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奕建 钟世彪 陈利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3例结直肠癌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3例结直肠癌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检测患者组治疗前、对照组入组时外周血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记录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上述指标变化,并比较治疗有效、无效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分别为(4.26±0.99)、3.05±0.59、146.45±29.71,均高于对照组的(0.71±0.15)、1.62±0.37、90.92±1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38、16.272、12.824,P均<0.05)。患者治疗后1个月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3例患者中,111例肿瘤未进展,纳入治疗有效组,72例肿瘤进展,纳入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前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分别为(4.06±0.61)、2.73±0.40、136.18±26.11,均低于治疗无效组的(4.57±0.42)、3.54±0.31、162.29±1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2、14.572、7.353,P均<0.05)。ROC曲线示,以治疗前MDSC≥4.22、NLR≥3.21、PLR≥151.60为截断值,MDSC比例联合NLR、PLR比值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升高,且较高的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意味着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髓源抑制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