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疝气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应用优势分析
1
作者 陈鹏 钟信琼 陈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620-162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者(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疝气患者进行常规性手术治疗,观察组疝气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疝气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出血...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者(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疝气患者进行常规性手术治疗,观察组疝气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疝气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疝气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以后临床治疗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气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鹏 钟信琼 陈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7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自主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及自主活动时间,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手术 小儿 疝气
下载PDF
小儿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 陈芳 钟信琼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状况,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将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5例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采集的腹...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状况,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将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5例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采集的腹腔积液进行判定,同时,应用药敏分析系统对培养后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坏死穿孔革兰阴性杆菌分布较广,分布率分别为59.1%和65.5%,而肠套叠及重症急性胰腺炎革兰阳性球菌分布较广,分布率分别为75.0%和60.0%;在所有原发病中,真菌分布率较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0和12.5%,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8.9%、100.0%和60.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次之。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低,对阿莫西林完全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感染
下载PDF
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宪炳 许玉仁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方法 116例ACPE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42例)和C组(42例),3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A组采用鼻塞或面罩吸氧,B组采用BiPAP,C组采用CPAP。比...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方法 116例ACPE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42例)和C组(42例),3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A组采用鼻塞或面罩吸氧,B组采用BiPAP,C组采用CPAP。比较3组的疗效、入院24 h病死率、并发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pH值、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B型脑钠肽(BNP)和血管外肺水量。结果 B、C组的疗效、SpO_2、PaO_2和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A组(P<0.05),MAP、HR、RR、Pa CO_2、BNP和血管外肺水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CPAP和BiPAP治疗ACPE的疗效更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