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行为疗法与兴趣激励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黄蔚茹 宋晨红 马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106-107,共2页
目的:采用心理行为疗法中正强化疗法与兴趣激励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6在开封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172例(287眼)。患者及家长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141眼);心理干预组85例(... 目的:采用心理行为疗法中正强化疗法与兴趣激励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6在开封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172例(287眼)。患者及家长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141眼);心理干预组85例(146眼)。②对照组采用眼科常用的综合疗法(戴镜+遮盖+红光闪烁及精细作业训练,1次/d,15min/次);心理干预组在常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治疗中的正强化疗法及兴趣激励,及时奖赏孩子不同分级的奖品或出游活动,激发弱视儿童的内在合作动机以提高其顺应性。③观察两组患儿视力变化,每3个月复查、验光1次,进行疗效比较。无效为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有效为视力增长0.2或0.2以上;显著有效为视力提高达≥0.9。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弱视患儿172例(287眼)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有效率:两组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增高。干预3个月时,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相近(46.1%,49.3%,P>0.05);但干预6和9及12个月时心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1.3%,78.8%,83.5%;55.3%,59.6%,64.5%,χ2=7.83,12.43,13.56,P<0.01)。结论: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心理行为治疗法中的正强化方法与儿童兴趣激励结合起来,可更有效提高对弱视患儿视力水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儿童 弱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