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从STS的视角看”?——关于科学与社会秩序之“共同生产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胡万亨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0年第2期21-45,共25页
作为一个尚未广泛建制化的新兴跨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学(STS)的基本关切通常被描述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如何相互影响”。这一描述尽管体现了STS广阔的问题域,却有可能招致STS发轫时意欲挑战和超越的科学-社会二元观。相比之下... 作为一个尚未广泛建制化的新兴跨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学(STS)的基本关切通常被描述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如何相互影响”。这一描述尽管体现了STS广阔的问题域,却有可能招致STS发轫时意欲挑战和超越的科学-社会二元观。相比之下,希拉·贾萨诺夫等人提出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之“共同生产”(co-production)的概念能更为准确地刻画STS研究的基本视角。通过区分“建构论的共同生产观”和“常识性的共同生产观”,本文首先厘清了STS视角下的共同生产观之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这一概念所引出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同步性问题、稳定性问题和规模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勾勒和探讨。最后,文章讨论了共同生产观及其相关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社会秩序 共同生产 建构主义 STS方法论
下载PDF
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重组生命:基因组学革命中的知识与控制》评介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万亨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9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如果说21世纪确实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那么“人类基因组计划”显然是这个新世纪最重要的奠基石之一。作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它常常被人们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领衔,经美国国会批... 如果说21世纪确实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那么“人类基因组计划”显然是这个新世纪最重要的奠基石之一。作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它常常被人们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领衔,经美国国会批准,于1990年正式启动,预算高达30亿美元,计划在15年内完成对人类完整基因组的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命科学 基因组学 社会学家 评介 知识 革命 重组
下载PDF
为了科学,还是为了公众?——论公众科学的两种进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和鸿鹏 胡万亨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的形成背景、理论预设、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于融合两种公众科学进路的尝试。最后,文章提出公众科学是一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知识生产方式,并结合国内公众科学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欧文 伯尼 知识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当卡尔·马克思遇见人工智能——《非人的力量: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的未来》评介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万亨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1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机器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人工智能(AI)技术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机器形态。《非人的力量》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讨论了 AI对社会已经产生的、可观察的冲击,分析了 AI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强调,... 机器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人工智能(AI)技术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机器形态。《非人的力量》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讨论了 AI对社会已经产生的、可观察的冲击,分析了 AI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强调,人工智能绝非仅仅是技术内在发展规律的结果,它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生产剩余价值和商品化这样一种社会逻辑的产物。基于此,本书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作为一般性生产条件的未来图景及其可能性,工人阶级所受到的冲击及其新的斗争,以及人工通用智能技术的出现将如何挑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书为STS路径下关于技术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也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与STS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自动化 技术的社会研究
下载PDF
机器习得人类知识的前提:具备身体抑或掌握语言? 被引量:1
5
作者 贺久恒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0年第2期46-62,共17页
人工智能研究自20世纪中叶兴起,伴随其出现的还有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哲学探讨。关于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哲学话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最终复刻人类的智能?本文回顾了现象学哲学家休伯特·德雷福斯和社会学家哈里·柯林斯关于人... 人工智能研究自20世纪中叶兴起,伴随其出现的还有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哲学探讨。关于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哲学话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最终复刻人类的智能?本文回顾了现象学哲学家休伯特·德雷福斯和社会学家哈里·柯林斯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观点与争论。他们二人从不同的学术脉络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悲观预测。对于德雷福斯而言,具备类人的身体和具身性(embodiment)是人工智能习得人类知识的前提;而对于柯林斯而言,人工智能只有掌握语言并嵌入人类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具备人类的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具身性 专长研究 德雷福斯 柯林斯
下载PDF
纪念特里弗·平齐:一个STS世界的“建构者”
6
作者 迈克尔·林奇 胡万亨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3,共9页
本文总结了特里弗·平齐的学术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并简要回顾了他的其他工作以及他与东亚STS学界的渊源。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即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平齐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80年代开始,平齐与同事发展... 本文总结了特里弗·平齐的学术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并简要回顾了他的其他工作以及他与东亚STS学界的渊源。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即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平齐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80年代开始,平齐与同事发展出一个研究技术系统的新路径,即“技术的社会建构”纲领。到了1990年代,平齐对现在被称为“声音研究”的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这个跨越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平齐的学术生涯中紧密相连、相互推进。此外,平齐还致力于经济社会学研究,并为将STS研究介绍给学术界内外的广大受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弗·平齐 STS 科学知识社会学 技术的社会建构 声音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