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水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士成 马靖雯 +2 位作者 史学然 王立莹 刘善忠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1期1736-1739,1748,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水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定量悬液法测定不同浓度臭氧水溶液(0ppm、1.05ppm、2.11ppm、3.91ppm)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中间普氏菌(P.i)ATCC25611、具核梭杆菌(F.n) ATCC10953、黏性... 目的探讨臭氧水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定量悬液法测定不同浓度臭氧水溶液(0ppm、1.05ppm、2.11ppm、3.91ppm)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中间普氏菌(P.i)ATCC25611、具核梭杆菌(F.n) ATCC10953、黏性放线菌(A.v)ATCC19246分别作用30s、60s后的菌落总数,并取对数统计分析在不同作用时间下不同浓度臭氧水溶液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杀菌效果。结果作用时间相同时,各组溶液对P.g ATCC33277、F.n ATCC10953、P.i ATCC25611、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浓度相同而作用时间不同时,各组溶液对F.n ATCC10953、P.i ATCC25611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ppm臭氧水溶液对P.g ATCC33277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pm臭氧水溶液、2.11ppm臭氧水溶液、3.91ppm臭氧水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对P.g ATCC33277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91ppm臭氧水溶液对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pm臭氧水溶液、 2.11ppm臭氧水溶液、1.05ppm臭氧水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对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对P.g ATCC33277、F.n ATCC10953、P.i ATCC25611、A.v ATCC19246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牙周致病菌 杀菌作用
下载PDF
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龈下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士成 马靖雯 +2 位作者 史学然 王立莹 刘善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油抗菌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两组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对龈下菌斑16S rDNA进行PCR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菌群种类及含量。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PLI、GI、PD、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现27种与28种菌群,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现5种与9种菌群,观察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齿垢密螺旋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明显,对慢性牙周炎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臭氧油 治疗效果 龈下菌群 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存留时间及有效浓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士成 马靖雯 +3 位作者 史学然 王立莹 刘善忠 赵世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有效浓度及存留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84例)与B组(116例),疗效考察指标为: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有效浓度及存留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84例)与B组(116例),疗效考察指标为: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附着丧失指标(AL);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4例患者,设对照组、臭氧浓度10 g/L、40 g/L、60 g/L、80 g/L、110 g/L进行单因素试验,对臭氧油浓度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将B组患者随机分为6组,设定臭氧油存留时间30 s、10 min、20 min、30 min、40 min及60 min进行单因素试验,对臭氧油存留时间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通过不同浓度的臭氧油治疗后,各组AL、PD、PLI、GI、BO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当臭氧油浓度大于60 g/L时,治疗后的PLI、GI、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臭氧浓度为60 g/L,且在牙周袋内存留时间大于等于30 min时,AL、PD、PLI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有效浓度及存留时间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油 慢性牙周炎 有效浓度 存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