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胜愉 黄彩球 +5 位作者 蒙喜斯 曾莉梅 韦生伟 陆凯 覃巨德 曾金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6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尿激酶
下载PDF
动态观察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2
作者 李胜愉 梁志坚 +7 位作者 王进 黄彩球 蒙喜斯 戴旖 叶伟 曾莉梅 崔伟 李秋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录2010年7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且脑出血患者12例为实验组和选择性别、年龄与...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录2010年7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且脑出血患者12例为实验组和选择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例做为对照研究。分别进行DTI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DTI数据采用t检验;各个时间点数据之间的两两比较用LSD方差分析法。结果所有实验组患者在DTI的FA图上,同侧病灶锥体束平面上,均可见信号减弱。FA值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明显减少(P<0.01),而MD值却无明显变化。结论 DTI不仅可以以可见的图像清楚地显示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还可以用数据的形式精确量化这种损害的程度,并发现继发性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有可能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性损害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3
作者 李胜愉 梁志坚 +7 位作者 王进 黄彩球 蒙喜斯 戴旖 叶伟 曾莉梅 庞霖霖 韦生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首次单发病灶,伴有锥体束不同程度损害,曾于急性期(7天)内及亚急性期(21天)后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分析在第二次MRI资料的T2/FL...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首次单发病灶,伴有锥体束不同程度损害,曾于急性期(7天)内及亚急性期(21天)后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分析在第二次MRI资料的T2/FLAIR图像上,在同侧远离血肿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及延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MRI显示,第一次MRI检查中,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平面无异常信号;在第二次检查的T2/FLAIR图像上,所有患者在同侧远离血肿部位下方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出现边缘不清的异常信号,其中2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信号。结论 MRI可以检测到局灶性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被误解为新发脑梗死或其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锥体束 继发性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