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致化护理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冯翀 沙海旺 韩慧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8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康复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3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康复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3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模式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致化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康复 满意度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马彩霞 韩慧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经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经临床手术治疗后实施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记录术后护理期间2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后,2组患者机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的疗效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翀 折艳涛 韩慧慧 《中国康复》 201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液体管理、镇静、营养支持等;研究组在给予常规ICU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液体管理、镇静、营养支持等;研究组在给予常规ICU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共训练2周。观察记录原发疾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肌肉含量,并分析2组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情况。肌肉含量指数采用四肢肌肉含量比身高的平方(ASM/Ht2)表示。结果:发病后1、2、3个月,2组MRC总分、MBI评分和ASM/Ht2均逐渐提高(均P<0.01)。研究组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ICU获得性肌无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非常规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娜 李娜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 分析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等非常规体位实施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 目的 分析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等非常规体位实施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常规平卧位方式进行分娩,研究组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等非常规体位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治疗时间,分娩期间接受会阴侧切、产钳、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手术的例数,母婴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改善幅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对分娩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6.0%,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娩期间仅有16例实施会阴侧切,8例实施产钳术,2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例、32例和70例,而阴道分娩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婴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低于对照组的11.3%,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娩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等非常规体位实施分娩,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产钳和剖宫产率,使母婴结局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第二产程 手膝俯卧位 侧卧位 分娩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娜 罗晓梅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5期512-512,514,共2页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足月单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胎儿前肩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分娩后舌下含服卡孕栓,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条件相似的48例产妇,胎儿前肩分娩后...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足月单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胎儿前肩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分娩后舌下含服卡孕栓,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条件相似的48例产妇,胎儿前肩分娩后肌肉注射缩宫素,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对比,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差异均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过程中,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可有效控制由宫缩乏力所导致的产后出血问题,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孕栓 缩宫素 预防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剖宫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慧慧 冯翀 +1 位作者 马彩霞 高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805-2807,共3页
剖宫产为临床解决难产、部分产科综合征及挽救产妇、围产儿生命主要手段,在临床分娩中得到广泛开展与应用[1]。而产后出血作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发病突然,若不及时抢救,可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2,3]。因此,为确保孕产妇生命健... 剖宫产为临床解决难产、部分产科综合征及挽救产妇、围产儿生命主要手段,在临床分娩中得到广泛开展与应用[1]。而产后出血作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发病突然,若不及时抢救,可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2,3]。因此,为确保孕产妇生命健康,需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风险,积极分析剖宫产后出血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寻找安全、有效地防治剖宫产后出血方法为临床研究焦点[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调查 出血病因 产后大出血 产科并发症 生命安全 临床分娩 孕产妇
下载PDF
Bakri止血球囊放置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一线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产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娜 罗晓梅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Bakri止血球囊放置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经一线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产妇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一线治疗无效的PPH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Bakri止血球囊放置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经一线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产妇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一线治疗无效的PPH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以宫腔内纱布填塞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Bakri止血球囊放置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24小时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55%vs 82.76%,P<0.05),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6.55%vs 41.38%,P>0.05)。结论 Bakri止血球囊放置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经一线治疗无效的PPH疗效肯定,且操作简单、侵入性小、止血迅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Bakri止血球囊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有效性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家庭平衡 心理资本与职业紧张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翀 艾芳 韩慧慧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817-1819,共3页
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容易产生职业紧张,影响心理健康。采取何种措施降低此类人群的职业紧张度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分析职业紧张与工作家庭平衡、心理资本的关系因素,探讨工作家庭平衡、心理资本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为... 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容易产生职业紧张,影响心理健康。采取何种措施降低此类人群的职业紧张度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分析职业紧张与工作家庭平衡、心理资本的关系因素,探讨工作家庭平衡、心理资本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为ICU护士健康干预提供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重症监护 整群抽样 紧张度 心理健康 调查对象 个体紧张反应 职业任务 培训机会 主管护师
下载PDF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体会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慧慧 张云清 侯荣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围产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产后2 h,两组PT、APTT、D-二聚体指标水平结果比较无差异(P...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围产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产后2 h,两组PT、APTT、D-二聚体指标水平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24 h,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产后2 h(P<0.05);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护理 症状 满意度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社区干预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晓梅 马娜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5期539-54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为相关社区安全使用干预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已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1 00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访谈联合问卷方式给予调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已... 目的分析研究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为相关社区安全使用干预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已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1 00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访谈联合问卷方式给予调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已婚妇女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置之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有痛经史、剖宫产手术史、上取环次数、上环时间以及上环后有无用药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妇女采取宫内节育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比较高,开展社区干预非常重要,或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不良反应 社区 干预模式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慧慧 张云清 刘永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与常规围产期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二次剖宫产产妇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出院后舒适度...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与常规围产期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二次剖宫产产妇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出院后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00%(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为4.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00%(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提升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舒适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并能促进新生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二次剖宫产 围产期护理 母婴康复
下载PDF
无创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娜 罗晓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观察组,给予无创会阴助产技术分娩;另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技术分娩,对比两组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接生技术分娩时的产程时间、会阴切... 目的研究无创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观察组,给予无创会阴助产技术分娩;另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技术分娩,对比两组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接生技术分娩时的产程时间、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与住院时间等。结果(1)观察组初产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会阴助产接生技术可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与裂伤程度,减少产妇疼痛感,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助产技术 初产妇 产程 应用
下载PDF
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娜 鲍慧 白伶俐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0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在会阴侧切术中,选取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行45°侧切并采取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方式,观察组行30°侧切并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方式,观察两组的应... 目的探讨在会阴侧切术中,选取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行45°侧切并采取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方式,观察组行30°侧切并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方式,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切口出血量及产后2d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行会阴侧切术中,选择30°侧切及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侧切角度 缝合方法
下载PDF
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红 韩慧慧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妊高症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 目的分析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妊高症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体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的程度、下肢疼痛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在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等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肺栓塞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4.6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妊高症产妇尽早给予早期体位干预,能够有效防止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体位干预 妊高症 产妇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围术期体温和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桂玲 韩慧慧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2319-2321,共3页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低体温(体温36℃)是围术期常见的一种不良后果,会增加患者寒战、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大患者术后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1...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低体温(体温36℃)是围术期常见的一种不良后果,会增加患者寒战、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大患者术后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1,2]。主要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手术室的温度、静脉输入液和渗盐水的温度较低等有关[3-5]。因此,减少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温能够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而给予围术期患者适当的保温措施,能够减少患者低体温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6]。本文通过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护理措施,试验组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的保温措施,分析2组患者体温、心率、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效果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护理 常规组 低体温 恶性肿瘤 保温措施 寒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