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听障儿童家庭心路历程与社会退却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立雄
刘曦言
梁俊雯
-
机构
康复大学康复辅具产业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人家庭与社会支持机制建构及案例库建设”(17ZDA116)。
-
文摘
本文对12位听障儿童母亲进行访谈,发现听障儿童家庭因忙于孩子的康复治疗和生计,以及污名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关系向内收缩,逐渐隐匿于都市社会,成为“失声”的群体。为此,针对听障儿童家庭消除污名环境,让其走上社会前台并“发声”是社会政策改进的重点;政府和社会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家庭抗逆力,促进社会融合。
-
关键词
听障儿童家庭
社会退却
社会支持
-
Keywords
Families with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Social retreat
Social support
-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
-
题名让失语者“发声”让社会大众“听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立雄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
康复大学康复辅具产业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
文摘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3.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其中近一成是儿童[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总人数约2780万,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超过30万[2]。受传统文化影响,许多听障儿童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或被视为智力低下、能力较差,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其自我认同感[3],同时,也对听障儿童家庭产生连带污名效应(affiliate stigma)[4]。
-
关键词
听力障碍儿童
听障儿童
自我认同感
智力低下
传统文化影响
听力损失
致残性
数据显示
-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