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娟 曹莉芳 张东霞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HCM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比较...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HCM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的平均值。结果HCM组的TO及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检测无异常,不能预测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慢性心衰教育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常素惠 何影 李芳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管理和教育是治疗的一部分,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管理和教育是治疗的一部分,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有可能防止病变发展,减少慢性心衰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护理能力 慢性心衰患者 健康教育 知识水平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疾病发展 死亡原因
下载PDF
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VWF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楼莉 高巍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7-57,共1页
目的 :探讨测定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VWF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在酶联免疫法和火箭免疫电泳测定 30例正常人、34例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GMP- 140和血浆VWF的含量。结果 :GMP - 140 ... 目的 :探讨测定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VWF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在酶联免疫法和火箭免疫电泳测定 30例正常人、34例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GMP- 140和血浆VWF的含量。结果 :GMP - 140 :正常组为 9.6 8± 5 .2 1ng/ml,高血压病组为 42 .35± 11.2 3ng/ml,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为 31.87± 10 .41ng/ml;VWF :正常组为 10 7± 43.5 % ,高血压病组为 2 40 .2 0± 2 5 .35 % ,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为 2 42 .75± 17.2 8%。数据表明 ,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GMP - 140和VWF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这两种疾病易并发血栓形成 ,与体内GMP - 140和VMF的含量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力衰竭 血小板 VWF 测定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楼莉 高巍 《开封医专学报》 2000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 ,低分子肝素组4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0 .4ml,每日 2次 ,连用 7d ;普通肝素组 40例 ,皮下注射 75 0 0u ,每日 2次 ,连用 7d。结果 :临床... 目的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 ,低分子肝素组4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0 .4ml,每日 2次 ,连用 7d ;普通肝素组 40例 ,皮下注射 75 0 0u ,每日 2次 ,连用 7d。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分子肝素组为 95 % ,普通肝素组为 82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低分子肝素组死亡 1例 ,普通肝素组死亡 2例 ,3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少于普通肝素组 ,也未见出血副作用 ,并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其安全性也优于普通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娟 张东霞 曹莉芳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4期3824-38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50例和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圣通平、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50例和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圣通平、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型治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90d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 降血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常素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9期7113-7114,共2页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注射 皮下/方法 疼痛/预防和控制 人类
下载PDF
青年颈心综合征80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娟 曹莉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1664-166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80例首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有颈...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80例首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有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结论临床医师应对颈心综合征有全面的认识,注意与冠心病进行鉴别,尽早排除冠心病,防止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颈心综合征 冠心病 颈椎病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楼莉 《河南医药信息》 2000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HRV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功能愈差,HRV降低的程度愈明显,预后愈差,近期死亡者HRV进一步降低。结论:HRV降低的程度能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 预后 HRV
原文传递
肌钙蛋白Ⅰ与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巍 崔永生 +3 位作者 楼莉 孙海成 何玉娟 常程 《河南医药信息》 2002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肌钙蛋白Ⅰ (CTnⅠ )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 1999年 7月~2 0 0 0年 12月开封市急救中心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及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急性胸痛病人 17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测定CTn... 目的 :观察肌钙蛋白Ⅰ (CTnⅠ )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 1999年 7月~2 0 0 0年 12月开封市急救中心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及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急性胸痛病人 17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测定CTnⅠ、动态观察心电图ST -T变化、临床证实诊断 ,跟踪随访 4周。CTnⅠ检测标准 <0 3ng/ml为 (- ) ,0 3~ 3ng/ml为 (+) ,>3ng/ml(++)。冠状动脉造影影象学分类 :①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 (设为A组 ) ,包括不稳定性斑块 ,狭窄 >70 %偏心性狭窄 ,伴有溃疡或血栓 ,弥漫性长病变 ,急性完全闭塞病变。②冠状动脉稳定病变 (设为B组 ) ,包括狭窄 <70 %向心性狭窄 ,短病变 ,稳定性斑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结果 :确诊为Q波急性心肌梗死 3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0 4例 ,稳定性心绞痛 38例。冠状动脉造影为不稳定病变 137例 ,稳定病变 4 1例 ;A组CTnI(- )为 3例占 2 19%、(+)为 4 8例 ,占 35 0 6 % ,(++)为 86例、占 6 2 77%。B组CTnI(- )为 38例 ,占 92 6 8% ,(+)为 2例 ,占 4 87,(++)为 1例占 2 4 2 % ,A组 4周内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性猝死总发生率分别为CTnI(- ) 0例 ,CTnI(+)为 4例 ,CTnI(++)为 35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