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绽放的艺术之花——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四
1
作者 覃彩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壮锦是壮族人民使用棉线和丝线编织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壮锦历史悠久、图案生动、色彩斑斓、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编织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承载着壮族深厚的历史... 壮锦是壮族人民使用棉线和丝线编织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壮锦历史悠久、图案生动、色彩斑斓、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编织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承载着壮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凝聚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壮锦既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诸多中原文化元素,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绽放的艺术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锦 编织工艺 艺术特色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古壮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硕果——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三
2
作者 覃彩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古壮字是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便于记事和交流,以汉字为基础,仿照汉字结构和造字法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广泛用于民间记录宗教经文、山歌唱本、长诗、神话故事等。古壮字的发展历史,萌芽于汉、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成... 古壮字是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便于记事和交流,以汉字为基础,仿照汉字结构和造字法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广泛用于民间记录宗教经文、山歌唱本、长诗、神话故事等。古壮字的发展历史,萌芽于汉、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并传承至今,对壮族文学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古壮字是壮汉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和典范,是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也是壮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壮字 壮汉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公园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桂林象山景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王俊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厚植景区文化内涵底蕴;三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族群众互融互嵌;四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声;五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象山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加强公园景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互动互融互嵌,形成全民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局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园景区 民族团结进步
下载PDF
民族交融视角下广西族际通婚研究——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4
作者 廖凌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4-34,共11页
族际通婚是民族交融深层次的表现,是反映地域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人口普查数据整理分析,在近20年间,广西各民族的族际通婚率在宏观上呈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民族之间关系相对和谐稳固,汉族是广西其他民族主要通婚对... 族际通婚是民族交融深层次的表现,是反映地域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人口普查数据整理分析,在近20年间,广西各民族的族际通婚率在宏观上呈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民族之间关系相对和谐稳固,汉族是广西其他民族主要通婚对象等特征。在中观层面,柳州、防城港、来宾、河池、南宁、桂林的族际通婚率高于其他地区,城区的族际通婚率高于镇区和乡村地区。从微观单一民族角度,各世居民族通婚情况具有差异性,并已形成了以汉族和壮族为中心、瑶族和苗族为次中心的通婚圈层。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互助、民族文化交流、民族人口迁移、民族成员文化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广泛普及等因素促进了广西民族间交流互动,极大地增加了族际通婚的概率,族际通婚率的提高又维系和巩固了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进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对广西各民族族际通婚状况进行定量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比较,探究影响族际通婚的多元因素,有助于为制定进一步巩固团结和谐民族关系的相关政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为稳固和增进其他多民族聚居地区跨民族婚姻关系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民族交融 广西民族 人口普查
下载PDF
左江花山岩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之一
5
作者 覃彩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1-77,共7页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花山岩画,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绘制的艺术杰作,是当时骆越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形象反映,并以其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和具有多重价值闻名于世,成功列入世界文化...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花山岩画,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绘制的艺术杰作,是当时骆越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形象反映,并以其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和具有多重价值闻名于世,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花山岩画绘制过程中,骆越人将其部族在社会活动中吸收和融入的中原文化元素反映到岩画上,丰富了岩画内容,为岩画增辉添彩。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花山岩画 中原文化元素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广西
下载PDF
铜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之二
6
作者 覃彩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3-79,共7页
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中原地区鼓乐文化、青铜器及其铸造技术传入广西,对铜鼓铸造业产生重要影响,加快了铜鼓铸造本地化进程。壮族先民铸造的铜鼓,既保持着地方民族的特色,又借鉴和融入了中原青铜铸造工艺和花纹装饰,... 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中原地区鼓乐文化、青铜器及其铸造技术传入广西,对铜鼓铸造业产生重要影响,加快了铜鼓铸造本地化进程。壮族先民铸造的铜鼓,既保持着地方民族的特色,又借鉴和融入了中原青铜铸造工艺和花纹装饰,使之成为壮汉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融合体,是壮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铜鼓铸造 中原文化 历史见证
下载PDF
社会共生论视角下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生命史——广西百色市平山屯的个案 被引量:1
7
作者 傅俊豪 黄家信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社会共生论视角下对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考察,着重于分析和描绘社区形成与发展的生命史。平山屯的壮族与汉族在共同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基础上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族际互助共同体,以这一历程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生命史可视为桂西地区壮、汉民族... 社会共生论视角下对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考察,着重于分析和描绘社区形成与发展的生命史。平山屯的壮族与汉族在共同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基础上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族际互助共同体,以这一历程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生命史可视为桂西地区壮、汉民族关系走向共生的历史缩影。民族互嵌式社区与社区内的民族互助共同体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应形成整体意识,将互嵌式社区发展不同阶段所对应的民族互助共同体形式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共生论
下载PDF
壮族的国家认同与边疆稳定——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二 被引量:14
8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政策,促进了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壮族的国家认同有了质的提升,维护了祖国南部边疆的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边疆稳定
下载PDF
广西民族团结的基本经验及其原因——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四 被引量:13
9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共11页
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壮族内部之间以及与汉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民族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历史发... 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壮族内部之间以及与汉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民族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传统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各民族的团结乃至"四个模范"的形成,就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超越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民族团结 经验 原因
下载PDF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对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广西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发展历程,... 本文对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广西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发展历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新中国建立后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四个模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民族关系 磨合 团结 历程
下载PDF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广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研究之二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金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增长极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增长极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该地区培育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 区域发展
下载PDF
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志忠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78,共7页
红水河流域是广西乃至我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该区域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承载力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造成这一地区贫困的资源因素之一。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红水河流域 穷困
下载PDF
民族·乡土领袖·边界——广西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发展新动向实证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柳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0,共7页
本文通过解构在特殊语境下的"民族"一词,继而考察链接村寨与国家的乡土领袖及其权力的运作,进而思考心理国界的构建,试图反映广西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发展的一些新动向。
关键词 民族 乡土领袖 边界
下载PDF
广西各民族和合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广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金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中华民族和合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广西各民族对和合理念的实践,为广西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必须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和合。
关键词 民族 和合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下载PDF
中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周边与20多个国家毗邻,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国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深刻影响。我国的民族问题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中国周边地区 民族问题 “四个模范” 挑战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下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广西靖西和那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政武 陶斐玲 +1 位作者 莫万姣 钟永锋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空间、增强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环境恶劣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作用有限、民族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广西...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空间、增强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环境恶劣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作用有限、民族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广西发展战略中缺位是靖西和那坡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困境。"一带一路"框架下,靖西和那坡县城镇化发展要重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民族文化保护难度、民族安全和边疆安全隐患增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互联互通"保障机制;发展特色型产业,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带动与支撑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前提和目的,突出边境性和民族性;发挥边境贸易作用,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 边境民族地区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17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守正创新 能帮善成 和谐壮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永辉 俸代瑜 黄金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打牢各族人民建设壮美家园的政治根基;立足区情、与时俱进,开创了民族工作的壮美局面;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以各族人民的赤胆忠心筑成壮美南疆的安全屏障;砥砺经济决战贫困...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打牢各族人民建设壮美家园的政治根基;立足区情、与时俱进,开创了民族工作的壮美局面;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以各族人民的赤胆忠心筑成壮美南疆的安全屏障;砥砺经济决战贫困,着力提升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维护平等消除隔阂,持续促进各族人民深度交融;办好实事普惠民生,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创新传承五彩文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从而,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展示了"守正创新、能帮善成、和谐壮美"的精神风貌,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堪称典范的广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经验 共有家园 和谐壮美
下载PDF
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之比较——“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二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广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术影响上对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虽然都诞生于民族学或人类学界内部,从事研究的也主要都是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但却有着较大区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缀"et... 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术影响上对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虽然都诞生于民族学或人类学界内部,从事研究的也主要都是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但却有着较大区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缀"ethno-"意义的区别。苏联/俄罗斯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仅表示着与"民族"(ethnos)相关,而并不像美国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其意思乃是"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是一种主位的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学 美国 苏联/俄罗斯 学科比较
下载PDF
美国式民族生态学:概念、预设与特征——“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广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美国式民族生态学指的是诞生于美国生态人类学中的一种独特方法,它试图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不同民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美国式民族生态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预设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美国式民族生态学的本土人立场、民... 美国式民族生态学指的是诞生于美国生态人类学中的一种独特方法,它试图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不同民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美国式民族生态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预设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美国式民族生态学的本土人立场、民族志方法、认知的视角、关注传统生态知识以及跨学科色彩浓厚5个方面的学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学 人类学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