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躯体化?中国人抑郁与焦虑症状的文化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晓璐 Andrew G. Ryder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78-197,M0008,M0009,共22页
中国人倾向于以躯体化的方式表达心理社会问题,即中国躯体化,是文化心理病理学的一个经典课题。自Kleinman(1982)关于中国抑郁躯体化表达的经典研究以来,研究者从躯体化和心理化角度,对中国人心理病理的症状表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人倾向于以躯体化的方式表达心理社会问题,即中国躯体化,是文化心理病理学的一个经典课题。自Kleinman(1982)关于中国抑郁躯体化表达的经典研究以来,研究者从躯体化和心理化角度,对中国人心理病理的症状表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中国抑郁患者的长期研究显示,临床病人的症状表现具有较为稳定的躯体化特点,但随着中国社会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心理症状逐渐显现。近年对中国焦虑症症状表现的探索研究发现,与抑郁躯体化表现相反,焦虑病人呈现心理化表达的趋势。本研究从文化-心理-大脑这一多维整合系统出发,认为躯体化是中国抑郁症的文化文本。这一文本既包含面对心理社会压力,直接报告躯体体验的反应方式,又包含谈论不会带来麻烦的躯体症状的交流策略,是体验派和症状交流派解释的整合。心理化可能是当前中国焦虑症的文化文本,这一文本既涉及情绪、心理症状的“释放”,同时又包含现代中国文化对责任、家庭、友情等人际因素的关注与重视。最后,我们从文化、心理、大脑的相互建构角度,讨论了中国文化下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表达这一课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 心理化 抑郁症 焦虑症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