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十年风雨路——记广西煤炭地质局成立50周年
1
作者 黄爱民 《南方国土资源》 2007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煤炭地质 广西 风雨 地质勘探队 煤田地质局 地质勘探局 地质工作者 专业队伍
下载PDF
广西煤炭资源状况及其找煤潜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博宇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7期4-6,30,共4页
广西境内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以海相成煤为主,早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为陆相成煤。煤多属高灰、中—高硫、低热值的"二高一低"煤,已查明的资源总量21.36亿t,保有量18.56亿t。以古近纪—新近纪的煤田最多,其次为晚二叠世煤田... 广西境内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以海相成煤为主,早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为陆相成煤。煤多属高灰、中—高硫、低热值的"二高一低"煤,已查明的资源总量21.36亿t,保有量18.56亿t。以古近纪—新近纪的煤田最多,其次为晚二叠世煤田。煤类以褐煤、贫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百色—南丹以东、钦州—来宾—柳城—融水以西的区域内。在168个探(矿)区中,仅38%达到勘探程度。根据资源条件及勘查程度,指出在老矿区(井)的外围和深部(如红山矿区西南部、中北部深部、罗城煤田深部、宜山煤田中部、扶绥煤田中段北部、百色煤田中东部)、桂西地区(如凤山—大化、隆林—乐业相对隆起区域、大新古隆起周边)、桂东南和桂南地区(如大洲盆地、钦灵盆地、江平盆地、十万大山盆地)等处有找煤前景,并预测了勘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现状 找煤潜力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地下水封石洞油库选址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江顺利 周金明 +4 位作者 周立坚 唐路军 覃锐 李卿武 刘剑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11期46-50,共5页
现阶段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容缺口较大,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大规模储油的最佳方式,其建设需求非常迫切。广西北部湾三市(北海、钦州和防城港)拥有良好的储运条件,为了在该区域选择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库址,基于水封式储能的原理,需要对地质条... 现阶段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容缺口较大,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大规模储油的最佳方式,其建设需求非常迫切。广西北部湾三市(北海、钦州和防城港)拥有良好的储运条件,为了在该区域选择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库址,基于水封式储能的原理,需要对地质条件(含构造地质、岩体质量、水文地质条件)等关键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水封条件的可行性。通过对北部湾陆域地段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广西北部湾三市具备建设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的地质条件,水封条件初步可行,适合建设3座以上500×10^(4)m^(3)储油规模的地下水封石洞油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地质条件 水封条件 选址研究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
下载PDF
广西上林万福矿区晚二叠世合山组煤系锂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研究
4
作者 张德高 徐小涛 +5 位作者 孙杰 张福强 李宝庆 张莉 庄新国 严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4-3895,共12页
广西上林晚二叠世合山组含煤岩系中广泛存在锂元素富集的现象,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次研究以广西上林万福矿区晚二叠世合山组煤系锂矿化层为研究对象,在对34件样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并对1件样品锆石U–Pb测年和锆石... 广西上林晚二叠世合山组含煤岩系中广泛存在锂元素富集的现象,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次研究以广西上林万福矿区晚二叠世合山组煤系锂矿化层为研究对象,在对34件样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并对1件样品锆石U–Pb测年和锆石微量元素测定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区内合山组煤系锂矿化层的空间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研究发现,合山组煤系自下而上有Ⅰ、Ⅱ、Ⅲ和Ⅳ四套锂矿化层,锂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层Ⅰ、层Ⅲ、层Ⅱ和层Ⅳ。与世界黏土岩均值相比,层Ⅰ中Li元素属于高度富集,层Ⅱ、层Ⅲ中Li元素属于富集,而层Ⅳ中Li元素属于轻微富集;Al_(2)O_(3)–TiO_(2)、La/Sc–Th/Co和V–Ni–Th×10物源区岩性判别图解显示,层Ⅰ、层Ⅲ和层Ⅳ的大部分样品点落在酸性岩浆岩区附近,层Ⅰ中少数样品点落在中性岩浆岩区域,由此推断,万福矿区合山组煤系锂矿化层主要来自酸性和中性岩浆岩。通过对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Th/Nb−Hf/Th和Th/U–Nb/Hf构造判别图、稀土元素分析以及Al_(2)O_(3)–TiO_(2)、La/Sc–Th/Co、V–Ni–Th×10和Nb/Y–Zr/TiO_(2)四个物源判别图的综合研究得出,万福矿区合山组煤系锂矿化层主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古特提斯二叠纪岩浆弧相关的中酸性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锂 地球化学特征 合山组 万福矿区 锆石U–Pb定年 物源分析
下载PDF
广西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农衡才 《南方国土资源》 2007年第2期30-32,共3页
广西属于缺煤省区,为了加强南方缺煤省区和边远地区的煤炭勘查工作,文章结合广西煤炭地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资源的勘查开发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地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查开发 前景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大新县下雷矿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冠华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21期37-38,共2页
广西大新县下雷锰矿地处桂西南锰矿成矿带,该成矿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成矿带之一。下雷矿区通过几十年的多次地质勘查工作,累计探明锰矿总资源储量约1.4亿吨,成为我国重要的锰矿生产基地。通过开展广西大新县下雷矿区的地层、构造、... 广西大新县下雷锰矿地处桂西南锰矿成矿带,该成矿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成矿带之一。下雷矿区通过几十年的多次地质勘查工作,累计探明锰矿总资源储量约1.4亿吨,成为我国重要的锰矿生产基地。通过开展广西大新县下雷矿区的地层、构造、锰矿层等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锰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同时总结该区锰矿的找矿标志。下雷锰矿严格受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_(3)w)含锰地层层位所控制,属碳酸盐岩--硅质岩型组合的海相沉积锰矿床;构造条件控制锰矿层的分布、空间形态及产状,认为可作为本矿床类型的主要找矿规律,为后续地质找矿工作实施提供指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新县下雷 锰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广西巴马县龙安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7
作者 韦贵忠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9期122-123,共2页
广西巴马县龙安矿区金矿通过地表及少量深部工程揭露和控制,初步圈定一个金矿体。初步查明本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矿石类型特征等。笔者对本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矿床特征,探讨找矿前景。
关键词 地质找矿 公益先行 商业跟进
下载PDF
广西上林二叠系含锂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锂富集成因探讨
8
作者 张莉 张德高 +8 位作者 林中月 宁树正 魏云迅 孙杰 徐惠恒 黄少青 严晓云 范玉须 邹卓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随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锂金属的需求急剧增加,世界各国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煤系锂矿床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可为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工业化生产需求提供保障。本研究以广西上林县万福矿区作为典型研究区,该区部分... 随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锂金属的需求急剧增加,世界各国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煤系锂矿床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可为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工业化生产需求提供保障。本研究以广西上林县万福矿区作为典型研究区,该区部分煤层中存在锂含量较高的异常富集点,但在平面及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本文围绕万福矿区煤系地层纵向分布的多层赋锂矿层开展成因及物质来源探讨,通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煤系沉积型锂矿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广西二叠系含锂岩系的形成经历了风化-沉积-成岩三个阶段。中酸性岩浆岩作为主要物质基础,在陆相环境中风化,随着后期地壳下降,海水淹没台地并沉积碳酸盐岩,最终含锂岩系进入压实、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沉积型锂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学 煤系沉积型锂矿成因
下载PDF
高原高寒矿区生态地质层修复中的土壤层构建与成分变化差异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佟 蔡杏兰 +11 位作者 李飞 王辉 刘金森 周伟 谢色新 赵欣 宁康超 杨庆祝 李聪聪 高超 孙浩 龚雨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07-2419,共13页
木里矿区地处高原高寒地区,经多年开采后生态破坏严重,土壤资源极度贫乏,能否将采矿渣土改良成适宜植被生长复绿的人造“土壤层”成为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科学难题。基于此,开展了适宜祁连山腹地高寒草甸生长的重构土壤材料和改良最佳配... 木里矿区地处高原高寒地区,经多年开采后生态破坏严重,土壤资源极度贫乏,能否将采矿渣土改良成适宜植被生长复绿的人造“土壤层”成为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科学难题。基于此,开展了适宜祁连山腹地高寒草甸生长的重构土壤材料和改良最佳配方的研究与试验。选用木里矿区渣土为土壤层构建矿基材料,以当地羊板粪、商品有机肥、牧草专用肥等为土壤改良材料,分土壤层构建和人造土壤肥力提升两大部分在矿区现场室内设置不同配比开展盆栽种草及出苗对比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土壤层构建出的人造土壤与原始草甸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将羊板粪和矿区内经过人工破碎筛选后的细纯渣土进行深度拌合,可以有效构建具备植被立地条件和基本生长条件的人造土壤;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材料和配比在加入人造土壤后,土壤肥力提升的综合效果,得出渣土+羊板粪+商品有机肥+牧草专用肥(组合3)的土壤层构建方案最优,牧草长势好,与原始草甸土壤成分最相近;③现场大面积土壤层构建时,根据最佳的配比方案,制定了羊板粪用量为450 m^(3)/hm^(2)左右、商品有机肥用量为22500~30000 m^(3)/hm^(2)、牧草专用肥为225 kg/hm^(2)的土壤层构建和肥力改良方案,复绿成效显著,在高原高寒木里煤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推广应用了土壤层构建方法,有效解决了当地无土的难题,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节省高额的治理费用,也为同类矿区大面积生态地质层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层构建 生态地质层 人造土壤 土壤肥力 高原高寒矿区
下载PDF
生态地质层理论及其在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佟 刘峰 +4 位作者 赵欣 林中月 李聪聪 王辉 李永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59-3773,共15页
矿山开采活动不仅对地表植被、土壤层和地形地貌产生破坏,还会对所能影响到的地下岩层等地质体产生扰动和破坏,引起区域地表和地下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从地质学角度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基于对煤炭... 矿山开采活动不仅对地表植被、土壤层和地形地貌产生破坏,还会对所能影响到的地下岩层等地质体产生扰动和破坏,引起区域地表和地下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从地质学角度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基于对煤炭矿山开采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提出了如何从地质角度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论述了生态地质层理论。采用“将今复古”的治理原则,通过对破坏地层层序结构的研究和模拟再造,形成了生态地质层的构建原理和修复关键技术,并列举了青海木里矿区“急、难、险”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推广应用的实例。研究认为:①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开采对原始地层系统产生扰动和破坏,引起地层位移、变形、破裂、垮落,导致应力重新分布,引发地下水、气系统变化、运移和重新聚集,造成地表上部或浅层的岩石发生变化,影响到地表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变,乃至水圈、大气圈的变化。②生态地质层是指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控制属性作用的地层或地层组合层段,矿山勘查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质是生态地质层的破坏。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是构建和修复生态地质层,通过研究区域原始地层剖面和产状、岩石结构构造,采用人工干预和相似材料物理模拟的方式,构建出具有与原始地层相似属性作用的类岩性层段。根据治理修复对象的不同,生态地质层可划分为土壤层、地形重塑层、煤层顶板岩层、含水层等,高原高寒地区还包括冻土层。④生态地质层构建材料的选用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提出无土地区可利用矿山开采形成的废弃渣土,变固废为生态地质层构建修复的主要材料的技术与方法。在青海木里矿区生态治理修复中解决了高原高寒地区大范围生态治理修复时客土无法实现、渣土占地与环境不相融合和污染等问题。生态地质层理论的提出与构建原理解决了因地层变形、破裂、沉陷、地表水断流、土壤层、地形地貌及冻土层等地质环境扰动与破坏引发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难题,为在复杂条件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地质学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层 治理修复思路 构建方法 影响机理 煤炭生态地质勘查
下载PDF
全球铬铁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宏军 陈玉明 +4 位作者 陈秀法 张潮 何学洲 张福祥 于永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2-1337,共26页
全球铬铁矿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铬铁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层状和豆荚状2种,这2种类型的铬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差异显著。在全球范围内铬铁矿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性,古元古代是铬铁矿最重要成矿期,该期... 全球铬铁矿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铬铁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层状和豆荚状2种,这2种类型的铬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差异显著。在全球范围内铬铁矿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性,古元古代是铬铁矿最重要成矿期,该期形成的铬铁矿占总资源量的58.5%,以形成大型-超大型层状铬铁矿为主,中-新生代是全球铬铁矿床形成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重要成矿期,该期形成的铬铁矿占总资源量的24.9%,以形成中小型豆荚状铬铁矿为主。铬铁矿在全球的分布可划分为5个重要层状铬铁矿矿田(南非布什维尔德-津巴布韦大岩墙、北美斯蒂尔沃特、南美坎坡福莫索、印度苏金达、芬兰凯米-俄罗斯普拉科夫斯科)和7个豆荚状铬铁矿带(津巴布韦舒鲁圭、东北非、乌拉尔、特提斯、西太平洋岛弧、加勒比岛弧和马达加斯加),并对各重要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全球铬铁矿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对深入了解地幔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环境、地幔物质的运移、深部地质作用及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俯冲和地球深部再循环轨迹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铬铁矿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非洲锰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表生富集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宏军 张伟波 +5 位作者 陈秀法 何学洲 张潮 陈超 于永善 郑喻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102,共22页
【研究目的】非洲锰矿资源丰富,储量3.1亿t、资源量6.6亿t排名在世界上均列第一,加强非洲锰矿床的研究和认识对推动锰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重要成矿带典型矿床的解剖总结了非洲锰矿床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 【研究目的】非洲锰矿资源丰富,储量3.1亿t、资源量6.6亿t排名在世界上均列第一,加强非洲锰矿床的研究和认识对推动锰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重要成矿带典型矿床的解剖总结了非洲锰矿床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研究结果】非洲锰矿成因类型主要有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BIF)型、海相沉积型、陆相(三角洲湖相)沉积型、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锰矿床等,其中以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BIF)型和海相沉积型最为重要。【结论】非洲锰矿资源具有矿床规模大(以大型、超大型为主)、品位高(30%~50%)、分布相对集中的总体特征;锰矿床的成锰时代较早,以前寒武纪为主;多数锰矿床都遭受2.0 Ga的不整合侵蚀及新生代表生氧化两期风化淋滤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成因机制 地质调查工程 非洲
下载PDF
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13
作者 黄宏纯 朱宇兵 李学金 《中国市场》 2023年第14期28-32,共5页
文章以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为评价对象,构建了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 文章以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为评价对象,构建了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加强科学规划对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为广西海洋管理部门制定有效政策发挥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牵引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规划 海洋产业发展 牵引作用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广西晚二叠世煤系沉积型锂矿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家隆 李宝庆 +1 位作者 张福强 庄新国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10期9-14,共6页
广西晚二叠世煤系广泛存在锂元素超常富集现象,具有寻找煤系沉积型锂矿的良好前景。在广西煤系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资料,对晚二叠世煤系中锂资源的赋存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广西煤系锂资源主要分布于桂中、... 广西晚二叠世煤系广泛存在锂元素超常富集现象,具有寻找煤系沉积型锂矿的良好前景。在广西煤系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资料,对晚二叠世煤系中锂资源的赋存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广西煤系锂资源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桂西南一带,富集层位集中于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的煤、炭质泥岩、泥岩或铁铝质泥岩中;锂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黏土矿物(如锂绿泥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等);富锂异常的形成与广西南部大新古陆、早二叠世古风化壳和晚二叠世海浸密切相关;锂的来源可能主要有随陆源黏土碎屑带入和富锂卤水,其形成过程包括早二叠世基底岩石黏土岩化-铝土岩化,晚二叠世海侵-沉积成岩演化。由于以往煤田勘探没有规范和系统的锂资源勘探成果资料和煤系沉积型锂矿开发利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系中锂资源的赋存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研究,为煤系沉积型锂矿的勘探和资源预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锂矿 合山组 黏土矿物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邯郸东部工程地质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明远 徐培武 郭书刚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邯郸东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经济技术分析和环保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200kPa时,应采用CFG桩法...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邯郸东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经济技术分析和环保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200kPa时,应采用CFG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00kPa时,东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干法)复合地基,西区应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复合地基或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复合地基,北区和南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工程地质特征 地基承载力 处理方案选择 邯郸东部
下载PDF
广西晚二叠世典型聚煤盆地中锂、镓丰度及富集因素 被引量:20
16
作者 廖家隆 张福强 +1 位作者 韦梦蝶 梁兴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广西晚二叠世聚煤盆地中锂、镓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问题,选取扶绥和贤按两个典型晚二叠世煤田,通过系统取样测试,研究煤系中锂、镓丰度,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煤中锂、镓的富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锂和镓均有一定的工业前景,... 针对广西晚二叠世聚煤盆地中锂、镓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问题,选取扶绥和贤按两个典型晚二叠世煤田,通过系统取样测试,研究煤系中锂、镓丰度,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煤中锂、镓的富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锂和镓均有一定的工业前景,扶绥煤田锂和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83.5μg/g和30.8μg/g;贤按煤田锂、镓丰度分别为199.1μg/g和33.4μg/g。锂主要富集于合山组底部K_1煤层、炭质泥岩及铝土岩段,而镓在合山组底部各岩性中的丰度并无明显差异。云开古陆及周边中酸性火山岩是锂、镓物质的基础来源,合山组底部高铝沉积岩系可能是合山组K_1煤层中锂、镓的直接物源。镓元素在各岩体之间的迁移比较活跃,其物源区的含量水平起主导作用,而锂元素的富集除了受控于物源外,沉积环境及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为广西煤系中锂、镓资源的勘查预测及其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度 富集因素 扶绥煤田 贤按煤田 晚二叠世
下载PDF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聚煤盆地中锂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廖家隆 韦梦蝶 梁兴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9期122-127,共6页
煤系常共伴生Li、Ga、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煤系中锂资源的特征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对广西扶绥煤田和贤按煤田的合山组含煤岩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从样品的常... 煤系常共伴生Li、Ga、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煤系中锂资源的特征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对广西扶绥煤田和贤按煤田的合山组含煤岩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从样品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入手,结合广西晚二叠世聚煤盆地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年代学资料,探讨了煤系中锂的赋存状态、富集控制因素和综合利用前景。结果表明,两个煤田的煤系中锂均有一定的工业前景,高锂样品主要来源于铝土岩、煤及炭质泥岩;Li和Al2O3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成分关系不明显;煤系中锂的富集具有多成因多阶段的特征;煤系中提锂在实验和工业上的进展为煤系中锂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中锂 锂资源特征 前景分析 合山组聚煤盆地
下载PDF
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福强 廖家隆 +1 位作者 赵冠华 周立坚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5期1-5,11,共6页
受各矿体母源影响,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部分区域伴生资源达到开采的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研究程度低,故勘查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甚至尚未涉足。通过收集已有相关资料,总结了煤系共伴生矿产... 受各矿体母源影响,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部分区域伴生资源达到开采的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研究程度低,故勘查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甚至尚未涉足。通过收集已有相关资料,总结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开发利用状况等,初步分析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共伴生矿产 分布特征 成矿规律 开发利用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崇左锂的富集及其内蕴经济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农衡才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6期71-74,共4页
通过对崇左市渠勒向斜中的煤系地层进行岩心岩样的取样测试,发现各煤层层位中锂的含量异常富集,由此推测该区锂的资源量可能具有一定规模,并认为对其进行进一步勘查评价,具有潜在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 煤系地层 稀散元素 锂矿化体 战略资源 经济意义
下载PDF
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分析与建议思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梦蝶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9期95-96,共2页
中国地质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勘查技术日益发展。目前,最常用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包括GIS技术和遥感技术,这两种技术能精确获取矿区空间环境信息,自动执行信息分析工作,绘制精确的地质图纸。本文将举例论述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希望能为... 中国地质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勘查技术日益发展。目前,最常用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包括GIS技术和遥感技术,这两种技术能精确获取矿区空间环境信息,自动执行信息分析工作,绘制精确的地质图纸。本文将举例论述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希望能为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矿产 勘查技术 GIS技术 遥感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