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彩袋蛾在红树林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爱 范航清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6期45-47,共3页
蜡彩袋蛾是红树林的一种新害虫。应用扩散系数等6种指标分析,对蜡彩袋蛾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了在红树林林中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此外,调查发现,蜡彩袋蛾主要危害桐花树和... 蜡彩袋蛾是红树林的一种新害虫。应用扩散系数等6种指标分析,对蜡彩袋蛾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了在红树林林中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此外,调查发现,蜡彩袋蛾主要危害桐花树和秋茄,内滩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中滩和外滩,树高在1.6~1.7 m的秋茄的虫口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蜡彩袋蛾 空间分布型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危害广西红树林的四种蓑蛾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文爱 范航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50-1855,共6页
通过对广西北海、山口、钦州、防城港4个红树林集中分布区蓑蛾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蓑蛾发生规律、行为习性、耐水淹等特性。结果表明:小蓑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的发生范围最广,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的... 通过对广西北海、山口、钦州、防城港4个红树林集中分布区蓑蛾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蓑蛾发生规律、行为习性、耐水淹等特性。结果表明:小蓑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的发生范围最广,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的发生范围最小;桐花树遭受蓑蛾危害最严重,木榄和红海榄的蓑蛾危害较轻,野外未发现蓑蛾危害老鼠勒和海漆;蓑蛾发生程度钦州>防城港>北海>山口,种群呈现以钦州为中心向东西2个海岸带扩散的规律。选择性取食试验、水淹试验和耐饥饿试验表明,蓑蛾属于杂食性昆虫,可取食多种红树植物,易在不同红树植物之间传播;4种蓑蛾耐水淹能力依次为:蜡彩蓑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小蓑蛾>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褐蓑蛾,耐水淹能力与分布范围基本呈正相关;耐饥饿能力依次为:蜡彩蓑蛾>小蓑蛾>白囊蓑蛾>褐蓑蛾;4种蓑蛾初孵幼虫的爬行速度依次为:白囊蓑蛾>褐蓑蛾>蜡彩蓑蛾>小蓑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蓑蛾 褐蓑蛾 蜡彩蓑蛾 白囊蓑蛾 发生 传播规律
原文传递
桐花树新害虫褐袋蛾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爱 范航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25,共3页
首次发现和报道了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危害。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褐袋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褐袋蛾在广西1 a发生1代,有可能是由越南一侧红树林传... 首次发现和报道了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危害。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褐袋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褐袋蛾在广西1 a发生1代,有可能是由越南一侧红树林传入,该虫耐水淹和耐饥饿能力都较差,不大可能在广西红树林内大面积扩散,但对无瓣海桑存在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袋蛾 红树林 桐花树
下载PDF
广州小斑螟幼虫和蛹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爱 范航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7,37,共4页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广西白骨壤林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广西合浦县山口镇白骨壤林对该幼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在白骨壤林中空间分布...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广西白骨壤林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广西合浦县山口镇白骨壤林对该幼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在白骨壤林中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白骨壤 广州小斑螟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广州小斑螟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文爱 范航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320-7324,共5页
广州小斑螟是红树林的一种灾害性的食叶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广州小斑螟的发生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级的增加,取食量增大;在不同样地不同滩位的虫口密度差异性规律不同;在单株白骨壤的不同方... 广州小斑螟是红树林的一种灾害性的食叶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广州小斑螟的发生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级的增加,取食量增大;在不同样地不同滩位的虫口密度差异性规律不同;在单株白骨壤的不同方位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正南方向虫口密度最高,正西、正北虫口密度最低;在单株白骨壤的中上部明显高于下部;广州小斑螟大龄幼虫较耐水淹,水淹6 h的死亡率为0;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可导致广州小斑螟的发育进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小斑螟 环境因素 白骨壤
下载PDF
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浩郎 黎广钊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38-247,共10页
【目的】科学地判断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并找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持涠洲岛珊瑚礁的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来有关涠洲岛珊瑚礁生长、演变、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调查研究资料... 【目的】科学地判断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并找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持涠洲岛珊瑚礁的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来有关涠洲岛珊瑚礁生长、演变、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调查研究资料,采用HRHPI的指标体系法,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等几个特征属性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涠洲岛的自然环境仍适合石珊瑚的生存,石珊瑚的种类丰度仍正常;珊瑚礁的覆盖率降低、分布范围缩小、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在浅海和局部人为影响大的区域,珊瑚死亡率大于补充率。【结论】涠洲岛的珊瑚礁处于衰退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捕捞、污染、物理损伤(踩踏、抛锚、水下工程等)和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异常)等是造成涠洲岛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珊瑚礁健康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