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神经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彦飞 韩敏 +2 位作者 杨红叶 黄彩 路明 《中国临床护理》 2009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神经科的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旨在探讨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生跌倒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跌倒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疾病、时间段有关。结论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对策,预防跌倒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神经科 住院 跌倒 相关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2
作者 黄彦飞 韩敏 +1 位作者 莫颖敏 庞俊雪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2X期103-104,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分析2005年4月~2007年3月老年神经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14.29%,感染例次率18.16%;感染部位...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分析2005年4月~2007年3月老年神经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14.29%,感染例次率18.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发生感染的季节以春季多见;住院30d后易发感染,并随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增加。结论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采取护理对策,以减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老年人 医院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彦飞 张静 +2 位作者 胡琼燕 韩佳夏 黄彩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5期143-145,共3页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12月入住老年神经科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12例)进行回顾,将2014年1-12月入住老年神经科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393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观察组进行干...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12月入住老年神经科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12例)进行回顾,将2014年1-12月入住老年神经科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393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 对照组有9例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率为4.24%;观察组有6例发生SAP,发生率为1.53%,两组SAP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3.98±2.47)d,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1.46±1.24)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SAP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脑卒中 SAP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彦飞 韩敏 +1 位作者 罗文静 刘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0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3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意识状态、有无侵入性操作、病原学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SAP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3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意识状态、有无侵入性操作、病原学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SAP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3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56例,感染率为23.4%,例次感染率为26.8%,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5.0%,排在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铜假绿单胞菌(23.8%)、鲍蔓不动杆菌(16.3%)、肺炎克雷伯菌(15.0%)。住院天数≥30 d、有侵入性操作、有意识障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有慢性基础病等是SAP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是SAP的高危人群,应重点监测,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降低S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老年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下的老年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彦飞 宁琪 黄彩 《内科》 2019年第5期570-573,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走医养结合之路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护理对策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为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走医养结合之路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护理对策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为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老年护理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血脂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莫颖敏 韩敏 +1 位作者 谢胜芳 韦春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血脂康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活性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莫颖敏 韩敏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改变。方法 分别用ELISA法、硫代巴比妥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3 + /Fe2 + 化学法对 38例ACI患者血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丙二醛 (MDA)、SOD及总抗氧化能力 (T...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改变。方法 分别用ELISA法、硫代巴比妥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3 + /Fe2 + 化学法对 38例ACI患者血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丙二醛 (MDA)、SOD及总抗氧化能力 (TAOC)进行检测 ,并与 36例TIA患者和 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血中MDA浓度显著高于TIA组和健康组 (P均 <0 .0 1) ,而SOD活性及TAOC水平明显低于后两者 (P均 <0 .0 1)。ACI组、TIA组与健康组比较 ,ox LDL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氧化损伤并且抗氧化活性水平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氧化损伤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丙二醛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翼 刘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1361-136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20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迫体位联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20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迫体位联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6%,高于对照组的54.37%(P<0.05)。治疗后,两组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A、LVA及RVA最大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血液流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症状 血液流速
下载PDF
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张翼 刘军 +2 位作者 王敏莉 翁敬景 周礼园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短病程组、中病程组、中长病程组和长病程组,各40例。四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短病程组、中病程组、中长病程组和长病程组,各40例。四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进行李氏复位法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短病程组(100.00%)和中长病程组(10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但与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的9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病程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2.50%,显著高于中长病程组的60.00%和长病程组的52.50%(P <0.05)。结论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病程延长,治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程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脂质代谢水平
10
作者 谢胜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50-75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脂质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39例脑梗塞病人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波组(A组)与高回波组(B组);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A组的TC...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脂质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39例脑梗塞病人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波组(A组)与高回波组(B组);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A组的TC、TG、LDL、TM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0.001)。结论低回波或无回波组血脂水平较高回波组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较后者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2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谢胜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24-824,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浆 D-2聚体
下载PDF
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莫颖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96-97,共2页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用经颅多谱勒超声血流分析仪 (TCD)检测 110名VBI患者各组脑动脉频谱形态和平均血流速度 (Vm) ,并与 6 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用经颅多谱勒超声血流分析仪 (TCD)检测 110名VBI患者各组脑动脉频谱形态和平均血流速度 (Vm) ,并与 6 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 79例 (71.82 % ) ,流速减慢 5 7例 (72 .15 % ) ,流速增快 2 2例 (2 7.85 %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VBI患者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 ,TCD检测对VBI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谱勒超声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颖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38-138,14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脑梗死(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浓度,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较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脑梗死(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浓度,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ox-LDL、MD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直接胆红素(DBIL)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直接相关分析IBIL与MDA、ox-LDL呈显著负相关(r1=-0.3167,P<0.05;r2=-0.3475,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导致ox-LDL增多和内源性CO减少,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一氧化碳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氧自由基浓度变化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莫颖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6-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时氧自由基浓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4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血浆丙二醛 (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浓度及全血粘度 ( ηb) ,血浆粘度 ( ηp)、红细胞压积 (HCT)、血沉 (ESR... 目的 探讨脑梗死时氧自由基浓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4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血浆丙二醛 (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浓度及全血粘度 ( ηb) ,血浆粘度 ( ηp)、红细胞压积 (HCT)、血沉 (ESR)、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粘附率 (FAD)等指标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MDA、ox LDL及 ηb、ηp、HCT、ESR、FIB、FAD等指标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MDA与ox LDL、ηb( 2 0 0s-1)、ηb( 3s-1)、ηp及FAD呈显著正相关 (r1=0 .412 9,P <0 .0 1;r2 =0 .472 6 ,P <0 .0 1;r3=0 .5 0 12 ,P <0 .0 1;r4 =0 .316 7,P <0 .0 5 ;r5=0 .30 76 ,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氧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可引起血液粘度增高 ,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氧自由基 浓度变化 血液流变性 影响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对脂质过氧化物及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莫颖敏 韩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对脂质过氧化物及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 (CI)患者血清胆红素 (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丙二醛 (MDA)浓度 ,并与 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 (TBIL)...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对脂质过氧化物及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 (CI)患者血清胆红素 (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丙二醛 (MDA)浓度 ,并与 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 (TBIL)、间接胆红素 (IBIL)和直接胆红素 (DBI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P<0 .0 5 ) ,而 ox- L DL、MD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BIL与 MDA、ox- L DL呈显著负相关 (r1 =- 0 .32 94 ,P<0 .0 5 ;r2 =- 0 .390 5 ,P<0 .0 1)。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导致 ox- L DL增多 ,通过氧化损伤、内源性 CO减少等机制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脂质过氧化物 脑梗死 影响 检测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