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电子护理病历缺陷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闭海容 《内科》 2009年第6期967-968,共2页
关键词 护理文件 电子病历 干预对策
下载PDF
短信息在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
作者 覃芳红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350-350,共1页
目的:探讨短信息在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神经内科患者按住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宣传册的宣教方式给予入院宣教、用药宣教、康复指导等,观察组除了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 目的:探讨短信息在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神经内科患者按住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宣传册的宣教方式给予入院宣教、用药宣教、康复指导等,观察组除了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外,由管床责任护士给患者发送健康教育短信。结果观察组对宣教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手机短信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活动中的实践和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俞臻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535-535,共1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已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已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1]。现将我科在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素质与相应能力,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护患关系,通过医护患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疗效,提升医院服务形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活动 以患者为中心 主观能动性 组织系统 自我素质 转变 医学模式 统一整体 教育实践 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护理模式 护理过程 护患关系 服务形象 医护患 医院 行为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炳华 覃冬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M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M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NSE、S100-β蛋白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4.0%(42/50),对照组为62.0%(31/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G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韦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吴振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92-92,95,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元 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RNF213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成人烟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燕兰 程道宾 +2 位作者 张皆德 肖友生 罗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rs138130613、rs112735431和rs148731719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成人型烟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符合烟雾病诊断的病例52例,non-MMD ICASO患...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rs138130613、rs112735431和rs148731719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成人型烟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符合烟雾病诊断的病例52例,non-MMD ICASO患者64例,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中所有研究对象经询问确定为广西壮族人群。通过PCR测序方法分析RNF213基因rs138130613、rs112735431及rs148731719位点多态性,对各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NF213基因rs112735431位点在烟雾病组和non-MMD ICASO组中基因型(GA+AA)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OR=12.29,95%CI 1.47~103.10,P=0.006,OR=8.17,95%CI 0.96~69.74,P=0.045);rs138130613和rs14873171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烟雾病和正常对照组、non-MMD ICASO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NF213基因rs112735431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广西壮族成人烟雾病的易患因子,还可能与广西壮族成人颅内主干动脉狭窄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多态性 环指蛋白213 单核苷酸
下载PDF
瞬时转染siRNA抑制大鼠神经干细胞内MMS2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海娇 沈岳飞 +1 位作者 罗小丹 罗彦妮 《微创医学》 2011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染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内甲基磺酸敏感蛋白2(Methyl Methanesulfonate Sensitive 2,MMS2)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MMS2... 目的建立有效的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染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内甲基磺酸敏感蛋白2(Methyl Methanesulfonate Sensitive 2,MMS2)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MMS2基因的3对siRNA分子序列,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瞬时转染NSC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SCs内MMS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MMS2-siRNA对大鼠NSCs内MMS2基因的沉默效果在转染后36 h达到最大抑制作用;3对特异性MMS2-siRNA序列均有效地抑制了MMS2基因的表达,沉默效率分别为siRNA_A(58±5)%、siRNA_B(64±6)%、siRNA_C(8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iRNA_C沉默效率最高。结论靶向MMS2基因的siRNA分子片段可以有效地抑制NSCs内MMS2基因的表达,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神经干细胞 甲基磺酸敏感蛋白2 阳离子脂质体
下载PDF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韦英海 吴振宏 欧阳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老年SAH患者作为病例组并进行功能分级,以及根据是否发生CVS分组;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E...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老年SAH患者作为病例组并进行功能分级,以及根据是否发生CVS分组;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都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功能恶化,其表达也有升高趋势,以上指标在SAH后CVS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CVS组(P<0.05)。病例组中,ICAM-1和IL-6、TNF-α以及VCAM-1和IL-6、TNF-α的表达都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SAH发生时,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二者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了SAH病情恶化以及C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老年 黏附分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良 钟有安 +2 位作者 陈红梅 刘丽 肖开敏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400例患者行DSA,统计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及多因素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6例(6.50%),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17例(65.38%),脑...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400例患者行DSA,统计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及多因素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6例(6.50%),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17例(65.38%),脑血管痉挛、皮质盲等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8例(30.77%),尿潴留1例(3.85%)。患者年龄大、吸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史、内皮素-1升高、血液黏度高、造影剂用量>120 ml、操作时间>1 h者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素-1升高、造影剂剂量>120 ml及操作时间>1 h是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素-1升高、造影剂剂量>120 ml及操作时间>1 h是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积极干预、术后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并发症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65
11
作者 李昌娟 罗秀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668,共2页
对 43例入院后紧急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施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降低了病死率 ,由术前的保守治疗病死率 6 1%下降至术后的 2 5 6 %。护理要点 :(1)作好术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2 )认真观察术后患者意识、... 对 43例入院后紧急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施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降低了病死率 ,由术前的保守治疗病死率 6 1%下降至术后的 2 5 6 %。护理要点 :(1)作好术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2 )认真观察术后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先兆症状及时处理 ,避免并发症发生 ;(3)保持穿刺引流通畅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颅内感染与穿刺口皮肤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蓝玉 钟良 +3 位作者 吕庚珉 李宁 韦英海 钟有安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1例拟诊为SSS的患者,均行CTA、TCD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价CTA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分析TCD...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1例拟诊为SSS的患者,均行CTA、TCD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价CTA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分析TCD诊断的SSS分期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有46例经DSA检查确诊为SSS。CTA对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与DSA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P <0. 05)。TCD诊断的SSS分期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CTA与TCD检查对SSS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CT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CTA及动态血清S-100B蛋白检测对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英海 吴振宏 +1 位作者 欧阳强 李松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动态血清S‐100B蛋白检测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方法对166例SAH患者行CTA检查,抽取患者入院后1、2、3、7d时的肘静脉血检... 目的:分析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动态血清S‐100B蛋白检测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方法对166例SAH患者行CTA检查,抽取患者入院后1、2、3、7d时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66例SAH患者中,CTA共检出119处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0.71±0.11)μg/L,7d为(0.62±0.09)μg/L,Hunt‐HessⅣ级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2.12±0.23)μg/L,7d为(1.97±0.06)μg/L,S‐100B蛋白水平与Hunt‐Hess分级呈正比。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8分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1.87±0.23)μg/L,7d为(1.87±0.23)μg/L。GCS评分13~15分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0.63±0.17)μg/L,7d为(0.44±0.15)μg/L,GCS评分越低,S‐100B蛋白水平越高。结论CTA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能评估继发性脑损害的严重情况和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S100蛋白质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振宏 钟有安 +1 位作者 韦英海 陈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手术组 5 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 :手术组总有效率为...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手术组 5 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 :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 % ,对照组为 5 3% (χ2 =2 6 ,P <0 .0 0 5 ) ;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清除 治疗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蓝玉 罗曙光 +4 位作者 韦英海 钟有安 欧阳强 吴振宏 钟才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A检查,其中51例于CTA检查前后1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53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CTA...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A检查,其中51例于CTA检查前后1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53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测量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程度,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别与DSA和CFDS结果比较。结果CTA与DSA对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为92.2%(Kappa=0.89,P<0.01),CTA对颅外段椎动脉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轻度狭窄为87.50%、95.24%、87.50%、95.24%;中度狭窄为95.65%、96.67%、91.67%、98.31%;重度狭窄为100%、98.81%、93.75%、100%;闭塞为100%、100%、100%、100%。CTA在颅外段椎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CFDS(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且能确切评价粥样硬化斑块,可作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选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子明 秦超 +7 位作者 石胜良 程道宾 梁志坚 邓晓 梁明辉 陈相仁 胡瑞婷 方烂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诊断标准计算。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37例患者共放置3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1.89%。其中2例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到达狭窄处,改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其中2例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经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1例因血管痉挛严重终止手术。术后1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变化。手术成功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有统计学差异(1.05±0.11,1.01±0.08,t=-3.95,P=0.000);手术前后NIHSS评分(6.74±2.39,2.32±1.17,P<0.05)、狭窄率(85.40%±8.26%,7.60%±1.8%,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狭窄 支架
下载PDF
PAS三联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骨保护素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振宏 欧阳强 梁俭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8-610,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抑制因子(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抑制因子(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AS组)和PAS组,每组各50例。三组均采用维生素E、C及对症治疗,应用调控血压及脱水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10 mg/晚,口服);AS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口服);PAS组在AS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次,2次/d,口服),连服用12个月。结果 3组患者一般指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血清因子AS组、PA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组与PA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S组和PAS组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PAS组与AS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1年后AS组斑块消失数与PAS组(P<0.01)。AS组有4例、PAS组有6例患者在治疗1 w左右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后经过复查时正常;AS组和PAS组各有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缓解,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肾功能均正常,没有出现无力、肌痛、发热等症状。结论 PAS三联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可更有效地快速降低血清因子HMGB1、OPG及MIF的水平,能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三联疗法 急性脑梗死 HMGB1/OPG/MIF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钟有安 肖开敏 +1 位作者 钟良 薛富英 《微创医学》 201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约占所有疾病的10%,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1]。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约占所有疾病的10%,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1]。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相关因素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阳 乔振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查寻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以分析、思考、总结,以求最大程度了解目前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状况,从而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改进提高。方法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 目的查寻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以分析、思考、总结,以求最大程度了解目前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状况,从而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改进提高。方法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膏药敷贴、药枕、浴足等疗法。结果高血压的中医药疗效确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时刻在注意着总结和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中成药 单味药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9
20
作者 欧阳强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抗血小板、吸氧、对症支持等治疗,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1/50),高于对照组的82.0%(48/50)(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BNP、CRP、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