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质量检测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丹 邸金威 +3 位作者 张昌浩 高翔 郑爱萍 高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建立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中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以所建方法考察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参考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均采用HPLC。药物含量测定采... 目的建立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中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以所建方法考察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参考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均采用HPLC。药物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PBS(60∶40,体积比),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药物有关物质测定除流动相乙腈-PBS(50∶50,体积比)、检测波长为230 nm不同以外,其他色谱条件与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一致。利用上述方法测定自制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中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在80.00~30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0343x+0.162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38%(相对标准偏差为0.39%,n=9)。杂质2,6-二甲基苯胺与盐酸利多卡因可良好分离,分离度>1.5,空白辅料不干扰测定,稳定性良好。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为预灌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的质量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且不同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制剂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 预灌封注射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稳定性
下载PDF
蛹虫草多糖脱色工艺优化及其抗补体活性研究
2
作者 胡政宇 王佳鸣 +3 位作者 于瑞莹 李镐 孙金凤 周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3-1978,共6页
目的优化蛹虫草多糖脱色工艺,并评价其抗补体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质量浓度、脱色温度、脱色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素,脱色率、多糖回收率、选择性系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脱色工艺。采用免疫溶血反应测定... 目的优化蛹虫草多糖脱色工艺,并评价其抗补体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质量浓度、脱色温度、脱色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素,脱色率、多糖回收率、选择性系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脱色工艺。采用免疫溶血反应测定多糖抗补体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多糖质量浓度28 mg/mL,脱色温度48℃,脱色时间97 min,液料比5∶1,综合评分为6.42±0.54。多糖通过经典、旁路途径抑制补体活化,CH 50、AP 50值分别为(0.63±0.08)、(0.47±0.13)mg/m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脱色抗补体活性良好的蛹虫草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多糖 脱色工艺 抗补体活性 响应面法 免疫溶血反应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介导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赛虎 窦佳艺 +3 位作者 崔振宇 廉丽花 南极星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1-2108,共8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蓟素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小鼠安乐死收集肝脏和血清。检测不同浓度IO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存活率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0μg·L^(-1)刺激HSCs 2 h,给予IOE(0、5、10、25μmol·L^(-1))处理6 h。测定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和活化HSCs中α-SMA、collagenⅠ、炎症因子以及LXRα/β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IOE可以明显降低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IOE能够减少小鼠肝组织和活化HSCs中ECM和胶原沉积,抑制IL-6、Caspase-1的表达,并明显上调LXRα/β的蛋白表达。结论IOE能够介导激活LXRs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外基质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LXRs 细胞外基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白桦酯酸介导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进程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悦 高璐 +2 位作者 廉丽花 南极星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BA)介导STAT3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Raw264.7细胞给予LPS(1 mg·L-1)孵育12 h,收集上清液。BA(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0-6 h;不同浓度BA(0-25μmol·... 目的探讨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BA)介导STAT3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Raw264.7细胞给予LPS(1 mg·L-1)孵育12 h,收集上清液。BA(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0-6 h;不同浓度BA(0-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1 h,分析BA对细胞外基质、炎性因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BA(50 mg·kg-1)预处理C57BL/6♂小鼠4 d后,腹腔注射10%CCl 4,24 h给予小鼠安乐死,收集小鼠血清和肝脏。结果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后,测得细胞上清液IL-6含量因时间延长而增加,12 h后达最高值。取LPS刺激Raw264.7细胞12 h上清液活化HSCs,BA可明显降低活化HSCs中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降低TIMP-1及MMP-13比值,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BA可明显增加活化HSCs中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LR4和CD14蛋白表达,调控AMPK-LKB1磷酸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BA可能介导炎性上清液活化HSCs中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调控TLR4及AMPK/LKB1磷酸化,进而逆转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肝纤维化 STAT3 TLR4 炎性因子 白介素-6
下载PDF
二苯乙烯腈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MCF-7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5
作者 秦巍 许润梅 +3 位作者 金耶智 陈欣缘 李媛 田玉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0-570,共11页
目的 为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抗癌剂,本研究基于考布他汀A-4(CA-4)和ABT-751的结构合成20个二苯乙烯腈磺酰胺衍生物。方法 通过MTT法在5种肿瘤细胞和2种正常细胞中测定其抗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筛选出候选化合物,进行其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并... 目的 为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抗癌剂,本研究基于考布他汀A-4(CA-4)和ABT-751的结构合成20个二苯乙烯腈磺酰胺衍生物。方法 通过MTT法在5种肿瘤细胞和2种正常细胞中测定其抗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筛选出候选化合物,进行其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大多数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8h对MCF-7乳腺癌细胞表现出强抗癌活性(IC_(50)=8.7μmol·L^(-1)),而对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却表现出低毒性(IC_(50)>100μmol·L^(-1)),具有选择性。化合物8h可以将MCF-7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在缺氧和常氧条件下,8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VEGF的表达,并且其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下的CA-4和紫杉醇。化合物8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MP-9的表达,且其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下的CA-4和紫杉醇。结论 作为低毒强效抗乳腺癌候选物质,化合物8h具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布他汀A-4 二苯乙烯腈磺酰胺衍生物 抗增殖活性 细胞周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二氢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新 许润梅 +4 位作者 王淋 刘雅雪 陈志豪 秦巍 田玉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50-3559,共10页
以2-噻吩乙胺与自制的查尔酮酸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酰胺类中间体5a~5j,经Bischer-Napieralski环合反应合成了10个未见报道的二氢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6a~6j,再经去氢反应获得2个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7a和7b.通过噻唑蓝(MTT)法对11种... 以2-噻吩乙胺与自制的查尔酮酸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酰胺类中间体5a~5j,经Bischer-Napieralski环合反应合成了10个未见报道的二氢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6a~6j,再经去氢反应获得2个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7a和7b.通过噻唑蓝(MTT)法对11种细胞进行体外抗癌活性及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a(p-F)、6d(o-Br)和6h(m-OCH3)对HeLa、SGC-7901细胞的抗癌活性优于紫杉醇.当短时间处理(<4 h)时,6j(3,4,5-OCH3)在不影响正常细胞MCF-10A的情况下对癌细胞MCF-7显示强效抗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噻吩并吡啶-查尔酮衍生物 抗癌活性 选择性 药物摄取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