,将随访期间并发LVT的患者53例作为LVT组,根据1∶3比例随机抽取...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血栓(L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因急性STEMI行PCI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2147例,将随访期间并发LVT的患者53例作为LVT组,根据1∶3比例随机抽取无LVT的患者159例作为无L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入院后首次静脉血检测指标及PCI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预测价值。结果LVT组男性、有吸烟史、酗酒史、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室壁瘤形成、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患者比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浆D-二聚体(D-D)、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峰值、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均高于无LVT组,LVEF、直接PCI患者比例均低于无LVT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吸烟史、SO-to-B时间、hs-cTnT峰值、BUN、Hcy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PC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UN=5.56 mmol/L、hs-cTnT峰值=5.40μg/L、Hcy=12.95μmol/L、SO-to-B时间=200.00 min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最佳截断值时,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0.679、0.434、0.472、0.781,特异度分别为0.560、0.774、0.811、0.741。结论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发生率较低,且LVT几乎均出现于左心室心尖部;缩短SO-to-B时间和早期行直接PCI可能有助于降低L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心室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及心脏重构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小菊 赵印平 +4 位作者 刘卫华 莫江英 刘浩军 黄群英 孙义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132-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管病变及心脏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收治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进而接受冠脉造影患者20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越高,则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管病变及心脏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收治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进而接受冠脉造影患者20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越高,则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越高,且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同血管病变及心脏重构相关,可能成为高血压对大血管及心肌损害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病变 心肌重构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下载PDF
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硬化斑块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迪华 潘迪光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64-66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脉病变的预示情况。方法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有冠脉病变的患者237例,用超声检查不同部位外周动脉斑块的情况,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高于股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尤...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脉病变的预示情况。方法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有冠脉病变的患者237例,用超声检查不同部位外周动脉斑块的情况,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高于股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尤其是冠脉单支病变和狭窄程度<75%时。结论颈动脉斑块较股动脉斑块更能预示冠脉病变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股动脉 动脉硬化斑块 冠脉病变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群英 张高寅 +2 位作者 刘卫华 黄晓明 庞振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6例,分为PCAD患者31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35例,另选冠脉正常的健康组32例。对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胱抑制素C(CysC)...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6例,分为PCAD患者31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35例,另选冠脉正常的健康组32例。对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胱抑制素C(CysC)、中心动脉压(CAP)、脂蛋白a[Lp(a)]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Lp(a)显著高于LCAD组,而CysC显著低于LCAD组,两组CysC、Lp(a)、舒张压显著高于健康组。LP(a)、CysC、DBP是PCAD的危险因素。PCAD组单支病变及局限性、偏心性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LCAD组,而3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显著低于LCAD组。结论 Lp(a)是PCAD的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脂蛋白A 胱抑制素C 中心动脉压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群英 黄晓明 +7 位作者 刘卫华 蒋小菊 潘勇翔 赵印平 莫江英 庞振瑶 张高寅 罗明晶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伟 胡玉宝 张磐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比较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AMI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组42例和双支架组43例,采用相应策略... 目的比较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AMI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组42例和双支架组43例,采用相应策略进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指标(住院天数、PCI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对比剂用量)及术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单支架组、双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86%(39/42)、95.35%(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支架组PCI操作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双支架组(均P<0.05)。双支架组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与单支架植入相比,应用双支架植入行急诊PCI术可更好地改善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术后远期的分支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分叉病变 双支架植入 单支架植入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脂联素和胰岛素及左室重构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群英 林芳 +7 位作者 唐振媚 刘卫华 梁凌 蒋小菊 陈平 谈志强 黄晓明 庞振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抵抗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APN、胰岛素抵抗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50例,按性别、年龄匹配,分为常规降压组(A组)和降压加吡格列酮组(B组),干预治疗...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抵抗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APN、胰岛素抵抗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50例,按性别、年龄匹配,分为常规降压组(A组)和降压加吡格列酮组(B组),干预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AP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左室重量指数(LV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LVMI、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更为显著(P<0.01)。FPG、2hPG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除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外,可使血清APN水平升高,LVMI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通过提高血清APN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左室重构。吡格列酮的非降糖作用超剂量并不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增敏剂 左室重构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稳心颗粒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性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蒋靖波 伍于斌 +1 位作者 张伟 潘迪光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5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的心率、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评价2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心力衰竭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56.39±14.7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Ⅳ级,随机分成稳...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的心率、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评价2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心力衰竭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56.39±14.7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Ⅳ级,随机分成稳心颗粒组与地高辛组,治疗中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但地高辛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均较前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地高辛组与稳心颗粒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总数明显高于稳心颗粒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且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较多(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地高辛相比疗效相当,但更为安全,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地高辛 稳心颗粒
下载PDF
心源性胸痛疾病的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淑银 刘桂娟 潘勇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8期168-169,共2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出现,在引起患者胸痛的病因中最常见为心源性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快速的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出现,在引起患者胸痛的病因中最常见为心源性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快速的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胸痛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琳 莫江英 陈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及心血管内科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200例,年龄61~78岁,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切点分为IMT正...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及心血管内科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200例,年龄61~78岁,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切点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斑块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IMT正常组及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IMT为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视黄醇蛋白水平是发生颈动脉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颈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一例频发心室颤动患者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11
作者 马柳英 罗旭芬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01-2302,共2页
关键词 心室颤动 除颤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瘤12例临床治疗分析
12
作者 谭典模 黄保堂 +3 位作者 窦云轲 潘禹辰 张伟 伍于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治疗 分析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