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进程
- 1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中心、延安文艺纪念馆)
-
出处
《炎黄地理》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
文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苏区工农大众文艺的基础上,延安时期文艺运动如火如荼,随着时代变化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逐渐走上人民文艺的道路。这种变革是适应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既是为客观形势所需,也是一场历史的主动。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延安时期文艺在大众化过程中的机理,探查文艺大众化在时代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文艺运动
延安时期
工农大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
客观形势
重大变革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探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的宣传贡献
- 2
-
-
作者
李巧珍(文/图)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
-
出处
《中华手工》
2024年第4期98-101,共4页
-
文摘
兴起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木刻艺术,经历了欧美风格的蜕变,在抗日战争中百炼成钢,实现了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飞跃,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延安时期,木刻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延安时期木刻版画的考察,梳理其在抗战宣传中的贡献。
-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木刻版画
宣传贡献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延安革命文艺对群众传统观念改造的重要作用
- 3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中心、延安文艺纪念馆)
-
出处
《美化生活》
2024年第12期64-66,共3页
-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鲁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 4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
文摘
鲁艺精神形成于延安时期,具有特定的时代印记。同时,在结束延安的文艺工作后,鲁艺人带着延安形成的文艺精神开赴祖国大江南北,将艺术为人民的精神根植于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开拓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新局面。该文旨在通过鲁艺精神溯源、鲁艺精神内涵、鲁艺精神当代价值几个方面的探索,阐释鲁艺精神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鲁艺精神
艺术
时代价值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桥儿沟革命旧址陈列展览提升对策研究
- 5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
-
出处
《区域治理》
2024年第6期287-289,共3页
-
文摘
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作为延安市域内 445 处革命旧址之一,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活动中留下的一处重要遗迹,是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址和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桥儿沟革命旧址陈列展览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提升改造对策,让桥儿沟革命旧址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讲好延安故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关键词
桥儿沟革命旧址
陈列展览
提升对策
-
分类号
K878-2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分析
- 6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中心(延安文艺纪念馆)】
-
出处
《中华传奇(下旬)》
2022年第21期0208-0210,共3页
-
文摘
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地推动着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方式亟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文章从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包括加强文物研究、示范引领、文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广方式、教育功能的强化及优化政府职能角色等措施,旨在为文物保护与利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提供思路。
-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物
保护利用
创新路径
-
分类号
I
[文学]
-
-
题名刍议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宣传贡献
- 7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中心、延安文艺纪念馆)
-
出处
《海外文摘》
2023年第15期10-12,共3页
-
文摘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作为当时发展起来的众多文艺社团之一,是较早走上文艺大众化道路的艺术团体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梳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延安时期的发展和创演历程,归纳其在宣传、动员、教育群众与打击敌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的宣传贡献,为新时期举办红色文化艺术相关专题的展览提供学术支撑。
-
分类号
J809.9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对干部政策的探索与启示
- 8
-
-
作者
李巧珍
-
机构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中心/延安文艺纪念馆
-
出处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4期61-64,共4页
-
文摘
1938年在延安桥儿沟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比较完备的干部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克服“极左”“极右”的干部政策后,首次提出的比较完备、科学的干部政策,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六届六中全会前党的干部政策的历史、分析六中全会干部政策提出的意义以及对当下干部工作的启示,以丰富对六届六中全会历史贡献的研究。
-
关键词
六届六中全会
干部政策
-
分类号
C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