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分型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苏观利 黄绍昭 +1 位作者 江庆炎 黄晶晶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AIS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HT发生、临床分型和影像学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机械取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发生率为16.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AIS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HT发生、临床分型和影像学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机械取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发生率为16.5%,无症状、轻度症状、重度症状HT分别占HT总数的41.7%、31.9%和26.4%。HI-1、HI-2、PH-1、PH-2型分别占HT总数的43.1%、25.0%、20.8%和11.1%。糖尿病、取栓次数≥3次、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术前CTA侧支循环评分≤3级、心源性栓塞型AIS、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AIS机械取栓后以无症状HT和HI-1型较为常见;AIS机械取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出血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海辉 江庆炎 +1 位作者 曹金莲 谭晓群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究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S)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S患者142例纳入研究,以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与重型组,治疗30 d后以改良R... 目的探究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S)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S患者142例纳入研究,以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与重型组,治疗30 d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尿酸水平,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判断尿酸指标与I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严重程度IS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尿酸水平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P<0.05);治疗30 d后,根据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尿酸水平为(301±63)μmol/L低于预后不良组(364±64)μmol/L(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尿酸水平与I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IS患者尿酸水平与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监测患者尿酸水平,有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尿酸 预后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刘福 梁仔 江庆炎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8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侧支循环开放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有利于促进PCI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改善bFGF、 D-D水平,减少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血清学指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刘福 梁仔 江庆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94-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43例行微创穿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35例行传统开...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43例行微创穿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3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1m及6m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及术后6m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术后1m及术后6mNIHSS评分与术前相比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预后并发症的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次手术 传统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不同假体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清 宋景姿 施土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行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30例)或内固定术(30例)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行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30例)或内固定术(30例)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2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需二次手术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关节置换术组输血比例、输血量、术后12 h的VAS评分高于内固定术组(P<0. 05),两组术后48、72 h及6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术组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短于内固定术组(P<0. 05);两组术后12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需二次手术比例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让其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水泥假体 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 高龄
下载PDF
破血逐瘀法治疗脑出血超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梁仔 江庆炎 +2 位作者 肖刘福 苏观利 陈璞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破血逐瘀法治疗脑出血超早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科收治的80例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中药(原方... 目的研究破血逐瘀法治疗脑出血超早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科收治的80例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中药(原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西医治疗+中药安慰剂(原方安慰剂)治疗,在发病入院时、发病后24 h及第3、7、14天各复查1次头颅CT。记录各组患者发病24 h内血肿扩大率、第1周内患者每天的意识变化(GCS评分),以及14 d内的病死率。采用ELISA检测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10天的炎症指标变化;同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BI指数)]、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评估患者治疗后第90天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14 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应用破血逐瘀药未明显增加安全风险。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时GCS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90天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水肿高峰期(第3天)和高峰期后(第10天)的TNF-α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应用破血逐瘀法治疗不会明显增加安全风险,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和改善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并一定程度提高了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血逐瘀法 脑出血 超早期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