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两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义芹 王静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法效果。方法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消毒前地面及桌面均采用0.02%84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对照组病房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法,观察组病房采用中药(包括香薷、桂枝...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法效果。方法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消毒前地面及桌面均采用0.02%84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对照组病房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法,观察组病房采用中药(包括香薷、桂枝、连翘、公丁香)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各进行30次。比较两种消毒方法消毒前及消毒后0h、lh、2h、4h、8h、12h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检测情况。结果两种消毒方法消毒后0h、lh室内空气自然菌均下降达到Ⅱ类环境卫生标准,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紫外线照射消毒后lh空气细菌数逐渐增多,2h后持续超标,中药煮沸熏蒸消毒后各时间点细菌数均维持在合格水平(符合卫生学标准),消毒后2h、4h、8h、12h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细菌消除率明显优于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法,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中药煮沸熏蒸消毒法效果明显优于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法,具有消毒有效时间长,杀菌效果显著及安全、无毒的优点,可在有人工作情况下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 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法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建 陈锴 +3 位作者 崔志超 王芳 王晶 赵春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PMC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导板定位PM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即刻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合计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合计复发率20.00%(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定位PMC较常规PMC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且术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定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庄新海 邓志锋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21-223,共3页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外科治疗 良性肿瘤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19例分析)
4
作者 庄新海 邓志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46-346,共1页
1对象与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20~76岁,平均47.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5年。视力减退17例,视野缺损13例;头痛9例;停经、泌乳6例,性欲减退5例,多饮... 1对象与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20~76岁,平均47.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5年。视力减退17例,视野缺损13例;头痛9例;停经、泌乳6例,性欲减退5例,多饮、多尿3例,肢端肥大2例。泌乳素(PRL)腺瘤12例,生长激素(GH)腺瘤2例,PRL+GH腺瘤2例,非功能性腺瘤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老年评分系统(GSS)预测>65岁颅内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曹子轩 刘树利 刘镇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评分系统(GSS)预测65岁以上颅内脑膜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至2023年期间79例接受过颅内脑膜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存在主要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25)和无并发症组(n=54)。分析GSS和... 目的探讨老年评分系统(GSS)预测65岁以上颅内脑膜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至2023年期间79例接受过颅内脑膜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存在主要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25)和无并发症组(n=54)。分析GSS和脑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因素。结果79例患者术前基线GSS为13.0(12.0,14.0)分。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5%,患者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显著增加(P<0.05)出现并发症患者GSS评分显著低于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同时KPS≥80分的患者中GSS评分略低于KPS<80分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中,GSS是颅内脑膜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HR(95%CI)=0.514(0.324~0.815);P=0.005]。结论在65以上的脑膜瘤患者中,术前完善GSS评估有利于全面评估患者身体机能,预测其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老年人 手术并发症 老年评分系统
下载PDF
基于Autar风险评估量表的综合护理对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6
作者 韩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Autar风险评估量表的综合护理对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女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6例)与研究组(36例)。参... 目的研究基于Autar风险评估量表的综合护理对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女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6例)与研究组(36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基于Autar风险评估量表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DVT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参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22%,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utar风险评估量表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老年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提升术后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ar风险评估 综合护理 女性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田世文 安静 +2 位作者 赵正阳 刘海建 范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4-105,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上约1/5的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应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上约1/5的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应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但该术式仍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分析2008年7月-2011年9月76例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及病情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金荣 瓮杰慧 +2 位作者 胡军 马丽红 朱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于伤后24~48h留置鼻胃管并开始鼻饲能全力;对照组于受伤24~48h后先给予静脉营养,1周后改为胃肠内营养.治疗2... 目的 探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于伤后24~48h留置鼻胃管并开始鼻饲能全力;对照组于受伤24~48h后先给予静脉营养,1周后改为胃肠内营养.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溃疡出血、腹泻及电解质失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助于增强患者体力,并能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席培军 王海侠 赵艳华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533-1534,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术后 偏瘫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万兴 邵恩得 +2 位作者 张静轩 刘海建 崔红硕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单侧组)及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组)两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时...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单侧组)及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组)两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时间、感染率、死亡率、并发症、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级。结果随访6~12个月,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死亡率低,并发症出现少,住院时间缩短,患者预后ADL评级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应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较施行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血肿量对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静轩 邵恩得 田世文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ecul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血肿量及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A组、脑出血B组。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ecul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血肿量及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A组、脑出血B组。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采用双侧肾动脉前支部分热凝,立体定位仪下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3组在相应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后1h后NF-κB即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持续至72h开始下降,并且血肿量大的脑出血组(脑出血B组)相应时间点NF-κB的表达较血肿量小的脑出血组(脑出血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即有NF-κB的表达,并且随血肿量的增加表达也增加,从而加重了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核因子-ΚB 脑损伤 大鼠
下载PDF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文栋 杨洁 +1 位作者 赵春燕 王静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304-305,共2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交通流量的增长,近年来颅脑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心身、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会发展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国外报道,约有35%的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所造成的影响可为慢性甚至持续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交通流量的增长,近年来颅脑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心身、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会发展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国外报道,约有35%的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所造成的影响可为慢性甚至持续性。其危害性极大,属医学界多年来攻克的难题,目前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 针刺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8对高血压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恒 邵恩得 +1 位作者 张金荣 吴立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 ( Necular Factor Kappa B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假手术组( n =12)、脑出血组...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 ( Necular Factor Kappa B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假手术组( n =12)、脑出血组( n =24)和CCK-8治疗组( n =24)。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EMSA)检测核内NF-κB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测量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NF-κB的活性以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和CCK-8治疗均有明显增高( P <0妹.05)。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CCK-8可以有效的抑制NF-κB的活性,这对于减轻NF-κB在脑出血后介导的继发性炎性损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胆囊收缩素-8 炎症 CCK-8
下载PDF
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恒 邵恩得 张金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7,19,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与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取成年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g,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采用双侧肾动脉前支部分热凝,立体定位仪下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与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取成年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g,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采用双侧肾动脉前支部分热凝,立体定位仪下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核内NF-κB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高血压性脑出血后1h后NF-κB即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持续至72h开始下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即有NF-κB的表达,并参与了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核因子-ΚB 脑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8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恩得 张静轩 +3 位作者 田世文 张万兴 王恒 扈玉华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3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necul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6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与CCK-8组。采用电泳迁移率改...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necul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6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与CCK-8组。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核内NF-κB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测量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创伤组各时间点NF-κB的活性以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高,而CCK-8组NF-κB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脑水肿也有所减轻。结论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CCK-8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有效的减轻继发性炎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脑损伤 胆囊收缩素-8 炎症
下载PDF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世文 安静 +4 位作者 赵正阳 张金荣 刘海建 张静轩 范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总体变化特点及疗效影响因素,并比较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总体变化特点及疗效影响因素,并比较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为42岁。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者36例,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者28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开窗手术组比较,两者近期手术效果近似,但 MED 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三种中药熏蒸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义芹 王静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094-1095,共2页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多昏迷、卧床、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清除功能差,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空气消毒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多不适合患者在场消毒,即会对人体...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多昏迷、卧床、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清除功能差,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空气消毒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多不适合患者在场消毒,即会对人体皮肤、黏膜、器官等产生一定刺激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熏蒸 空气消毒
下载PDF
可控性干预措施对磁共振介入下行氩氦刀冷冻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聂颖 吴立华 张全刚 《癌症进展》 2018年第8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可控性干预措施对磁共振(MRI)介入下行氩氦刀冷冻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和40例接受可控性干预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MRI介入下行... 目的探讨可控性干预措施对磁共振(MRI)介入下行氩氦刀冷冻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和40例接受可控性干预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MRI介入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情况、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厌食、疼痛、呼吸困难、睡眠紊乱、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介入下行氩氦刀冷冻的肺癌患者接受可控性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磁共振介入 氩氦刀冷冻介入 癌因性疲乏 可控性干预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手术时机与术区周围水肿范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海建 张万兴 +2 位作者 邵恩得 张静轩 崔红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手术时机与术区周围水肿范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实施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06例,依据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发病于...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手术时机与术区周围水肿范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实施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06例,依据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发病于12h内手术者作为观察组(n=53),大于12h者作为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血肿位置,血肿量及范围,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血肿分布位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肿分布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时间在发病12h以内效果明显优于发病12h以后,可以明显减小患者水肿范围,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引流术
下载PDF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世文 安静 +2 位作者 赵正阳 张金荣 范涛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466-3467,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可好转,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如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开窗等,虽然减压效果良好,但是这些操作会破坏腰椎的稳定性。微创外科的发展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可好转,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如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开窗等,虽然减压效果良好,但是这些操作会破坏腰椎的稳定性。微创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腰椎间盘镜有着其特有的优势。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不但能有效的解除压迫症状,还能够维持腰椎力学方面的稳定性。腰椎间盘镜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常用治疗手段。本文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椎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