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0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王日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岂之、王庭科、委员周伟洲等共21人,出席了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议,此次会议是依据今年初成立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部署而召开的。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郑学檬副校长主持了这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历史学科 历史教学 华南地区 教学改革 基地班 华中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历史系 课程设置
下载PDF
详搜精析 存史立说——《宋金楮币史系年》评介
2
作者 黄纯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95,共4页
详搜精析存史立说———《宋金楮币史系年》评介黄纯艳在我国货币史上,宋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一个最突出的标志就是第一次出现了纸币。而且其价值并不止于此时有了这个破天荒的创举,更主要的是出现了多种纸币形式和流通体... 详搜精析存史立说———《宋金楮币史系年》评介黄纯艳在我国货币史上,宋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一个最突出的标志就是第一次出现了纸币。而且其价值并不止于此时有了这个破天荒的创举,更主要的是出现了多种纸币形式和流通体制,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发行、回笼、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东南会子 宋金 交子 纸币 研究者 存史 《宋史》 宋代经济 《宋会要》
下载PDF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
3
作者 张萍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群舒是先秦时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古代族群,研究这一族群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内容。群舒的来源是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零散,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不能对群舒的来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分析群舒的来... 群舒是先秦时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古代族群,研究这一族群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内容。群舒的来源是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零散,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不能对群舒的来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分析群舒的来源,应从淮系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入手。文章梳理了学界对于淮系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群舒文化与淮系文化各支系的相互关系,对群舒族群来源提出了新观点:群舒族群应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组成则与史前时期淮系居民的迁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舒 东夷 淮夷 淮系文化
下载PDF
文本虚构与历史解构:东方主义系谱学分析——以赛义德的《东方学》为中心
4
作者 汤锋旺 郑敏铃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重要内容。《东方学》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其影响可谓深远。书中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学科体系建构的阐述折射出文本虚构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复杂关联。历史知识的文本化通过对历史...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重要内容。《东方学》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其影响可谓深远。书中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学科体系建构的阐述折射出文本虚构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复杂关联。历史知识的文本化通过对历史本质和历史观等方面的质疑客观上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但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也正是在试图破除现代性困局的历史解构过程中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文本虚构 历史解构
下载PDF
世纪末的回眸──厦门大学历史系的东南亚史与华侨华人史教学
5
作者 李一平 《八桂侨史》 1999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东南亚民族 华人史 历史系 厦门大学 世纪末 华侨社会 华侨华人 大学出版社 海外华人 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礼仪、习俗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饶伟新 刘永华 张侃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礼仪 社会秩序 历史关系 领域 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会 史学界 习俗 新课题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历史回顾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淼 吴春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历史 外销 中国 事实证明 明清时期 印度洋 大西洋 陶瓷
下载PDF
中国古代财税史的概念与史实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明光 何世鼎 毛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中国古代财政史、古代税收史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理论和概念,去阐述中国古代的财税史实。由于中国古人用语不纯,在古籍中见到的财政用语、税收用语多有内涵不纯、外延驳杂的情况。因此,应... 中国古代财政史、古代税收史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理论和概念,去阐述中国古代的财税史实。由于中国古人用语不纯,在古籍中见到的财政用语、税收用语多有内涵不纯、外延驳杂的情况。因此,应该在判明古人用语所指的具体财政、税收内涵的基础上,借用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有关理论或概念,在二者之间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从而做出既有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学理依据,又比较契合中国古代财税史实的阐述。"农业税"与"田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财税 农业税 田赋
下载PDF
陈元光“光州固始说”证伪——以相关陈氏族谱世系造假为据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际平 谢重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靠的历史文献推定,陈元光先世来自河东,落籍岭南,成为漳潮一带本地豪帅。由此可见,福建文化曾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中原",是个比较宽广的概念,绝不限于河洛,更不限于河南固始一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岭南道 陈元光 谱牒造假
下载PDF
李显甫集诸李开李鱼川史事考辨——兼论魏收所谓的太和十年前"唯立宗主督护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际平 李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李显甫开李鱼川当不早于皇兴元年(467)其父死时,迟于太和二十三年(499)。西山李鱼川在今尧山至河北隆尧县城之山谷谷地。李显甫迁柏人之前100多年,柏人已有诸李居住,为数可能还不少。李显甫迁柏人时,与其同时代的李氏族人多数并未随迁... 李显甫开李鱼川当不早于皇兴元年(467)其父死时,迟于太和二十三年(499)。西山李鱼川在今尧山至河北隆尧县城之山谷谷地。李显甫迁柏人之前100多年,柏人已有诸李居住,为数可能还不少。李显甫迁柏人时,与其同时代的李氏族人多数并未随迁。李显甫并非嫡长子,且无袭爵之事,自然不可能成为宗法意义上的"宗主"。《魏书》本身所含的相关资料与出土文书说明北魏太和十年以前乡里机构仍在正常运转,当时并不具备"唯立宗主督护"的必要前提,因此不应将李显甫之为"宗主"与所谓的"宗主督护"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显甫 乡里组织 三长制 宗主 “宗主督护”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海界与海洋历史权利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国桢 周志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共7页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界,反映海域主权派生的行政管辖权和军事控制权;民间社会的海界,体现个人或宗族使用海域的权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海界 海洋历史权利
下载PDF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下载PDF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日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8-103,共6页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规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和认捐一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评述 商人会馆 会馆公所 同乡组织 工商会馆 经济史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 同乡团体 中国社会 同业公会
下载PDF
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史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饶伟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入土地革命运动,从而使党的革命斗争充满了复杂性,而不完全表现为单纯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下,结合区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有可能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现代土地革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土地革命 社会分化 社会矛盾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水利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5
作者 晏雪平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modern sense starts from 1930s.Its main study object is technology.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study have broken through the field of study in the past since 1980...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modern sense starts from 1930s.Its main study object is technology.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study have broken through the field of study in the past since 1980s.Not only involved the technology,but also the economy,society,environment and so on.It becomes a classical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Because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the study of history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has reached fruitful achievements,but also problems.But,there is no summary about history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up to date.I hope this paper have benefit for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史 中国 综述 年代 大禹治水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1950年印尼与中国建交前后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衍德 许振政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20-29,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对华关系 政治背景 哈达内阁
下载PDF
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娜 陈衍德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2期47-57,共11页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济收入来源与用途的转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福建会馆 结构 功能 华侨
下载PDF
关于明代商业经济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枫 孙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5,共7页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明代商业经济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种转变,即态度从相对忽视到逐渐重视、内容从宏观讨论到具体研究的转变。改革开放后,经济史研究范围逐步涵盖了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从而使得明代商业经济...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明代商业经济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种转变,即态度从相对忽视到逐渐重视、内容从宏观讨论到具体研究的转变。改革开放后,经济史研究范围逐步涵盖了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从而使得明代商业经济史研究在研究领域与研究视野两方面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明代商业经济史仍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研究视野上,未具充分的世界史视野;第二,在研究取向上,未具广阔的全面史观;第三,在研究对象上,未能充分关注小商小贩;第四,在研究时段上,勾连、切割均有不足;第五,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商业经济史 研究领域 研究视野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演变新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衍德 任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政治、文化特权依旧 ,族际矛盾有增无减。新发展时期这一矛盾才趋于缓解。马、华族际关系的特点是政治上既合作又竞争 ,经济上既互补又此消彼长 ,文化上既对立又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马来人 族际关系
下载PDF
社群整合的历史记忆与“祖籍认同”象征: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人 祖神崇拜 社群整合 祖籍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