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石漠化特困地区“直过民族”精准脱贫研究——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白裤瑶聚居区为例
1
作者 玉时阶 玉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3-60,共8页
地处边疆石漠化特困地区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直过民族”,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贫困问题极为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就在南丹白裤瑶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但脱贫任务仍然艰巨... 地处边疆石漠化特困地区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直过民族”,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贫困问题极为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就在南丹白裤瑶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但脱贫任务仍然艰巨。研究里湖白裤瑶地区的贫困现象和原因,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对边疆少数民族石漠化特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石漠化 特困地区 白裤瑶 精准脱贫
下载PDF
富川平地瑶织锦“挑花”工艺研究
2
作者 牟润慧 王静 玉时阶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针对目前瑶族织锦在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工艺学的角度,对富川平地瑶织锦的织造流程与工艺特色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从中归纳出平地瑶织锦“挑花”工艺的挑织规律。研究表明:富川平地瑶织锦是... 针对目前瑶族织锦在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工艺学的角度,对富川平地瑶织锦的织造流程与工艺特色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从中归纳出平地瑶织锦“挑花”工艺的挑织规律。研究表明:富川平地瑶织锦是一种正面织造,经线显花的经锦织物。它的“挑花”工序非常繁琐,需要在斜织机上采用竹扦挑起数根经线显花,其纬线全部包裹于经线中,正反两面图案用色相反。通常该技法由经验丰富的女工根据预设图案挑织而成,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手工特色。此项研究分析对助力平地瑶织锦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川瑶族自治县 平地瑶 织锦 经锦 “挑花” 工艺
下载PDF
从解渴、果腹到族群符号:广西恭城瑶族打油茶习俗变迁 被引量:13
3
作者 玉时阶 玉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1,共6页
打油茶是中国广西恭城瑶族的一种饮茶习俗,学术界将这种饮茶方式称为"粥茶法",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饮茶法。这种饮茶法在许多地方都失传了,但在广西恭城瑶族地区仍完整地保留着。随着恭城瑶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恭城瑶族... 打油茶是中国广西恭城瑶族的一种饮茶习俗,学术界将这种饮茶方式称为"粥茶法",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饮茶法。这种饮茶法在许多地方都失传了,但在广西恭城瑶族地区仍完整地保留着。随着恭城瑶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恭城瑶族的打油茶已经跨越了食物的物质属性,它从最初的解渴和充饥、果腹演变为当地瑶族精神文化的反映和礼仪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恭城瑶族的族群符号,是恭城瑶族与其他瑶族支系区别的一种文化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油茶 瑶族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现状与传承保护 被引量:22
4
作者 玉时阶 玉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后,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现代经济、文化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广西少数...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后,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现代经济、文化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濒临失传。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做好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已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民族服饰 消失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玉时阶 胡牧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5-159,共5页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出,并一直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瑶族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因地制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平地瑶吹笙挞鼓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玉时阶 杨军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吹笙挞鼓是平地瑶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吹笙挞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作者运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深入田野三个月,本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度负责的思想,总结出在当地中... 吹笙挞鼓是平地瑶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吹笙挞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作者运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深入田野三个月,本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度负责的思想,总结出在当地中小学校进行吹笙挞鼓传授和建立相关网站等有效保护方法,这对中华民族其他优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笙挞鼓 非物质文化 保护
下载PDF
瑶族传统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玉时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瑶族民间传统服饰工艺主要有纺织、染色、刺绣、织锦等。过去,瑶族传统服饰都是由瑶族妇女使用传统服饰工艺制作的。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工艺濒临失传。继承和发展瑶族传统服饰工艺成... 瑶族民间传统服饰工艺主要有纺织、染色、刺绣、织锦等。过去,瑶族传统服饰都是由瑶族妇女使用传统服饰工艺制作的。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工艺濒临失传。继承和发展瑶族传统服饰工艺成为保护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服饰工艺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美国瑶族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4
8
作者 玉时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本文通过叙述美国瑶族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过程,分析了美国瑶族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特点。认为与一般的美国人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发展历程不同,美国瑶族的认同发展历程没有遵循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规律,而是从国家... 本文通过叙述美国瑶族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过程,分析了美国瑶族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特点。认为与一般的美国人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发展历程不同,美国瑶族的认同发展历程没有遵循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规律,而是从国家认同到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瑶族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美国瑶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玉时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一带的部分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为适应美国的现代化生活,美国瑶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被迫放弃了以农维生的生计方式,进入各类公司、私人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或技术、技能工作,或...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一带的部分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为适应美国的现代化生活,美国瑶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被迫放弃了以农维生的生计方式,进入各类公司、私人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或技术、技能工作,或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或自办公司、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美国瑶族基本上已从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民族演变为从事现代化生产的都市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瑶族 生计方式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砍牛祭丧仪式的宗教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玉时阶 玉璐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5-182,共8页
丧葬仪式是人生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及族群认同等文化特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道德信仰和对社会记忆的历史建构等作用。白裤瑶历来有"砍牛祭丧"的习俗,除刀伤、蛇伤、虎咬与孕... 丧葬仪式是人生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及族群认同等文化特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道德信仰和对社会记忆的历史建构等作用。白裤瑶历来有"砍牛祭丧"的习俗,除刀伤、蛇伤、虎咬与孕妇难产等"凶死者"外,凡5岁以上的死者,都可举行"砍牛祭丧",以示吊唁。砍牛祭丧仪式不仅是白裤瑶社会生活中的一次神圣的宗教信仰仪式,同时也是白裤瑶人对其先民早期社会生活记忆的一种特殊展示,表述了白裤瑶思乡寻根与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归宗、雷神崇拜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砍牛祭丧 丧葬仪式
原文传递
边境民族教育研究的一部力作——《守望边疆教育: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评介
11
作者 陈秀琼 玉时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88,共2页
由钟海青、高枫等著的《守望边疆教育: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为个案。
关键词 教育质量保障 边境民族地区 广西边境 特色发展 边疆教育 教育研究 人民出版社 评介
原文传递
瑶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玉时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1,共10页
瑶学是以瑶族这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改革开放以来,瑶学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民族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建立瑶学学科理论体系,既是当前瑶学... 瑶学是以瑶族这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改革开放以来,瑶学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民族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建立瑶学学科理论体系,既是当前瑶学研究的呼唤,也是瑶学研究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瑶学 学科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的迁徙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玉时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8,共8页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迁徙进行了探讨。认为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以及刀耕火种游耕生产方式、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瑶族被迫从湖南及湘粤桂边界大规模向西南边疆及东...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迁徙进行了探讨。认为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以及刀耕火种游耕生产方式、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瑶族被迫从湖南及湘粤桂边界大规模向西南边疆及东南亚一带迁徙,并由此而引起瑶族人口和其文化中心的转移,形成新的文化特征,瑶族亦由此而成为跨境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瑶族迁徙 西南边疆
原文传递
文化断裂与文化自觉:越南瑶族民间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以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撒祥村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玉时阶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0,共6页
瑶族从中国迁徙到越南时,也把过山榜、盘王大歌、祖图、家先单、经书等民间文献带到了越南。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瑶族民间文献逐渐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遭遇断裂。21世纪以来,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采取"政府+学者+瑶族村民"... 瑶族从中国迁徙到越南时,也把过山榜、盘王大歌、祖图、家先单、经书等民间文献带到了越南。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瑶族民间文献逐渐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遭遇断裂。21世纪以来,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采取"政府+学者+瑶族村民"相结合的措施保护瑶族民间文献,有效地遏制了瑶族传统文化断裂的危机,成功地实现了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瑶族 民间文献 文化变迁 传承与保护
原文传递
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及其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玉时阶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8,共9页
越南是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世界各国的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瑶族是从中国进入越南后才迁徙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但瑶族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 越南是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世界各国的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瑶族是从中国进入越南后才迁徙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但瑶族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中越两国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瑶族信歌、祖图等民间文献切入,展开探讨,认为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是明代初年。同时,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由于瑶族各支系进入越南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越南 民族迁徙 瑶族信歌 祖图
原文传递
龙胜红瑶历史及教育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玉时阶 杨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历史上,龙胜红瑶世代住在大山里,生活很困难,大多数红瑶子弟没有读书的机会,教育发展较慢,这是龙胜红瑶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生态环境。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红瑶地区逐步出现了私塾和学校等办学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瑶地区的教... 历史上,龙胜红瑶世代住在大山里,生活很困难,大多数红瑶子弟没有读书的机会,教育发展较慢,这是龙胜红瑶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生态环境。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红瑶地区逐步出现了私塾和学校等办学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瑶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红瑶子弟向学风气的形成,一批红瑶知识分子通过学习,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力技术,促进了红瑶地区社会发展;但因红瑶居住分散,各地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地方教育仍很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怀下,龙胜红瑶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取得一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胜红瑶 历史 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