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化学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碧菡 廖婷婷 +4 位作者 蒋婉婷 车红蕾 王雨婷 宋明昊 张小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23-3334,共12页
利用惯性撞击式8级采样器(Andersen)于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3日对成都大气颗粒物进行连续采样,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分析污染过程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质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化特征及气溶胶垂直分布演变.结果表明,二次... 利用惯性撞击式8级采样器(Andersen)于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3日对成都大气颗粒物进行连续采样,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分析污染过程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质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化特征及气溶胶垂直分布演变.结果表明,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和积累是此次污染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NO_(3)^(-)和SO_(4)^(2-)重污染阶段呈单峰型分布,峰值粒径出现在0.65-1.1μm粒径段,表明主要由前提物的云内反应生成,沙尘阶段呈双峰型分布,主峰位于3.3-4.7μm,NO_(3)^(-)主要以非均相反应存在于粗粒径段中,SO_(4)^(2-)既有来自一次污染源(沙尘、土壤源等),也有来自二次氧化反应;高湿度下液相反应的加剧,NO_(3)^(-)、SO_(4)^(2-)和NH_(4)^(+)细粒子峰由0.65-1.1μm向1.1-2.1μm粒径段转移.Ca^(2+)、Mg^(2+)和Na^(+)主要集中在粗模态中,自然源对沙尘污染贡献显著;K^(+)和Cl^(-)沙尘阶段呈明显双峰型分布;OC和EC主要呈双模态分布,不同阶段峰值出现的粒径段有所改变.重污染阶段消光系数大值区主要位于1.0 km以下;边界层高度0.5 km左右且伴随有下沉气流,持续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有利于大气增湿及污染物区域输送共同导致此次污染过程污染物持续升高.本研究可为成都市大气颗粒物形成的化学和物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分 粒径分布 垂直结构
下载PDF
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降水预报效果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长海 张德汴 刘文玲 《河南气象》 2002年第1期21-21,共1页
对近几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释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 ,该产品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仅为5 6 .5 %~ 6 9.4%,且稳定性也较差。
关键词 数值预报产品 降水预报 效果检验
下载PDF
MICAPS系统的二次开发及应用
3
作者 王珏 梁琪瑶 +1 位作者 金炜 王其英 《河南气象》 2003年第3期39-40,共2页
在市级MICAPS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 ,编制了单站测风、历史资料存储、雨量处理等业务软件 。
关键词 MICAPS 单站测风 业务软件 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