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E盒锌指结合蛋白1及DNA甲基化转移酶1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晓娜 牛媛媛 赵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清E盒锌指结合蛋白1(ZEB1)、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l)与神经功能缺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105例ACH患者为ACH组,依据ACH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清E盒锌指结合蛋白1(ZEB1)、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l)与神经功能缺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105例ACH患者为ACH组,依据ACH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41)、重度组(n=30)。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40)。另纳入同期10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诊治的45例ACH患者对构建的ACH预后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ZEB1、DNMT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ACH患者ZEB1、DNMT1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ZEB1、DNMT1水平对A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H组血清ZEB1、DNM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ACH患者血清ZEB1、DNMT1、NIHS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ACH患者血清ZEB1、DNMT1、NIHS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CH患者血清ZEB1、DNMT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9、0.763,P均<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血肿体积、ZEB1及DNMT1水平均升高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ZEB1、DNMT1、NIHSS评分、血肿体积增大是A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ZEB1、DNMT1预测AC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54,ZEB1、DNMT1联合预测ACH患者预后的AUC为0.944,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6.2%。以验证组人群对预测预后的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903(95%CI:0.854~0.951),提示预后预测曲线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ACH患者血清ZEB1、DNMT1水平较高,二者均与A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显著相关,且血清ZEB1、DNMT1联合可能更有利于临床评估ACH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E盒锌指结合蛋白1 DNA甲基化转移酶1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
2
作者 高营礼 贾永林 张保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单一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对照组,将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单一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对照组,将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mRs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TIMI分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s-CRP、Lp-PLA2、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TIMI分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介入取栓术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TIMI分级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调查特点。方法本次选择20个神经内科病房供职的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发放问卷对工作现状展开调查。结果神经内科20个病房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人员分层岗位管理12个,占...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调查特点。方法本次选择20个神经内科病房供职的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发放问卷对工作现状展开调查。结果神经内科20个病房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人员分层岗位管理12个,占60%。分管患者:中班(32.3±19.5)名,白班(8.6±4.1)名,夜班(35.5±18.9)名。除陪送检查外,直接护理部分不同年限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护理中护理科研、护理记录、护理管理、临床带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现状,针对性制定应对方案,如应用能级岗位管理模式等,可保障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人力分层配置 工作现状 调查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淑琴 李万里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3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例(24%)出现焦虑,其余伴发焦虑和抑郁症状,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人格倾向、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很高,为此,医院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病患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微RNA-24过表达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辉 赵春水 +1 位作者 张春伟 刘欣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研究微RNA(miR)-24过表达对缺血性脑梗死(IC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将45只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组(注射生理盐水)、脑梗死组(注射生理盐水)、脑梗死过表达组(注... 目的研究微RNA(miR)-24过表达对缺血性脑梗死(IC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将45只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组(注射生理盐水)、脑梗死组(注射生理盐水)、脑梗死过表达组(注射miR-24 agomir)、脑梗死低表达组(注射miR-24 antagomir)、脑梗死阴性对照(NC)组(注射miR-24-NC)。注射后24 h建立ICI模型,最终各组均纳入8只。建模成功后1、3 d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脑组织miR-24 mRNA表达;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与脑梗死组(2.06±0.25)分、(1.72±0.19)分比较,建模后1、3 d脑梗死过表达组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0.98±0.11)分、(0.82±0.09)分降低,脑梗死低表达组(2.71±0.24)分、(2.36±0.21)分升高(P<0.05)。与健康组0.56±0.12比较,脑梗死组脑组织miR-24 mRNA表达0.21±0.03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过表达组脑组织miR-24 mRNA表达1.38±0.26升高(P<0.05),脑梗死低表达组0.06±0.01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40.31±5.30)mm^(3)、(292.20±35.60)个/视野、0.13±0.02、0.52±0.06比较,脑梗死过表达组脑梗死体积(21.25±4.93)mm^(3)缩小,脑梗死皮质区NeuN阳性表达神经元数目(385.20±45.13)个/视野增加,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0.54±0.07升高,Bax蛋白表达0.36±0.04降低,脑梗死低表达组脑梗死体积(50.56±6.14)mm^(3)增大,脑梗死皮质区NeuN阳性表达神经元数目(154.40±17.91)个/视野减少,Bcl-2蛋白表达0.05±0.01降低,Bax蛋白表达0.69±0.07升高(P<0.05)。结论miR-24过表达可改善ICI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元凋亡,可能通过调节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 脑保护作用 神经细胞凋亡 微RNA-24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应国 唐石磊 高园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组、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组、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组。其中,Res设4个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和40μmol/L;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细胞均采用三甲基氯化锡(TMT)处理使细胞出现氧化应激状态。采用CCK-8法和荧光探针DCFH-DA法观察各组神经元的活力与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凋亡程度。结果:与TMT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均能提高神经元的活力,其中20μmol/L的作用最显著。20μmol/L白藜芦醇能抑制经TMT处理后神经元内的ROS水平以及凋亡程度的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TMT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 三甲基氯化锡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正路 王航宇 张艳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先行TACE介入治疗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组36例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先行TACE介入治疗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组36例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行TACE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疗效、不良反应、AFP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比较,P>0.05,联合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0周,两组AFP水平比较,P>0.05,随访4~24周,联合组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可促使AFP水平下降,减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肝癌 TACE 仑伐替尼 信迪利单抗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院内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凯 王伊龙 +18 位作者 李子孝 张心邈 高远 何明峰 郭学芳 赵艳艳 韩新生 赵明枝 岳建华 张平 赵建华 闫红光 毛向莹 刘金峰 徐雅芳 陶永丽 王拥军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444例患者,平均年龄60.19±11.61岁,男性296例(66.7%),院内死亡25例(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OR 3.006,95%CI 1.120~8.071,P=0.029)、溶栓前NI HSS评分(OR 1.130,95%CI 1.079~1.183,P<0.00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3.671,95%CI 1.282~10.511,P=0.015)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心房颤动病史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缺血性卒中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丽娟 贾永林 张保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6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6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情况;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比较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测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脂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cy、hs-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相较于同组治疗前的Hcy、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IB、APTT、P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IB、APTT、PT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再发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及瑞舒伐他汀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并有效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状态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ACI患者治疗效果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娟 高营礼 张保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单药组各30例。联合组在采用丁苯...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单药组各30例。联合组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单药组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对比单药组、联合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ET-1、NO、IL-6、TNF-α、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TNF-α、IL-6、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NIHSS评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ET-1、TNF-α、IL-6、hs-CR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NIHSS评分水平低于单药组,NO水平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恢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替罗非班 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水平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马红梅 赵春水 +5 位作者 郝彦超 刘美香 陈辉 蒋鹏旭 白一蕾 马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在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 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在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215例。根据术后脑血管痉挛情况分为痉挛组70例和未痉挛组145例。痉挛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18例,中度组38例,轻度组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XCR2、ZO-1水平,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检验相关性、影响因素和指标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痉挛组CXCR2、ZO-1、颅内出血、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3~8分、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和Ⅳ级比例显著高于未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颅内出血、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与CXCR2、ZO-1水平呈正相关,入院GCS评分与CXCR2、ZO-1水平呈负相关(P<0.01)。CXCR2、ZO-1是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XCR2、ZO-1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80~0.898)、0.813(95%CI:0.750~0.876),二者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AUC为0.910(95%CI:0.869~0.951),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391、Z=3.266,P<0.05)。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血清CXCR2、ZO-1水平依次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XCR2、ZO-1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素8B 紧密连接蛋白类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颅内 预测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12
作者 刘懿 刘美香 +1 位作者 刘辉 马丽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SVD患者128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SVD患者128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两组,测定两组血清8-OHdG、CX3CL1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CSVD患者MoCA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研究血清8-OHdG、CX3CL1水平对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认知功障碍组患者血清8-OHdG和CX3CL1水平分别高于无认知障碍组,但其MoCA评分低于无认知障碍组(均P<0.05)。血清8-OHdG、CX3CL1水平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15、-0.413,P<0.05)。血清8-OHdG水平,重度认知障碍组分别高于中度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均P<0.05),中度认知障碍组高于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CX3CL1水平,重度认知障碍组分别高于中度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均P<0.05),中度认知障碍组高于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8-OHdG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53%和80.00%(均P<0.05);CX3CL1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86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73%和80.00%(均P<0.05);8-OHdG、CX3CL1二者联合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78%和86.67%(均P<0.05)。血清8-OHdG>2.69μg/L、CX3CL1>179.18 pg/L均为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两者可作为预测CSV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8-羟基脱氧鸟苷酸 趋化因子C-X3-C配体1
下载PDF
成年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3例报告)
13
作者 云孟千 韩新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成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有卒中病史,数月后出现病情复发,查头颅MRI示脑桥内异常信号,且与原发病灶锥体束... 目的探讨成年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成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有卒中病史,数月后出现病情复发,查头颅MRI示脑桥内异常信号,且与原发病灶锥体束走形一致,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诊断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结论脑卒中后出现华勒变性的患者可以出现临床症候的改变,易误诊为脑梗死,常常预后不佳,临床上应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桥 锥体束 华勒变性
下载PDF
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焦婷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可提高卒中昏迷患者GCS评分、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昏迷 谵妄风险 责任制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15
作者 焦婷婷 杜桦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 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持续经鼻至胃管饲,观察组采取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两组均持续... 目的 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持续经鼻至胃管饲,观察组采取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两组均持续干预观察2周。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口咽舒适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状况量表(GCQ)、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可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增加患者口咽舒适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 吞咽功能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及TH、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耿海威 马丽丽 +3 位作者 王欲立 杨洋 王占友 聂莹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由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及TH、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MPTP组,NBP治疗组。MPTP...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由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及TH、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MPTP组,NBP治疗组。MPTP腹腔注射法制备帕金森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蛋白质印迹法观察中脑黑质TH、TNF-α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TP组可见帕金森病小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与MPTP组比较,NBP治疗组帕金森病小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TP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减少(P<0.01),而TNF-α蛋白表达增加(P<0.05);(3)与MPTP组比较,NBP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TNF-α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提高中脑黑质中TH的含量及减少TNF-α炎性介质表达发挥对MPTP所致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MPTP TH TNF-Α
下载PDF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1、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斌 王晓雪 +1 位作者 徐宏侠 刘欣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675-6677,共3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po)A1、Apo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1 d组、脑梗死3 d组、脑梗死1 w组和脑梗死2 w组。线栓法(MCAO)建立脑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究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po)A1、Apo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1 d组、脑梗死3 d组、脑梗死1 w组和脑梗死2 w组。线栓法(MCAO)建立脑梗死动物模型。m NSS评分表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取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情况和计算梗死面积,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大鼠存活率降低;大鼠神经功能m NSS评分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随着梗死时间延长大鼠大脑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核轮廓模糊、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脑梗死面积也越来越大;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免疫组化显示,ApoA1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ApoB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BDNF的表达在脑梗死1 d后显著升高(P<0.05),然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结论脑梗死1 d后BDNF表达显著增加是大脑一种自我代偿机制,脑梗死后ApoA1表达减少、ApoB表达增加、BDNF表达减少很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加重和梗死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煜婷 朱红灿 +1 位作者 焦淑洁 刘金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SVC)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32例神经重症并S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发生CRT者42例(31.82%)。CRT组与非CR...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SVC)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32例神经重症并S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发生CRT者42例(31.82%)。CRT组与非CRT组患者间年龄、置管时间、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脑梗死、使用刺激性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T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高于非CRT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20 d、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刺激性药物、高纤维蛋白原、高D-二聚体是神经重症并SVC患者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重症患者行SVC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增大,高龄、置管时间长、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刺激性药物、高纤维蛋白原、高D-二聚体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 锁骨下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5
19
作者 陈明月 蔡慧敏 +2 位作者 陈江云 张宁 王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采用MDNS、TCSS对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采用MDNS、TCSS对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为DPN的诊断金标准,计算MDNS、TCSS诊断DP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并计算二者诊断DP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DNS的异常检出率为84.5%(327/387),TCSS的异常检出率为62.0%(240/387),NCV的异常检出率为76.0%(294/387);MDNS联合NCV的异常检出率为88.4%(342/387),TCSS联合NCV的异常检出率为86.8%(336/387),三者联合应用的异常检出率为91.5%(354/387)。MDNS、TCSS的灵敏度分别为92.9%、77.6%,特异度分别为51.6%、87.1%,准确度分别为82.9%、79.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8%、9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6%、55.1%,约登系数分别为0.445、0.647,Kappa值分别为0.488、0.539(P<0.05),AUC分别为0.837、0.87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NS、TCSS均与双下肢神经NCV呈负相关(P<0.05)。结论 MDNS和TCSS在DPN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NCV联合应用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且操作简便,是DPN临床筛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蔡慧敏 付志新 +2 位作者 张宁 陈明月 陈江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症状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性神经病33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A组42例(自发疼痛、烧灼感),B组120例(肢体麻木、感觉异常),C组105例...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症状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性神经病33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A组42例(自发疼痛、烧灼感),B组120例(肢体麻木、感觉异常),C组105例(易疲劳,四肢无力),D组72例(行走不稳)。分别进行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SSR)、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测定,并与本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年龄匹配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339例患者中MNCV异常148例(43.7%),SNCV异常122例(36.0%),肌电图异常24例(7.1%),SSR异常41例(12.1%),SEP异常110例(32.4%)。与其他3组比较,A组SSR异常率最高(88.1%);C组MNCV异常率最高(94.3%);B组SNCV异常率最高(75.0%);D组SEP(下肢)异常率最高(86.1%),4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神经病早期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能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无明显肌肉萎缩糖尿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不作为常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电生理学 糖尿病并发症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