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平地区脑卒中瘫痪患者家庭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琼仙 谢书芬 +2 位作者 周小敏 李秀婵 梁齐秀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10月~2005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292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出院前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填写我们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瘫痪患者家庭护理调查问卷”并进行整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10月~2005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292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出院前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填写我们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瘫痪患者家庭护理调查问卷”并进行整理。结果脑卒中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仍停留在一般的生活照护上,患者在康复活动、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结论脑卒中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患者出院后存在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迫切需要完善的家庭护理体系及社区护理作为后盾,才能使患者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瘫痪患者 家庭护理 需求 开平地区
下载PDF
137例脑梗死患者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志伟 余青云 余仲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16-,共1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脑梗塞组137例(A组)及非脑梗塞组62例(健康体检者)(B组)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A组)血浆中血脂(TG)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脑梗塞组137例(A组)及非脑梗塞组62例(健康体检者)(B组)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A组)血浆中血脂(TG)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脂血症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磷酸肌酸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磊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2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9)和对照组(n=109),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 g,每日两次,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2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9)和对照组(n=109),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 g,每日两次,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率为75.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磷酸肌酸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脑循环治疗仪 脑梗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病认知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娜 阮炎鹏 周磊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认知损伤的关系。方法测定100名脑血管病患者(研究组)和10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Hc...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认知损伤的关系。方法测定100名脑血管病患者(研究组)和10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Hcy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cy、hs-CRP、MMP-9、TNF-α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Hcy水平与MoCA(r=-0.685,P<0.05)、MMSE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能促进炎症相关因子hs-CRP、MMP-9和TNF-α表达,诱发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管病 认知损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水平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阮炎鹏 周磊乐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内三科及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内三科及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时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IL-33的变化及差异,并将脑卒中患者根据IL-33水平从低到高排序,比较IL-33低水平组(四分位数P25以下)和IL-33高水平组(四分位数P75以上)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3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入院时平均水平(575.36±200.75)pg/mL,入院后第1天平均水平(727.13±204.96)pg/mL,入院后第3天平均水平(647.92±228.41)pg/mL,入院后第7天平均水平(639.02±185.29)pg/mL,而健康成年人平均水平为(410.32±145.5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高水平组患者在mRs评分、ADL评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IL-33低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ADL评分标准下IL-33作为临床预后评价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727。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清中IL-33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IL-33水平升高越显著,患者的临床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33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