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双江 徐挺锋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5-1930,共6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在临床上IRI常见于肝、脑和肾等实质性器官。其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后肝功能受损甚至肝衰竭的主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在临床上IRI常见于肝、脑和肾等实质性器官。其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后肝功能受损甚至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HIRI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机制,而氧自由基的积聚和炎症的改变是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HIRI与"双刃剑"补体联系紧密。本文主要论述HIRI的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研究进展,为HIRI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病 肝切除 肝移植 补体
原文传递
PPI对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效果的影响--PSM分析联合Nomogram预后预测分析
2
作者 王云川 谭学林 +2 位作者 姚建妮 袁观斗 何松青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04-212,共9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4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C患者PPI药物使用强度(PUD)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PPI高剂量组和...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4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C患者PPI药物使用强度(PUD)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PPI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研究PPI的使用对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并分析其他可能影响生存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基线资料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使用高剂量PPI(HR 2.32,95%CI 1.41~3.80,P=0.001)是影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提示PPI高剂量组的HCC患者其生存时间较低剂量组短。PSM后,使用高剂量PPI(HR 2.57,95%CI 1.32~4.98,P=0.005)仍然是影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预测HCC患者OS,其6、12和18个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61和0.791。在预后预测方面,Nomogram预测模型与传统肿瘤分期系统相比表现出非劣势性。结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HCC患者使用高剂量PPI提示预后更差,结合包括PPI使用情况和临床特征建立的Nomogram模型对OS具有一定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质子泵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列线图(Nomogram)
下载PDF
小肝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海锋 梁国志 +2 位作者 袁观斗 郭振亚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39-643,共5页
小肝综合征(SFSS)是由于术后小体积肝组织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伴胆汁淤积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小体积肝移植或扩大肝切除术术后。后期可出现败血症、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障碍以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充分认识其... 小肝综合征(SFSS)是由于术后小体积肝组织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伴胆汁淤积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小体积肝移植或扩大肝切除术术后。后期可出现败血症、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障碍以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充分认识其发病机制对防治SFSS有重要积极意义。本文针对SFS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综合征 肝切除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基因治疗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威 姚建妮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71-1875,共5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进步,转基因效能和安全性得到更深入的验证的背景下,基因疗法的前景越来越值得期待。基因疗法是在DNA水平对致病的缺陷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到达治愈疾病的目的。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有孔的内皮系统为细胞或基因...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进步,转基因效能和安全性得到更深入的验证的背景下,基因疗法的前景越来越值得期待。基因疗法是在DNA水平对致病的缺陷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到达治愈疾病的目的。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有孔的内皮系统为细胞或基因传递提供了相对容易的途径,肝细胞增殖和再生能力更是使得基因疗法在治疗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现有的临床试验及相关进展,就基因治疗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基因治疗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 递送载体
原文传递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迅 江克清 +1 位作者 钟伏弟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26-1830,共5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组反映机体代谢功能障碍的高度异质性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是MAFLD病程中的重要阶段,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也是肝移植的常见病因。肝活检是MAFLD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患者接受...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组反映机体代谢功能障碍的高度异质性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是MAFLD病程中的重要阶段,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也是肝移植的常见病因。肝活检是MAFLD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患者接受程度低等不足。因此,开发合适的无创诊断方法十分必要。近年,MAFLD无创诊断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从影像学和血清学生物标志物两方面入手,综述MAFLD无创诊断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无创诊断
原文传递
胆固醇代谢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谭智 徐志伟 +2 位作者 袁观斗 吕军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91,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尽管病毒性肝炎仍是HCC的最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成为HCC不可忽视的病因。新近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紊乱在HCC的发生、发展中...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尽管病毒性肝炎仍是HCC的最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成为HCC不可忽视的病因。新近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紊乱在H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各种方法干预胆固醇代谢紊乱,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HCC。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就胆固醇代谢紊乱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涛 袁观斗 +1 位作者 吕军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594,共4页
肝硬化全球发病率高,危害大。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表现,病程可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毒物诱导模型、外科手术干预诱导模型、饮食诱导模型及乙肝病毒模型等,均存在一定的... 肝硬化全球发病率高,危害大。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表现,病程可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毒物诱导模型、外科手术干预诱导模型、饮食诱导模型及乙肝病毒模型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实际肝纤维化发病进程。本文对目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慢性肝病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环状核糖核酸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姚美 廖丽娟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63-2667,共5页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病率高,预后差。在其临床救治工作中,早期诊断是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肝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肝癌的各类早期诊断方法中,肿瘤标志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筛查的主要血清学...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病率高,预后差。在其临床救治工作中,早期诊断是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肝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肝癌的各类早期诊断方法中,肿瘤标志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筛查的主要血清学指标,由于其灵敏度不高导致其诊断的准确性差。近年来,随着对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状核糖核酸(circ RNA)一般有3种特性,包括保守性、组织特异性和一定的丰度,可以在一些疾病中发挥特殊的分子标记作用,包括肿瘤。很多研究证明circ RNA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异常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和病理过程,提示circ RNA有望成为很多肿瘤的诊断或者预后生物标志物。本文就circ RNA在肝癌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核糖核酸 肝癌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补体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嘉萍 袁观斗 +1 位作者 韩志强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59-2662,共4页
增生性瘢痕是胶原纤维过度沉积的病理性愈合结果。创面修复过程中异常的胶原调节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步骤。补体系统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个途径影响瘢痕组织的胶原合成、降解和重塑,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增生性瘢痕是胶原纤维过度沉积的病理性愈合结果。创面修复过程中异常的胶原调节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步骤。补体系统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个途径影响瘢痕组织的胶原合成、降解和重塑,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补体及其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增生性瘢痕 胶原 纤维化
原文传递
晚期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10
作者 李冬晓 江克清 +2 位作者 余水平 钟伏弟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86-1891,共6页
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肝细胞癌(HCC),HC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HCC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病因使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结果显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 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肝细胞癌(HCC),HC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HCC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病因使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结果显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针对HCC的免疫细胞,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和信号,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化、成熟和募集,增强已有免疫反应,激发新的免疫应答,对HCC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近几年,以综合治疗的理念,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回顾晚期HC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述免疫治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以期为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胞内补体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钱超思 郭纪旭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782,共5页
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系统曾经被当作是肝源性和血清活性的先天免疫系统,如今却被认为是一种包括流体相、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蛋白质在内的复杂网络,是全身和局部组织水平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研... 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系统曾经被当作是肝源性和血清活性的先天免疫系统,如今却被认为是一种包括流体相、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蛋白质在内的复杂网络,是全身和局部组织水平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研究揭示了细胞内活性补体系统(Complosome,胞内补体系统)的新概念,这些发现正逐渐改变该领域既定的研究模式。胞内补体系统已被证明在调节T细胞增殖、活化及应答,巨噬细胞极化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充分证明了其巨大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提示我们,关于胞内补体系统的功能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总结目前有关胞内补体系统研究的新进展,并讨论胞内补体系统研究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T细胞 单核细胞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龙康 江克清 +2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钟伏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脂肪代谢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8周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糖高脂加胆固醇饮食(HFF)模型(HFF组)和HFF模型二甲双胍处理组(Met组),每组6只小鼠,喂养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脂肪代谢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8周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糖高脂加胆固醇饮食(HFF)模型(HFF组)和HFF模型二甲双胍处理组(Met组),每组6只小鼠,喂养16周,第12周起Met组每天给予一次二甲双胍药物(150 mg/kg)灌胃干预,持续4周,正常饮食组和HF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造模结束后,麻醉并称取小鼠体重后,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计算肝脏指数(肝重/体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TG;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质合成相关蛋白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cc、Fasn、Srebf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淋巴细胞抗原6(Ly6g)、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水平。其次,利用HFF组和Met组小鼠肝组织进行表达谱高通量测序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底物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Ⅰ/Ⅱ)、自噬相关基因5(ATG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β、iNOS、单位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86]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CD206)的蛋白水平。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正常饮食组比较,HFF组小鼠肝组织脂滴累积,炎性细胞浸润增加;HFF组小鼠肝组织ACC、SREBP1c以及iNOS、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饮食组(1.03±0.15比0.60±0.15,t=3.277,P<0.05;1.04±0.08比0.70±0.10,t=4.467,P<0.05;1.16±0.02比0.54±0.22,t=3.772,P<0.05;1.20±0.15比0.51±0.09,t=6.908,P<0.05)。Met组小鼠体重、肝重、肝脏指数低于HFF组[(27.45±4.26)g比(35.51±1.69)g,t=4.306,P<0.05;(1.20±0.21)g比(1.74±0.17)g,t=4.839,P<0.05;0.04±0.01比0.05±0.01,t=2.147,P<0.05];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对比HFF组无明显变化[(21.33±4.32)U/L比(30.33±10.84)U/L,t=1.889,P>0.05;(106.70±17.33)U/L比(112.30±14.33)U/L,t=0.617,P>0.05)]。Met组小鼠血清TG、肝脏TG水平低于HFF组[(0.72±0.27)mmol/L比(1.33±0.41)mmol/L,t=3.004,P<0.05;(0.02±0.01)mmol/L比(0.05±0.03)mmol/L,t=2.350,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观察到Met组小鼠肝细胞内未见明显空泡和脂滴;Met组小鼠肝组织中ACC、FASN、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FF组(0.37±0.13比0.66±0.09,t=3.174,P<0.05;0.61±0.03比1.11±0.14,t=6.069,P<0.05;0.48±0.05比0.88±0.01,t=12.310,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中ACC、FASN、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低于HFF组(2.21±0.08比8.13±3.45,t=2.974,P<0.05;1.06±0.12比1.39±0.05,t=4.310,P<0.05;1.03±0.06比1.50±0.26,t=3.055,P<0.05)。Met组小鼠IL-1β、Ly6g、NLRP3、iNOS mRNA表达水平低于HFF组(0.47±0.02比1.40±0.08,t=21.030,P<0.05;0.16±0.06比0.65±0.19,t=4.276,P<0.05;0.67±0.04比1.17±0.16,t=5.082,P<0.05;0.82±0.52比4.49±0.78,t=6.784,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p-Akt/Akt、p-PI3K/PI3K比值低于HFF组(1.05±0.02比1.58±0.04,t=15.420,P<0.05;0.47±0.11比1.07±0.10,t=6.906,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ATG5、CD163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高于HFF组(1.05±0.11比0.52±0.04,t=7.690,P<0.05;0.99±0.02比0.64±0.04,t=14.470,P<0.05;1.58±0.05比1.34±0.03,t=7.091,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P62、IL-1β、iNOS、MCP1蛋白表达低于HFF组(0.72±0.06比1.07±0.08,t=6.047,P<0.05;0.17±0.10比0.56±0.10,t=4.310,P<0.05;0.42±0.03比0.78±0.15,t=4.038,P<0.05;0.39±0.10比0.72±0.02,t=4.253,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CD86、CD206蛋白表达对比HFF组无明显变化(0.65±0.04比0.68±0.08,t=0.600,P>0.05;0.72±0.33比0.88±0.21,t=0.664,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增强自噬,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小鼠NASH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二甲双胍 自噬 巨噬细胞极化
原文传递
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术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志伟 袁观斗 +1 位作者 吕军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0-813,共4页
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可以从细胞层面分析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空间信息,这有助于人们探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和三维重建,了解细胞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 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可以从细胞层面分析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空间信息,这有助于人们探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和三维重建,了解细胞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联合运用已促进细胞和多种疾病研究,其在肝脏生理和疾病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本文综述了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术联合运用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空间转录组 肝脏 生信分析
原文传递
肝癌转化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世鎏 姚建妮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37-1843,共7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癌症主要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其首选治疗是手术,这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唯一方法。然而,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处于疾病的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转化治疗是近年来取得巨大发展的一项安全且有前景的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癌症主要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其首选治疗是手术,这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唯一方法。然而,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处于疾病的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转化治疗是近年来取得巨大发展的一项安全且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其意义是将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或潜在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的癌症,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延长长期预后的希望。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经验,我们总结了肝癌转化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秋丽 陈玉冰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2-798,共7页
蛋白质构象变化或基因表达量异常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作用蛋白(TRAIP/TRIP/RNF206)作为E3泛素连接酶,其结构改变及泛素酶活性变化与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在DNA复制与损伤修... 蛋白质构象变化或基因表达量异常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作用蛋白(TRAIP/TRIP/RNF206)作为E3泛素连接酶,其结构改变及泛素酶活性变化与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在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研究领域。TRAIP的异常表达已在多种疾病中被报道,比如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TRAIP通过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周期进程或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等致病机制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有关TRAIP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迅速,提示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拟对近年来TRAIP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作出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DNA损伤反应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邢浩 钟伏弟 +1 位作者 江克清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7-1020,共4页
肝移植术是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常见、有效的治疗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国内外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包括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癌,也将成为肝移植常见的适应证之一。本文就... 肝移植术是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常见、有效的治疗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国内外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包括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癌,也将成为肝移植常见的适应证之一。本文就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NAFLD的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原文传递
补体激活参与脑死亡诱导的供肝损伤及移植后级联损伤
17
作者 袁观斗 陈军泽 +6 位作者 张诚 刘玉章 姚美 陈世连 廖丽娟 董淳强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68,共5页
目的验证补体激活是否参与脑死亡诱导的供肝损伤及移植后级联损伤。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治疗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包括脑死亡供体肝移植患者26例和活体供肝肝移植患者95... 目的验证补体激活是否参与脑死亡诱导的供肝损伤及移植后级联损伤。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治疗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包括脑死亡供体肝移植患者26例和活体供肝肝移植患者95例。通过生化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不同供体来源肝组织损伤及补体活化水平,并比较分析不同供体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与活体供肝比较,脑死亡供体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ALT:21.0 U/L比33.5 U/L;AST:23.0 U/L比36.0 U/L;P<0.01),肝组织损伤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分更高(0.42比1.12,P<0.05)。移植后,脑死亡供肝和活体供肝都受到损伤,但脑死亡供体的肝损伤明显更严重,术后血清转氨酶水平更高,证实在人体肝移植中脑死亡同样存在诱导供肝移植术后级联损伤效应。相对于活体供者,脑死亡供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波动更大。与活体供肝的受者比较,脑死亡供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肝衰竭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显著升高(P<0.05)。对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脑死亡供肝移植后受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活体供肝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4.6%和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显示,与活体供肝比较,脑死亡供肝组织中存在补体C3d的沉积增多(1.11%比8.51%,P<0.01)和白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水平升高(1.41%比9.05%,P<0.001),提示脑死亡诱导供肝补体系统激活及免疫细胞浸润;移植术后脑死亡供肝受者肝组织中补体C3d水平(9.66%比19.55%,P<0.001)和CD45阳性细胞(11.45%比22.29%,P<0.001)进一步显著升高,提示存在级联放大效应。肝移植术后肝组织损伤评分和补体活化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正相关(R2=0.816,P<0.001),证实补体激活可能参与脑死亡诱导的肝移植受体级联损伤。结论在人体肝移植中,脑死亡同样可以诱导肝组织补体系统激活,激活的补体参与介导脑死亡诱导的供肝损伤和移植后肝脏级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激活 脑死亡 肝移植 肝损伤
原文传递
补体和肠道菌群在肝肠对话中的作用与意义
18
作者 卢俊 毛林锋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98-1902,共5页
肠道菌群(GM)自出生以来便寄居在宿主的肠道内,通过肠-肝轴来实现肠道与肝脏的交流,参与宿主的免疫、代谢等生命活动。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免疫调控者,也参与维持GM在体内的稳态,以促进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近年来,G... 肠道菌群(GM)自出生以来便寄居在宿主的肠道内,通过肠-肝轴来实现肠道与肝脏的交流,参与宿主的免疫、代谢等生命活动。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免疫调控者,也参与维持GM在体内的稳态,以促进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近年来,GM对肝脏疾病进展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肝肠对话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GM通过补体系统介导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补体系统如何维持GM稳态两方面阐述补体与GM在肝肠对话中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补体调控 肠道菌群 肠-肝轴 肝病
原文传递
辅助性肝移植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9
作者 刘靖 徐挺锋 +1 位作者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72-2675,共4页
辅助性肝移植是一种保留受者全部或部分肝脏的特殊移植术式,其可分为异位辅助性和原位辅助性肝移植。辅助性肝移植存在对供肝体积需求小,免疫排斥反应小、自体肝脏功能恢复后可以停用抗排斥药等优势,在临床上如能常规开展能极大缓解供... 辅助性肝移植是一种保留受者全部或部分肝脏的特殊移植术式,其可分为异位辅助性和原位辅助性肝移植。辅助性肝移植存在对供肝体积需求小,免疫排斥反应小、自体肝脏功能恢复后可以停用抗排斥药等优势,在临床上如能常规开展能极大缓解供肝来源不足的问题,使许多肝病患者获益。本文根据文献报道系统阐述辅助性肝移植术式发展和改进历程,以及不同术式优缺点,为临床上开展辅助性肝移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肝移植 原位辅助性肝移植 小肝综合征 肝衰竭
原文传递
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胰岛α细胞特异性敲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的小鼠模型
20
作者 黎小炜 禤秀萍 +4 位作者 孔丽娟 胡倩 袁观斗 谢雪梅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6-769,共4页
目的构建α细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胰岛α细胞ACE2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将雌性ACE2 loxP/WT与雄性Gcg-cre+/-小鼠进行交配,取鼠尾组织,通过PCR法鉴定子代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ACE2loxP/y ... 目的构建α细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胰岛α细胞ACE2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将雌性ACE2 loxP/WT与雄性Gcg-cre+/-小鼠进行交配,取鼠尾组织,通过PCR法鉴定子代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ACE2loxP/y Gcg-cre+/-的雄性小鼠为实验所需要构建的模型小鼠(αACE2KO小鼠)。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E2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分析提示,在Gcg-Cre小鼠胰岛中,(55.14±25.33)%的α细胞表达ACE2,然而αACE2KO小鼠胰岛α细胞中未检测到ACE2表达(t=14.202,P<0.01),同时αACE2KO小鼠的肝、肾、肺、心和骨骼肌中仍然表达ACE2。结论成功利用Cre/loxP原理特异性敲除α细胞ACE2,为研究胰岛局部α细胞ACE2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ACE2敲除 CRE/LOXP系统 胰岛Α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