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牛角坑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丽凤 莫竹承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年第3期12-16,共5页
针对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牛角坑湿地所出现的水源不足、生境退化、生物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实施牛角坑湿地保水工程、鸟类饵料生物培殖工程、鸟类栖息地通道修复工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沼泽-觅食地-引水渠-... 针对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牛角坑湿地所出现的水源不足、生境退化、生物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实施牛角坑湿地保水工程、鸟类饵料生物培殖工程、鸟类栖息地通道修复工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沼泽-觅食地-引水渠-湿地调节库4级保水工程来提高牛角坑湿地的保水能力,把牛角坑间歇性沼泽地改造为永久性湿地,提高牛角坑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丰富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自然保护区 牛角坑 湿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涌流式培育的大獭蛤稚贝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浩郎 李琼珍 蒋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58,共6页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利用涌流装置和浓缩扁藻进行了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稚贝的中间培育实验。实验所采用的涌流流量为500 mL/min,扁藻密度分别为8 870个/mL±512个/mL和3 368个/mL±557个/mL,稚贝的培育密...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利用涌流装置和浓缩扁藻进行了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稚贝的中间培育实验。实验所采用的涌流流量为500 mL/min,扁藻密度分别为8 870个/mL±512个/mL和3 368个/mL±557个/mL,稚贝的培育密度分别为20 000,35 000,50 000粒/m2。结果表明,过高的扁藻密度不利于大獭蛤稚贝的摄食,并会造成稚贝的死亡。只有在适当的扁藻密度和涌流流量条件下,大獭蛤稚贝才能正常生长。不同的稚贝培育密度对稚贝的生长存在影响,密度越高,生长越慢;水温低于15℃时,稚贝摄食停止,生长缓慢;稚贝在游离状态下与铺沙条件下的生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流 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 稚贝 中间培育
下载PDF
钦州湾近20a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Ⅴ.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3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利用钦州湾20a(1983~2003年)来10个航次的调查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湾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在开发初、中期,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应的营养盐除N明显上升外,均下降显著;在开发盛... 利用钦州湾20a(1983~2003年)来10个航次的调查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湾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在开发初、中期,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应的营养盐除N明显上升外,均下降显著;在开发盛期,以Chl.a表征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应的营养盐仍以N明显上升的趋势出现,而P和Si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相关分析显示,开发初期,浮游植物突出了与直接消费者一浮游动物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开发中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几率明显增加,尤以秋季最好;在开发盛期前期,Chl.a只与CO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中期,无论秋季还是冬季,Chl.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均较密切,多在95%置信水平上。这种相关特性的出现,代表了不同时期海湾的水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浮游植物 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钦州湾近20a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Ⅶ:水温、盐度和pH的量值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根据钦州湾1983~2003年间12个航次水温、盐度和pH的调查资料,从其演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人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湾盐度具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演化趋势,水温则多以上升趋势、pH则多以下降趋势出现;相关分析显示... 根据钦州湾1983~2003年间12个航次水温、盐度和pH的调查资料,从其演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人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湾盐度具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演化趋势,水温则多以上升趋势、pH则多以下降趋势出现;相关分析显示,盐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出现相关性的几率最多,而水温和pH出现的几率只有盐度的一半,但均以与S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N次之,而P则均无相关性出现。从不同时期水温、盐度和pH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看,物理输运作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生物作用的影响已呈现出上升势头,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水温 盐度和pH 量值变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钦州湾近20a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Ⅵ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09,共7页
通过对钦州湾1983~2003年10个航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湾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a来该湾水体中的DO含量变化并不大,所有航次均在一类海水标准范围内,以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季较... 通过对钦州湾1983~2003年10个航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湾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a来该湾水体中的DO含量变化并不大,所有航次均在一类海水标准范围内,以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季较低的特征出现;O2%的变化与DO相一致。但由于浮游植物在海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正、反两方面的角色,从而使DO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作为温盐函数的DO,与水温之间却多以显著正相关出现,与盐度则多以显著负相关出现,与pH、COD、浮游植物(或chl.a)和N、P、Si的相关性,却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02%的相关变化与DO不尽一致。但总的说来,浮游植物的增氧作用在海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主导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溶解氧 含量变化 可持续发展 作用
下载PDF
北海珍珠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域水体氮含量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2 位作者 黎广钊 王欣 李智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根据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广西北海海域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对比手法研究其氮循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各种形态氮含量无论在季节上还是区域上,均突出地体现了养殖生物... 根据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广西北海海域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对比手法研究其氮循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各种形态氮含量无论在季节上还是区域上,均突出地体现了养殖生物的释放作用和陆源排污的影响作用.氮的含量变化随着区域和季节不同而显示出特有的规律.春季,正值珠贝插核期的养殖区水体中的氮含量较低,并在不同区域随生物链作用呈现出很好的规律性,各形态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相关的几率较高,其中DON含量与pH值以及DIN含量与SS和TOC含量之间的负相关性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0.01),但水环境是以耗氧过程影响为主.秋季,随着养殖珠贝进入养成期,在其摄食和排泄压力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以主要存在形态出现的TN、DN、DON含量亦大幅度上升,但作为浮游植物直接吸收的DIN含量却在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仍然远低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只有NH4-N含量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环境却以增氧状态出现.而非养殖区水体的氮含量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只是从TN、PN、DN含量的分布上体现了与养殖区的一致性,其余形态氮含量的分布则多与养殖区的相反;各形态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则秋季较春季密切,尤其DN、NH4-N与SS含量的负相关性,DIN含量与pH值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从春秋季整个海区氮含量的变化情况(春季TN、DN、DON、DI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66~16.96、6.82~12.85、4.43~11.63、0.69~2.81 mol/dm3,平均值分别为13.46、8.86、7.11、1.75 mol/dm3;秋季TN、DN、DON、DI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07~28.01、12.22~23.01、11.01~21.59、1.08~3.11 mol/dm3,平均值分别为20.54、17.00、15.34、1.65 mol/dm3)可见,研究海域无论养殖区还是非养殖区氮循环状况良好,生物链作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研究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形态 分布 循环特征 珍珠养殖 相关分析 北海海域
下载PDF
钦州湾养殖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67,共4页
从钦州湾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水体自净条件的分析入手,通过总结分析该湾近20 a来入海污染物及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在基本了解该湾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对制约该湾养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进... 从钦州湾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水体自净条件的分析入手,通过总结分析该湾近20 a来入海污染物及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在基本了解该湾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对制约该湾养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探讨,提出了该湾今后应该侧重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养殖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文 黎广钊 +1 位作者 谭趣孜 农华琼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对国内常用的3种珊瑚礁生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Reef Check、截线样条法、HY/T 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方法的生物指标、主要调查内容、工作效率、适用范围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珊瑚礁生物群落的... 对国内常用的3种珊瑚礁生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Reef Check、截线样条法、HY/T 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方法的生物指标、主要调查内容、工作效率、适用范围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物群落 调查方法
下载PDF
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对北海湾开发盛期(1995~2004年)10a间DIN、DIP、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该湾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湾赤潮的形成是以高N高P高Chl.a为主要特征,但P是1995年首次发生赤潮... 通过对北海湾开发盛期(1995~2004年)10a间DIN、DIP、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该湾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湾赤潮的形成是以高N高P高Chl.a为主要特征,但P是1995年首次发生赤潮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引发赤潮的内因,而N在该年度赤潮形成的过程中却以外因的作用出现,通过内因而引发赤潮;但在该湾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中,2004年的N已在海湾自身增补作用影响下从1995年的外因向内因位置迈进,与P同时跃居内因地位,赤潮的隐患已呈加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作为诱发该湾赤潮的N、P营养盐,其来源途径并不一致。DIN突出了陆源径流输入的重大影响作用;而DIP则以海湾自身的再生补充为主,其中湾内沉积物中P的聚积及释放作用是引发该湾赤潮的最重要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湾 赤潮形成 原因及机理 探讨
下载PDF
广西北海珍珠养殖海域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现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9-563,共5页
根据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的调查资料,首次对北海珍珠养殖海域的水体自净能力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该海区不仅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而且显示了贝类养殖海区特有的水体自净特点。其中物理自净能力是以潮海流的水动力影响为主,而海... 根据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的调查资料,首次对北海珍珠养殖海域的水体自净能力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该海区不仅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而且显示了贝类养殖海区特有的水体自净特点。其中物理自净能力是以潮海流的水动力影响为主,而海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较强的化学净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作为水体氧化剂的溶解氧较高的含量水平上以及作为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程度高低的总有机碳较低的含量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作为有机物氧化产物的氮磷循环特征上;生物自净能力则主要从该海区生化过程的表现形式、海洋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以及适宜的现存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养殖 水体自净 表现特点
原文传递
北海珍珠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春、秋季磷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4 位作者 黎广钊 赖廷和 李智 谭趣孜 廖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1-456,共6页
利用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北海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区磷的循环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磷的储量不高,无论是养殖区还是非养殖区均表现为有机态磷和无机磷含量明显偏低。除颗粒态磷外,... 利用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对北海珍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区磷的循环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磷的储量不高,无论是养殖区还是非养殖区均表现为有机态磷和无机磷含量明显偏低。除颗粒态磷外,所有形态磷均表现为秋季明显高于春季,突出体现了生物释放的补充影响作用。在磷的形态转化上,春季是以颗粒态磷和无机磷为主,秋季则以溶解态磷和无机磷为主,但由此而产生的生态效应养殖区比非养殖区显著得多。不同形态磷的区域性差异各具特色,对于养殖区,春季突出体现了生物释放的补充影响作用,秋季却在盐度差极小的情况下突出了陆源输入的影响;而非养殖区尽管受生物的释放作用影响较小,但却在往复流水动力作用影响下,突出了海洋自身的补充影响作用,陆源的增补影响只在春季才从颗粒态磷的分布中体现出来。各种形态磷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养殖区春季出现的相关次数较多亦较显著,秋季次之,非养殖区出现的相关次数较少而且显著性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养殖 形态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