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维生素D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娜娜 崔轶霞 邹琳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骨并发症时常伴有关节周围的骨丢失、骨侵蚀和全身性骨质疏松。RA患者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和骨密度(b...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骨并发症时常伴有关节周围的骨丢失、骨侵蚀和全身性骨质疏松。RA患者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的风险。髋部和脊柱部的BMD测定对诊断OP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的免疫活性形式1, 25-羟基维生素D3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RA。因此,探索RA患者BMD与维生素D的关系,可能对RA患者OP的早期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0、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崔轶霞 杨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878-4880,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0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 ICAM)-1的影响。方法 86例EO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和单药治疗组(单用...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0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 ICAM)-1的影响。方法 86例EO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和单药治疗组(单用来氟米特),各43例。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并检测患者血清CRP、IL-10、s 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70%)高于单药治疗组(74.4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RA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ESR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10、s ICAM-1水平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CRP、IL-10、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雷公藤多甙及来氟米特明显延缓和阻止老年RA的发病,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黏附因子(如IL-10、s ICAM-1)释放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0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鹏 李静 +2 位作者 刘宇宏 崔轶霞 霍爱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类风湿性患者59例,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中行CT及MRI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下的RA骨...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I联合CT诊断情况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类风湿性患者59例,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中行CT及MRI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下的RA骨髓水肿(BME)及骨侵蚀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各征象之间的评分差异以及与临床预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5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58%(44/59),无效率为25.43%(15/59)。MRI检查中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骨髓水肿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4,P=0.000),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骨侵蚀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0,P=0.647);CT检查中治疗有效患者与治疗无效患者的治疗前后SENS总评分差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3,P=0.32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与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及CTSENS总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MRI联合CT可对患者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破坏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能根据MRI、CT相关骨髓水肿和骨侵蚀评分进行预后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髓水肿 骨侵蚀 CT、MRI联合诊断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28
4
作者 高鹏 霍爱鑫 刘宇宏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1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RA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RA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口服,1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雷公藤多苷20mg口服治疗,1日3次。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外周血TNF-α、IL-6、IL-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IL-1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及医生的总体评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发挥协同效应,可抑制外周血清L-6、I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RA患者的体征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可作为RA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三种抗体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作用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崔轶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5-2246,共2页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RF)是唯一的血清学指标,但由于RF特异性低,早期检出率不高,给RA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带来难度。目前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系统中抗角蛋白抗体(AKA)对RA诊断具有高特异性〔1,2〕,以环瓜氨酸...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RF)是唯一的血清学指标,但由于RF特异性低,早期检出率不高,给RA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带来难度。目前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系统中抗角蛋白抗体(AKA)对RA诊断具有高特异性〔1,2〕,以环瓜氨酸肽(CCP)为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更显示出在RA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3,4〕。本研究探讨血清中的抗CCP、RF、AKA抗体在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崔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6-67,69,共3页
目的主要研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干预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等护理干预,... 目的主要研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干预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示,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离子导入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轶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837-838,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及21例RA-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在性别无显著性差异,RA-ILD患者在病程、年龄上明显长于单纯RA...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及21例RA-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在性别无显著性差异,RA-ILD患者在病程、年龄上明显长于单纯RA组;RA-ILD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浓度、RF、ESR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RA组;而免疫球蛋白、AKA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长、年龄大、病情处于活动期及血清抗CCP抗体、RF较高的RA患者容易合并RA-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并发症 @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因子/分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单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RA-ILD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结果RA-ILD组年龄大于单纯RA组(P<0.0...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单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RA-ILD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结果RA-ILD组年龄大于单纯RA组(P<0.05);两组患者病程、性别构成比、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CCP抗体、ESR、CRP水平RA-ILD组均高于单纯RA组(P<0.05);两组患者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大、高滴度抗CCP抗体、高度病情活动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行胸部高分辨CT平扫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9
作者 敖亮 李静 +2 位作者 刘瑞 刘宇宏 王淑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386-138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及炎性因子,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IL-6、IL-8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CRP、RF、TNF-α、IL-1、IL-6、IL-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4%,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芍总苷胶囊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霍爱鑫 王淑云 +1 位作者 张苗 赵辉 《陕西中医》 2015年第10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对关节炎患者类风湿性患病采用对白芍总苷胶囊以及来氟米特联合口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100例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氟... 目的:对关节炎患者类风湿性患病采用对白芍总苷胶囊以及来氟米特联合口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100例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情况。结果:治疗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6.00%)与对照组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36.00%)比较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患者类风湿性患病采用白芍总苷胶囊及来氟米特的疗效显著,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安全且可靠,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来氟米特胶囊 @白芍总苷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爱鑫 张苗 +1 位作者 赵辉 王淑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317-1318,共2页
免疫机制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以是有病变产生的异常因子,也可是自身存在的正常因子,都可以作为抗原[1]。这些抗原均可以激活免疫系统里的细胞,使他们数量增多并被激活,同时,抗原提呈细胞APC... 免疫机制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以是有病变产生的异常因子,也可是自身存在的正常因子,都可以作为抗原[1]。这些抗原均可以激活免疫系统里的细胞,使他们数量增多并被激活,同时,抗原提呈细胞APC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作为一个中介和枢纽,将枢纽两端的事物联系起来,一端为来自于人体内部和(或)外界的抗原,另一端为CD 4+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类风湿关节炎 CCP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抗体 免疫机制 抗体检测 事物联系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敖亮 刘瑞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4期51-52,共2页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WOMAC、VAS...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WOMAC、VAS、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依那西普 甲氨蝶呤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宁 崔轶霞 张彩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慢阻肺并肺间质纤维化与随机抽取的40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慢阻肺并肺间质纤维化与随机抽取的40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且多伴有肺部Velcro啰音。肺功能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先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之后逐渐演变成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表现为毛玻璃影网格影、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结论: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肺部听诊velcro啰音、胸部CT除肺气肿外,还出现毛玻璃影网格影、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肺功能检查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明显下降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间质纤维化 肺功能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im-3的表达变化及与T、B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卉 赵建强 +2 位作者 倪增峰 刘宇宏 焦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im-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T细胞、B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断为MM的30例患者纳入MM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HC)。收集MM患者...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im-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T细胞、B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断为MM的30例患者纳入MM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HC)。收集MM患者和HC的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同时保留分离过程中留下的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NC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浆母B细胞即CD19^+CD20^-CD38^+B细胞的百分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α,以及B细胞相关抗体IgA,IgM和IgG的滴度。分析MM患者和HC外周血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浆母B细胞比率和血清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B细胞相关抗体滴度的差异,并分析MM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比率与浆母B细胞比率、细胞因子、抗体浓度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CD3^+CD4^+Tim-3^+T、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要高于HC,而CD19^+CD20-CD38^+B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因子、抗体浓度低于HC。MM患者CD3^+CD4^+Tim-3^+T细胞百分比与CD19^+CD20-CD38^+B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IFN-γ和抗体浓度呈负相关,而CD3^+CD8^+Tim-3^+T细胞的百分比仅与细胞因子TNF-α的浓度呈负相关。结论:MM患者外周血中Tim-3在CD4和CD8细胞上的表达增加,并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抑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IM-3 T细胞 B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护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莉 郭红琴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激素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方法选择3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在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2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激素... 目的探讨激素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方法选择3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在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2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等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护理
下载PDF
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辉 崔轶霞 谭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0.2g 2次/日,治疗组口服健脾益气化瘀自拟方联合硫酸羟氯喹0.2g 2次/日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0.2g 2次/日,治疗组口服健脾益气化瘀自拟方联合硫酸羟氯喹0.2g 2次/日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积分,RF,ESR,hs-CRP,Ig G,眼滤纸试验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效率(73.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口干、眼干、关节痛等临床症状,降低Ig G、RF及炎症指标,缓解病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健脾益气化瘀法 中西医结合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海燕 贺玉霞 崔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5期843-844,847,共3页
目的研究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1至2018.11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5例,随深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摩双下肢,对比两组患... 目的研究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1至2018.11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5例,随深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摩双下肢,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DVT阳性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阳性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者Fbg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TT和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双下肢 预见性护理干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2 位作者 艾庆燕 吴博 赵豫凤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07~2017-06收治的158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钼靶X线检查和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结果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9. 24%... 目的分析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07~2017-06收治的158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钼靶X线检查和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结果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9. 24%,高于B超诊断符合率76.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钼靶X线检查对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诊断符合率高于彩超诊断。结论钼靶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 乳腺癌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崔莉 曹玲 姬学光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15-316,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DAI、BASFI、VAS评...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效果。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DAI、BASFI、VAS评分,出院前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BASDA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SF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症状更具优势,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是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综合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艳林 冯艳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7期1695-169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与纤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纤溶活性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172例患者在急性...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与纤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纤溶活性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172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100 mg或链激酶(SKZ)1 500 000 U,6 h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比较溶栓治疗前后患者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分析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灌注的相关性。结果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组患者及未灌注组患者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不是反映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的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但其不是影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D-二聚体 冠状动脉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