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作者 《中华魂》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后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此后,经历马列部、社科部、思政部几次更名。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人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任领导...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后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此后,经历马列部、社科部、思政部几次更名。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人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陈华(兼)、常务副院长高布权、常务副书记张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大学 理论教研室 社科部 恢复重建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思政部
原文传递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
2
作者 冯菊香 张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对于其坚定政治信仰、站稳人民立场,拓宽理论视野、确立工作方向,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三个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首先要构建“学、思、用”三位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对于其坚定政治信仰、站稳人民立场,拓宽理论视野、确立工作方向,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三个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首先要构建“学、思、用”三位一体的学习要求,基于研读理论、培养思维和指导实践三方面,学习、领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阅读经典和领悟原理相统一,拓展理论学习的存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心”里走;采用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提升理论学习的质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深”里走;运用线下督导和线上引导相补充,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实”里走,以全方位提升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领导干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下载PDF
精神永续:从延安大学东迁到交通大学西迁
3
作者 曾鹿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延安大学向东北迁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交通大学向西北迁移,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大学迁移,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但却具有同样的精神与情怀,而这种精神与...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延安大学向东北迁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交通大学向西北迁移,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大学迁移,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但却具有同样的精神与情怀,而这种精神与情怀又具有同样的核心与精髓,这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精神永续,生生不息,“西迁精神”是民族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时代体现,是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也是延安整风运动中确立的高等院校社会需求办学逻辑的必然,对于新时期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大学 交通大学 东迁 西迁 精神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交往探析——兼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延安时期,艾思奇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的哲学交往和思想交流。在交往中,毛泽东对艾思奇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艾思奇启迪毛泽东明确提出和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课题,促进了毛泽东哲学思... 延安时期,艾思奇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的哲学交往和思想交流。在交往中,毛泽东对艾思奇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艾思奇启迪毛泽东明确提出和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课题,促进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艾思奇 毛泽东 哲学交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惠晓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探索紧密结合;对大众分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探索紧密结合;对大众分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彻始终的原则;关心大众利益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利益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延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时代诠释,强调其崇高性、创造性和人民性,这对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时代诠释,强调其崇高性、创造性和人民性,这对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享受主义幸福观和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下载PDF
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6-60,共5页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也是一次持续颇久、受众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也是一次持续颇久、受众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整风运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经验
下载PDF
延安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精神动力价值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东飞 房丹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1-45,共5页
精神动力是相对于物质动力而言的,它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理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 精神动力是相对于物质动力而言的,它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理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支持息息相关。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知识力和道德力等精神动力价值,对于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精神动力 价值
下载PDF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伟大工程,不仅需要实践的动力,也要有精神的动力。延安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文化条件
10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一是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中国化"思潮;二是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科学认识。这两个基本方面从不同角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一是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中国化"思潮;二是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科学认识。这两个基本方面从不同角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
下载PDF
革命纪念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例
11
作者 刘悦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承载着红色革命文化,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革命纪念馆的设立,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承载着红色革命文化,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革命纪念馆的设立,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情感凝聚力;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共产党人的奋斗智慧,发扬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价值
下载PDF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12
作者 高布权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8-128,共1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延安大学任学岭教授、惠小峰教授合著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对党的百年诞辰的献礼。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会议指出:要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延安大学任学岭教授、惠小峰教授合著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对党的百年诞辰的献礼。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那么,何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其实,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它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从产生初始就不断地在历史进程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充实提高、丰富发展,永葆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百年诞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历史进程 大力推进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
13
作者 惠晓峰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1,共3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理论武装方面,加强了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持续性和阶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性和规范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性和有效性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理论武装方面,加强了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持续性和阶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性和规范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性和有效性等。这些特点对于新时期进行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组织性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观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4
作者 陈怀涛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0期70-71,共2页
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将人的劳动能力划分为体力与智力、潜力与现实能力、自然力与社会能力、个体能力与集体能力。结合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现状,汲取马... 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将人的劳动能力划分为体力与智力、潜力与现实能力、自然力与社会能力、个体能力与集体能力。结合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现状,汲取马克思劳动观的宝贵启示,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力、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和集体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以大学生人格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5
作者 郭平 张社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阵地作用,创新大学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教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结合”
16
作者 张进 惠晓峰 《社科纵横》 2016年第7期76-78,共3页
延安时期,伴随着学习运动、整风运动的展开,也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这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为四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延安时期,伴随着学习运动、整风运动的展开,也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这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为四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民族化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坚持群众化的路径;把马克思主义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坚持具体化的方法等,这些经验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的建构探讨
17
作者 高飞 杜一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7-48,共2页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创始时期。而我当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了一系列的主治制度、保障制度等。对我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也是我党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而本文旨在...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创始时期。而我当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了一系列的主治制度、保障制度等。对我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也是我党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而本文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作出研究,并针对性地分析制度的建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制度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研究
18
作者 高小浪 韩林 《理论观察》 2019年第10期38-40,共3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大学生的三观、价值理念、未来人生道路选择上有着指导的作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弱化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弱化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有许多,也值得我们深度探讨。本...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大学生的三观、价值理念、未来人生道路选择上有着指导的作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弱化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弱化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有许多,也值得我们深度探讨。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所处的年龄还在发展阶段,心智和各方面还没有成熟,政治敏感度和辨别力也不够。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探讨了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现状,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总体的概括。最后,讨论了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培育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对策,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有关高校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政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对人的幸福的科学阐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延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西方哲学围绕"人是什么"展开关于人的幸福的争论,形成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的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从人的三重本质科学阐释了人的幸福,认为人的幸福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其中,人的需要是人的幸福的客观内容,人的劳... 西方哲学围绕"人是什么"展开关于人的幸福的争论,形成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的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从人的三重本质科学阐释了人的幸福,认为人的幸福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其中,人的需要是人的幸福的客观内容,人的劳动是实现人的幸福的根本途径,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幸福的可靠保证。基于此,在当代,应合理满足人的需要、大力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谐发展人的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劳动 社会关系 人的幸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浅见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彩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18,57,共4页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在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把握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力量,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