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维生素D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娜娜 崔轶霞 邹琳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骨并发症时常伴有关节周围的骨丢失、骨侵蚀和全身性骨质疏松。RA患者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和骨密度(b...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骨并发症时常伴有关节周围的骨丢失、骨侵蚀和全身性骨质疏松。RA患者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的风险。髋部和脊柱部的BMD测定对诊断OP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的免疫活性形式1, 25-羟基维生素D3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RA。因此,探索RA患者BMD与维生素D的关系,可能对RA患者OP的早期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鹏 李静 +2 位作者 刘宇宏 崔轶霞 霍爱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类风湿性患者59例,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中行CT及MRI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下的RA骨...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类风湿性患者59例,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中行CT及MRI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下的RA骨髓水肿(BME)及骨侵蚀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各征象之间的评分差异以及与临床预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5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58%(44/59),无效率为25.43%(15/59)。MRI检查中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骨髓水肿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4,P=0.000),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骨侵蚀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0,P=0.647);CT检查中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治疗前后SENS总评分差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3,P=0.32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与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及CTSENS总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MRI联合CT可对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破坏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能根据MRI、CT相关骨髓水肿和骨侵蚀评分进行预后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髓水肿 骨侵蚀 CT、MRI联合诊断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28
3
作者 高鹏 霍爱鑫 刘宇宏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1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RA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RA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口服,1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雷公藤多苷20mg口服治疗,1日3次。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外周血TNF-α、IL-6、IL-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IL-1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及医生的总体评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发挥协同效应,可抑制外周血清L-6、I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RA患者的体征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可作为RA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敖亮 李静 +2 位作者 刘瑞 刘宇宏 王淑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386-138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及炎性因子,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IL-6、IL-8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CRP、RF、TNF-α、IL-1、IL-6、IL-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4%,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敖亮 刘瑞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4期51-52,共2页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WOMAC、VAS...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WOMAC、VAS、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依那西普 甲氨蝶呤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im-3的表达变化及与T、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卉 赵建强 +2 位作者 倪增峰 刘宇宏 焦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im-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T细胞、B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断为MM的30例患者纳入MM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HC)。收集MM患者...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im-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T细胞、B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断为MM的30例患者纳入MM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HC)。收集MM患者和HC的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同时保留分离过程中留下的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NC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浆母B细胞即CD19^+CD20^-CD38^+B细胞的百分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α,以及B细胞相关抗体IgA,IgM和IgG的滴度。分析MM患者和HC外周血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浆母B细胞比率和血清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B细胞相关抗体滴度的差异,并分析MM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比率与浆母B细胞比率、细胞因子、抗体浓度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要高于HC,而CD19^+CD20-CD38^+B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因子、抗体浓度低于HC。MM患者CD3^+CD4^+Tim-3^+T细胞百分比与CD19^+CD20-CD38^+B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IFN-γ和抗体浓度呈负相关,而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仅与细胞因子TNF-α的浓度呈负相关。结论:MM患者外周血中Tim-3在CD4和CD8细胞上的表达增加,并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抑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IM-3 T细胞 B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海燕 贺玉霞 崔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5期843-844,847,共3页
目的研究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1至2018.11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5例,随深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摩双下肢,对比两组患... 目的研究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1至2018.11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5例,随深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摩双下肢,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DVT阳性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阳性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者Fbg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TT和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双下肢 预见性护理干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崔莉 曹玲 姬学光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15-316,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DAI、BASFI、VAS评...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DAI、BASFI、VAS评分,出院前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BASDA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SF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症状更具优势,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是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综合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法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思索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宇宏 崔璐 +1 位作者 李元霞 李晓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6期177-179,共3页
通过在法国FOCH医院的研修和巴黎五大医学院实训中心的观摩,比较两国医学教育制度、学生的临床实践科研能力的差异,学习和借鉴法国医学人才的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培养目标,按需培... 通过在法国FOCH医院的研修和巴黎五大医学院实训中心的观摩,比较两国医学教育制度、学生的临床实践科研能力的差异,学习和借鉴法国医学人才的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培养目标,按需培养,更新教育理念,重视能力提升,提高师资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探索培养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艾拉莫德治疗大鼠诱导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10
作者 高鹏 吴延龙 崔轶霞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究艾拉莫德(T-614)治疗大鼠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机理。方法选取60只6周龄清洁级雌性大鼠,其中40只用于建立CIA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与艾拉莫德组;其余2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艾拉莫德组... 目的探究艾拉莫德(T-614)治疗大鼠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机理。方法选取60只6周龄清洁级雌性大鼠,其中40只用于建立CIA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与艾拉莫德组;其余2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艾拉莫德组使用艾拉莫德灌胃治疗,干预时间均为4 w。干预结束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细胞活化因子(IL-6、IL-21)水平及脾脏淋巴细胞中B细胞总数,以及模型对照组与艾拉莫德组干预前后大鼠诱导关节肿胀率。结果 (1)干预前,模型对照组及艾拉莫德组血清IL-1、TNF-α、IL-6及IL-2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干预后IL-1、TNF-α、IL-6及IL-21水平,模型对照组>艾拉莫德组>空白对照组(P <0.05)。(2)干预前,艾拉莫德组及模型对照组总B细胞数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干预后,艾拉莫德组总B细胞数量下降,且低于模型对照组(P <0.05)。(3)干预后,艾拉莫德组关节肿胀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 <0.05)。结论艾拉莫德能够显著改善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症状,其机理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B细胞分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大鼠 关节炎 B细胞 分泌功能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7-70,共4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完善肠道准备,术中减少肠道损伤及肠内容物外溢,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术中适当应用防粘连剂,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可预防EPIS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创伤诊治中心 综述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0-57,共8页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程,对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运用RevMan 5.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项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在胃肠减压引流量[WMD=-403.30(95%CI:-532.99,-273.62)]、肛门恢复排气时间[SMD=-1.33(95%CI:-1.75,-0.91)]、住院时间[WMD=-4.19(95%CI:-5.79,-2.59)]有潜在的临床疗效,同时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0)。结论奥曲肽在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改变奥曲肽给药方式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肠梗阻 奥曲肽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43-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与SGC7901胃癌细胞株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Bcl-xL、Cyclin D1的转录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浓度越高则增殖水平越低,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GC7901胃癌细胞株无药物干预时凋亡率为(2.90±0.90)%;西妥昔单抗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为(9.30±2.20)%;冬凌草甲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18.20±4.20)%;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高达(57.10±8.70)%,显著高于单药组细胞凋亡率(P<0.05)。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表达水平减少,与冬凌草甲素组、西妥昔单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cl-xL、Cyclin D1 mRNA转录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EGFR/STAT3通路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冬凌草甲素 细胞增殖 西妥昔单抗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38-14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O发生、发展的论著[1]。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2]。Stewart等[3]报道90.00%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是EPISBO。吴咸中院士[4]报道EPISBO的发病率为0.06%~14.31%。夏建福等[5]报道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5.30%。肖兴元等[6]回顾分析了512例结肠直肠癌手术,其中23例(4.49%)发生EPISBO。研究[7]报道EPISBO是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2%(20/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炎性肠梗阻 诊治
下载PDF
肺炎患儿应用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与其肺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李晓婧 崔莉 姚敏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对肺炎患儿干预与其肺功能关系。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采用层级链式护理干预联... 目的分析应用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对肺炎患儿干预与其肺功能关系。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采用层级链式护理干预联合预警干预。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在入组时及入组后1周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陪护家属心理应激状态进行评估,对陪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儿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发热消失、肺啰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1周后2组呼吸频率(R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达峰容积比(vPTEF/vE)、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及达峰时间比(tPTEF/t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护理1周后观察组R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vPTEF/vE、Vt/kg及tPTEF/t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陪护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后1周2组陪护人员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肺功能,并改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炎 层级链式护理 预警干预 肺功能 疾病知识评分 心理应激状态
下载PDF
鼻腔罗道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嘉妮 刘宇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95-997,共3页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易误诊、易复发、病因不明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于1969年首次被Rosai和Dorfman描述为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理实体[1],最常见的症状是大量无痛颈部淋巴结病变。本文报告1例以鼻腔肿块伴间断...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易误诊、易复发、病因不明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于1969年首次被Rosai和Dorfman描述为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理实体[1],最常见的症状是大量无痛颈部淋巴结病变。本文报告1例以鼻腔肿块伴间断鼻出血发病、多次术后复发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无伴发淋巴结病变的鼻腔肿物鉴别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罗道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
17
作者 王嘉妮 曹慧琴 刘宇宏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6期544-548,共5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是胞质型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pyrin domain con-taining, NLR)家族的一员,属于NLR家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NLRP3炎性小体能活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1),进一步剪切IL-1β、IL-18前体,使其成为...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是胞质型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pyrin domain con-taining, NLR)家族的一员,属于NLR家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NLRP3炎性小体能活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1),进一步剪切IL-1β、IL-18前体,使其成为有活性的促炎因子再释放,来参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应答。近来研究发现,系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升高,且与SLE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LRP3的结构、激活方式及与SLE疾病的研究进展,为寻求更精准的靶向治疗途径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SLE疾病 综述
下载PDF
通滞苏润江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鹏 霍爱鑫 刘宇宏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通滞苏润江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究通滞苏润江片对炎性因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50例/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同时服... 目的探讨通滞苏润江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究通滞苏润江片对炎性因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50例/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同时服用安慰剂,实验组将对照组的安慰剂替换为通滞苏润江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含量,并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后实验组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疲劳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CRP、RF、ESR、TNF-α、IL-1、sVCAM-1、sICAM-1及vWF均降低(均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P〈0.05)。结论通滞苏润江片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体内急性期蛋白分泌,降低炎性因子含量以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滞苏润江片 类风湿关节炎 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辅助T细胞17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宇宏 樊华 +3 位作者 刘超 李建 张雯 李晓勇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T细胞17(Th17)表达的变化.方法 收集三阴性乳腺癌(TNBC)16例(TNBC组)、雌激素受体阴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HER-2+)乳腺癌27例(ER-/HER-2+组)和ER+/...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T细胞17(Th17)表达的变化.方法 收集三阴性乳腺癌(TNBC)16例(TNBC组)、雌激素受体阴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HER-2+)乳腺癌27例(ER-/HER-2+组)和ER+/HER-2-乳腺癌14例(ER+/HER-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reg、Th17数量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TNBC组、ER-/HER-2+组、ER+/HER-2-组Treg比例分别为(8.15±1.89)%、(7.67±1.34)%、(6.53±1.23)%,均较健康对照组的(5.16±1.0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5、-6.890、-3.458,均P〈0.05).ER-/HER-2+组Th17比例为(0.39±0.07)%,较健康对照组的(0.75±0.0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00),TNBC组[(0.72±0.07)%]和ER+/HER-2-组[(0.81±0.06)%]Th17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33;t=-3.789,P=0.089).TNBC、ER-/HER-2+、ER+/HER-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1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乳腺癌三组Treg/Th17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及ER-/HER-2+组治疗前后Treg/Th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Treg/Th17比例的失衡,新辅助治疗改变了肿瘤的免疫状态,为以Treg、Th17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调节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辅助T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五裂茶藨子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静 敖亮 +1 位作者 刘宇宏 成俊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五裂茶藨子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对五裂茶藨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C18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ISA法评价... 目的研究五裂茶藨子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对五裂茶藨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C18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ISA法评价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五裂茶藨子叶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秦素(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Ⅱ)、苜蓿素(Ⅲ)、salcolin A(Ⅳ)、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Ⅴ)、阿福豆苷(Ⅵ)、丁香酯素(Ⅶ)、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Ⅷ);6个黄酮类化合物Ⅰ-Ⅵ均对炎症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Ⅳ对两种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裂茶藤子 化学成分 黄酮 抗炎 ELISA 反相C18 MCI 核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