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纺机采棉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海涛 井小洼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55,共4页
探讨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纺机采棉的工艺优化问题。针对新疆机采棉具有含杂率偏高、长度整齐度差、有害疵点多、主体长度偏短等特点,对国产短流程清梳联工艺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清棉部分开清点个数,优化了各打击梳理机件速度;对梳棉机的主... 探讨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纺机采棉的工艺优化问题。针对新疆机采棉具有含杂率偏高、长度整齐度差、有害疵点多、主体长度偏短等特点,对国产短流程清梳联工艺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清棉部分开清点个数,优化了各打击梳理机件速度;对梳棉机的主要工艺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12.7mm以下短绒和带纤维籽屑的排除,最终改善了生条质量,成纱质量也达到了较好水平。认为:优化后的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棉的使用效果和成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清梳联 长度整齐度 短绒率 棉结 带纤维籽屑
下载PDF
减少并条工序棉结增长量的工艺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海涛 井小洼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9-32,共4页
就并条工序的牵伸工艺参数对棉结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增大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隔距,减小二并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隔距,对降低并条工序棉结有利.根据实验结果对生产中的并条牵伸工艺进行了优化,... 就并条工序的牵伸工艺参数对棉结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增大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隔距,减小二并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隔距,对降低并条工序棉结有利.根据实验结果对生产中的并条牵伸工艺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工艺 棉结 牵伸倍数 罗拉隔距
下载PDF
前纺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海涛 井小洼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2,共3页
探讨前纺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配棉、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配棉方面宜采用主体长度长、马克隆值偏低、短绒率低的原棉;清梳联工序宜采用适当的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宜采用适当的牵伸工艺,... 探讨前纺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配棉、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配棉方面宜采用主体长度长、马克隆值偏低、短绒率低的原棉;清梳联工序宜采用适当的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宜采用适当的牵伸工艺,并保证棉条光洁,使成形良好;粗纱工序应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合理设定纺纱速度,稳定纺纱张力;应保证各工序车间温湿度,加强操作管理。通过实施以上措施,纱线毛羽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羽 光洁度 马克隆值 粗纱捻系数 锭翼速度 温湿度
下载PDF
清梳联工艺优化实践 被引量:17
4
作者 井小洼 黄海涛 周伟涛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7,共4页
探讨优化清梳联工艺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情况。针对原棉马克隆值偏高、带纤维籽屑和棉结等有害疵点较多的特点,对清梳联各单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抓棉机打手速度由1440 r/mim降到1000 r/min,车速设定为15 m/min,三辊筒清棉机三个... 探讨优化清梳联工艺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情况。针对原棉马克隆值偏高、带纤维籽屑和棉结等有害疵点较多的特点,对清梳联各单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抓棉机打手速度由1440 r/mim降到1000 r/min,车速设定为15 m/min,三辊筒清棉机三个打手采用1:1.60:2.67的速度比,改善了筵棉和生条质量。工艺优化前生条棉结48粒/g,生奈杂质81粒/g,工艺优化后生条棉结35粒/g,生条杂质57粒/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梳联 棉结 打手 除尘刀 杂质 条干 短绒率 细节
下载PDF
降低FA221B型梳棉机落棉率的工艺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井小洼 黄海涛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5,共4页
探讨降低FA221B型梳棉机落棉率的工艺措施。通过工艺调整,减少了刺辊第一除尘刀处落棉和盖板花,增加了刺辊第二除尘刀和锡林周围各清洁器处的落棉,使梳棉总落棉率由6.5%~7.0%下降到4.5%-5.0%,落棉含杂率明显提高,落棉中... 探讨降低FA221B型梳棉机落棉率的工艺措施。通过工艺调整,减少了刺辊第一除尘刀处落棉和盖板花,增加了刺辊第二除尘刀和锡林周围各清洁器处的落棉,使梳棉总落棉率由6.5%~7.0%下降到4.5%-5.0%,落棉含杂率明显提高,落棉中有效纤维的含量也有所减少,实现了节约原棉,降低纺纱成本,稳定成纱质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棉机 锡林 刺辊 除尘刀 棉网清洁器 杂质 落棉率
下载PDF
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的纺纱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井小洼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探讨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的纺纱工艺。针对赛络纺粗纱定量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赛络纺提高粗纱定量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适当减小粗纱捻系数,调整细纱隔距、加压、胶辊位置等工艺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因加装压... 探讨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的纺纱工艺。针对赛络纺粗纱定量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赛络纺提高粗纱定量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适当减小粗纱捻系数,调整细纱隔距、加压、胶辊位置等工艺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因加装压力棒隔距块造成的细纱牵伸不开问题,改善了成纱质量,提高了粗纱机的供应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使管纱3 mm毛羽及A3级纱疵增加较多,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络纺 压力棒隔距块 粗纱定量 捻系数 隔距 加压 毛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