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罗珂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析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IPACK)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广西骨伤医院收治的90例行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析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IPACK)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广西骨伤医院收治的90例行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ACB联合IPACK镇痛)、对照1组[30例,给予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镇痛]与对照2组(30例,给予ACB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被动屈膝90°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均短于对照2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术后第1天,股四头肌肌力均强于术后第1天,每日行走距离均长于术后第1天(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日行走距离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2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股四头肌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和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FNB联合SNB或单用ACB比较,ACB联合IPACK用于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可实现膝关节早期自主功能锻炼,促进术后转归,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2
作者 罗珂 武斌 黄朝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肌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需进行全膝关... 目的探讨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肌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镇痛)与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术后1、2、3 d休息、活动时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术后1 d比较,术后2、3 d两组患者休息、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2 d休息时和1~3 d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后1 d比,术后2、3 d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1、2、3 d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收肌管阻滞相比,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静息及运动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股四头肌肌力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茜 黄平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85-1087,110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锁骨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术中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丛组锁骨内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高于臂丛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臂丛组(均P<0.05),而两组锁骨中点及外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或喉返神经阻滞,两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 C4横突 颈浅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效果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黄平 《医学文选》 2002年第5期618-619,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患者术后的 PCEA效果。方法 选择腰部和下肢骨科手术 1 2 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 ,其中 60例麻醉效果佳为 A组 ,60例麻醉效果欠佳为 B组。每组分成 3个亚组 ,A组分为 、 、 组 ,B分为 、 、 组 ,术后当... 目的 探讨术中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患者术后的 PCEA效果。方法 选择腰部和下肢骨科手术 1 2 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 ,其中 60例麻醉效果佳为 A组 ,60例麻醉效果欠佳为 B组。每组分成 3个亚组 ,A组分为 、 、 组 ,B分为 、 、 组 ,术后当切口出现微痛时 ,采用 PCEA镇痛治疗。 、 组用 0 .1 2 5 %布比卡因 1 0 0 ml, 、 用吗啡 1 0 mg+生理盐水 1 0 0 ml, 、 组用 0 .1 2 5 %布比卡因 1 0 0 ml+吗啡 1 0 mg。各组负荷量 5 ml,持续量 2 ml/h,不使用自控模式。治疗后对各组病人进行 VAS疼痛评分 ,观察副反应。病人活动时是否疼痛 ,安静时是否疼痛以及阿片类药需要的情况也进行比较。结果 VAS评分 和 的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 和 ( P >0 .2 5 ) , 和 无显著差异 ( P >0 .2 5 )。A组和 B组的活动时是否疼痛 ,安静时是否疼痛以及阿片类药需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腰部和下肢手术中 ,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 ,术后使用含有吗啡的 PCEA治疗 ,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硬膜外麻醉 PCEA 吗啡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载PDF
去阿片化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探讨
5
作者 陈茜 武斌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胫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化静脉镇痛泵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去阿片化组(NO组)和含阿片类药物组(OP组),每组40例。两组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胫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化静脉镇痛泵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去阿片化组(NO组)和含阿片类药物组(OP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处胫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术后静脉泵药液使用完毕时间、术后需要镇痛补救药的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NO组术后6、12、24、48 h各时点的VAS评分分别为(0.18±0.38)分、(0.68±0.73)分、(1.68±0.69)分、(1.60±0.55)分,与OP组的(0.13±0.33)分、(0.60±0.71)分、(1.55±0.64)分、(1.38±0.4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0.466、0.838、1.940,P>0.05)。两组术后静脉泵药液使用完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7,P>0.05)。两组术后需要镇痛补救药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6,P>0.05)。结论去阿片化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术后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去阿片化镇痛 超声引导 胫神经阻滞
下载PDF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3种盲插管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平 陈冰勇 +1 位作者 罗珂 谢宾荣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左侧双腔支气管盲插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需要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骨科胸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气囊压力组使用支气管气囊压力观察法顺行插管进行左支气管插管定位;导管阻力组使用导管阻力法定... 目的探讨3种左侧双腔支气管盲插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需要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骨科胸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气囊压力组使用支气管气囊压力观察法顺行插管进行左支气管插管定位;导管阻力组使用导管阻力法定位;身高预测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支气管插管深度进行插管。对比3组首次插管完成肺分隔成功率、首次插管完成肺分隔耗时、导管位置准确率及并发症。结果气囊压力组、导管阻力组、身高预测组首次插管完成肺分隔成功率分别为91.43%、62.86%、65.71%,耗时分别为(103.23±13.02)s、(114.66±26.54)s、(83.57±35.77)s;导管位置定位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1,0.59,0.65;导管位置准确率气囊压力组明显高于导管阻力组、身高预测组(P<0.05),但导管阻力组、身高预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隆突黏膜出血、声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支气管气囊压力观察法定位的效果好于导管阻力法和身高预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支气管插管 左双腔支气管 盲插管 胸廓手术
下载PDF
无线内窥镜管芯在左侧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平 陈冰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评价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在改善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5例上腰椎和胸椎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观察组(A组,23例),使用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进行插管;对照组(B组,22例),使用盲插管+胸部... 目的评价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在改善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5例上腰椎和胸椎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观察组(A组,23例),使用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进行插管;对照组(B组,22例),使用盲插管+胸部听诊定位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插管位置准确率和支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插管时间A组为(30.74±13.04)s,明显短于B组的(133.41±30.21)s(P<0.01)。插管准确率A组为22例(95.6%),明显高于B组的13例(59.1%)(P<0.01)。两组支气管插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确进行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内窥镜管芯装置 左侧双腔管导管 插管过程
下载PDF
左侧支气管插管深度与体表标志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平 陈冰勇 +2 位作者 罗珂 谢宾荣 单士超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一些体表标志与左侧支气管恰当插管深度的相关关系,为左侧支气管插管提供参考。方法以身高、下颌颏部下缘至胸骨下角顶端距离(颏胸距)、胸骨静脉切迹至胸骨下角顶端距离(切胸距)、左锁骨中线上锁骨中点至肋弓下缘距离(锁肋... 目的探讨人体一些体表标志与左侧支气管恰当插管深度的相关关系,为左侧支气管插管提供参考。方法以身高、下颌颏部下缘至胸骨下角顶端距离(颏胸距)、胸骨静脉切迹至胸骨下角顶端距离(切胸距)、左锁骨中线上锁骨中点至肋弓下缘距离(锁肋距)作为体表标志测量需要左侧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脊柱或胸廓手术患者122例的身高、颏胸距、切胸距、锁肋距和支气管插管恰当深度,以支气管插管恰当深度为因变量,以身高、颏胸距、切胸距、锁肋距为自变量,分别建立男性、女性回归方程。结果男性回归方程:男y^=7.35+0.33×锁肋距+0.07×身高,女性回归方程:女y^=11.98+0.09×身高。男性左支气管插管实测深度与预测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实测深度比预测深度长(P<0.05)。结论男性左支气管插管预测深度与实测深度较接近,男性回归方程用于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女性预测深度与实测深度差异较大,女性回归方程用于指导临床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支气管插管深度 体表标志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影响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因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平 《右江医学》 2013年第5期769-772,共4页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展了单肺通气技术,为胸科或胸廓相关手术、某些内科性疾病、急诊医学中的肺部隔离通气提供了良好的救治手段。在单肺通气技术中,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双腔管支气管插管技术。恰当的...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展了单肺通气技术,为胸科或胸廓相关手术、某些内科性疾病、急诊医学中的肺部隔离通气提供了良好的救治手段。在单肺通气技术中,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双腔管支气管插管技术。恰当的支气管插管深度是手术或治疗中患者免于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双腔 插管深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茜 武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I组,每组30例。M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I组,每组30例。M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I组仅采用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静卧及活动时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补救镇痛率以及镇痛满意度。结果在T_(1)~T_(4)时间点,M组NRS评分呈上升趋势,而I组呈下降趋势。在T_(1)~T_(3)时间点,M组的NRS评分均较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4)时间点,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呈下降趋势,而MMT分级呈上升趋势,两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发生头晕、头痛4例,恶心、呕吐3例;M组未观察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3%vs 0.00%;χ^(2)=5.822,P=0.016)。M组和I组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 10.00%;χ^(2)=1.404,P=0.236)。M组镇痛满意度较I组好(Z=5.054,P=0.000)。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泵的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多模式镇痛 收肌管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陈茜 武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西骨伤医院2020年1-12月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组(T...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西骨伤医院2020年1-12月择期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组(T1组)和腘窝处胫神经阻滞组(T2组),每组40例。两组神经阻滞操作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术后均使用相同药物配置静脉输注泵。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第1天、第2天匹斯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需要镇痛补救药的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20.98±2.06)h、(18.88±2.31)h,均短于T2组的(22.75±1.71)h、(20.78±1.9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3.97,均P<0.001)。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胫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在跟骨骨折术后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小腿上部胫神经联合腓肠内侧神经阻滞能较快恢复术后患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麻醉 传导 胫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 静脉自控镇痛 疼痛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