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滦集团职工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庆 刘星 +5 位作者 李雯 黄玮 耿晓妍 邵丹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共5353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人群共5353例,年龄40~94(55.1±11.8)岁,其中男性3209例,占59.9%。1具备≤1项、2项、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0.89±0.19 mm、0.88±0.19 mm、0.85±0.19 mm、0.82±0.18 mm、0.80±0.18 mm、0.76±0.15 mm,各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2.6%、31.4%、24.7%、20.3%、15.9%、9.5%。2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线性负相关(B=-0.012,95%CI:-0.014^-0.011,P<0.001);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与具有≤1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比较,具有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值(OR)分别为0.62、0.40、0.31、0.18。结论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保护性因素,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项数及其评分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星 杨春伟 +3 位作者 梁洁 李晓庆 刘秀荣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体育锻炼及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TC)、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的改善情况。结果 (1)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中的吸烟、饮食、血压、FBG及TC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平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由(2.06±1.09)个增至(2.37±1.05)个,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1);(3)综合干预后心血管平均健康评分由(6.85±1.90)分增至(7.52±1.9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功能社区 综合干预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慢病管理
下载PDF
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春伟 刘星 +7 位作者 刘秀荣 王晓涛 张景义 闫秀纵 周艳茹 陈朔华 曹正新 吴寿岭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增加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空腹血糖≥7.0 mmo L/L或<7.0 mmo L/L但既往已被确诊为糖尿病并使用降糖药物且体质指数(BMI)<25 kg/m2者1 950例,依据基线腰...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增加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空腹血糖≥7.0 mmo L/L或<7.0 mmo L/L但既往已被确诊为糖尿病并使用降糖药物且体质指数(BMI)<25 kg/m2者1 950例,依据基线腰围分为5组,腰围<78 cm为A组(387例);78 cm≤腰围<82 cm为B组(377例);82 cm≤腰围<85 cm为C组(307例);85 cm≤腰围<90 cm为D组(458例);腰围≥90 cm为E组(421例)。应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非肥胖人群新发脂肪肝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7.24±5.13)个月,至2010年度查体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1.85%(231/1 950),A、B、C、D、E组发病率依次为6.98%、9.28%、12.38%、14.19%、15.68%,其随腰围水平的增加而依次升高(P<0.05)。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与A组比较,总人群D、E组的OR值分别为1.97、2.19(P<0.05)。结论糖尿病非肥胖人群腰围≥85 cm是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队列研究 LOGISTIC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冀 刘星 +6 位作者 梁洁 李雯 孙玉艳 刘丽英 郑久明 刘秀荣 吴寿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诊间SBPV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SBPV≥9.67 mmHg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Lghs-CRP、baPWV均大于SBPV<9.67 mmHg组;(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baPWV随SBPV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468,R^2=0.607,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baPWV与随诊间SBPV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收缩压变异性 相关性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脉压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闫秀纵 周艳茹 +5 位作者 孙月秋 刘星 杨春伟 刘秀荣 曹正新 吴寿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276-3279,共4页
目的探讨脉压(PP)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的8 942例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PP分为PP<60 mmHg组和PP≥60 mmHg组... 目的探讨脉压(PP)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的8 942例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PP分为PP<60 mmHg组和PP≥60 mmHg组,采用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两组人群的肾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与PP<60 mmHg组相比,PP≥60 mmHg组患者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增加(23.4%vs 16.6%,P<0.01),血肌酐水平升高[(97.04±34.69)vs(93.15±33.30)μmol/L,P<0.01],eGFR水平降低[(93.23±36.97)vs(100.63±35.32)mL/(min·1.73 m2),P<0.01]。(2)同一PP水平,女性人群的eGFR水平低于男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TG、LDL-C、空腹血糖、尿蛋白后,显示高PP为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高PP是糖尿病人群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糖尿病人群 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庆 刘星 +5 位作者 李秋云 杨春伟 梁洁 刘秀荣 王晓涛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有5298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80例,女性2118例,年龄41~95(56.3±11.7)岁;2分性别按血尿酸四分位进行分组后,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男性及女性研究人群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不同尿酸水平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52%、50.89%、55.04%和56.43%;女性分别为20.69%、21.51%、25.71%和3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以尿酸<246.05μmol/L为对照组,246.05μmol/L≤尿酸<305μmol/L组、305μmol/L≤尿酸<371μmol/L组和尿酸≥371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44(1.18~1.76)、1.71(1.4~2.09)和1.8(1.47~2.2);女性人群中,以尿酸<202μmol/L为对照组,202μmol/L≤尿酸<244μmol/L组、244μmol/L≤尿酸<294μmol/L组和尿酸≥294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03(0.76~1.39)、1.32(0.98~1.76)和2.1(1.59~2.77)(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不同混杂因素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尿酸不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不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颈动脉斑块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英 王艳秀 +5 位作者 齐艳红 刘秀荣 刘星 梁洁 刘卫华 曹正新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 PWV检查...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 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资料完整为5 153例,其中女性2 04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RH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HR〈64次/min,64次/min≤RHR〈70次/min,70次/min≤RHR〈77次/min、RHR≥77次/min共4组,分别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HR对ba PWV的影响。结果 2 043例女性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2±10)岁,平均ba PWV为1 488.9 cm/s;4组平均ba PWV分别为1 405、1 440、1 492和1 637 cm/s;ba PWV≥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40.2%、40.5%、53.1%和64.1%。影响ba 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RHR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 PWV≥1 400 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分别为1.48(95%CI 1.05~2.08)、2.44(95%CI 1.71~3.48)和2.41(95%CI 1.67~3.48)。结论 RHR是中老年女性ba 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中老年女性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Cx43和Surviv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久鸣 曲宏伟 +2 位作者 姚锦梅 芦占元 李晓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前列腺癌标本和2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中Cx4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前列腺癌标本和2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中Cx4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47%、76.84%,在前列腺增生标本中的表达分别为100%、0.00%,二者在上述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不同预后分组中的差异表达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列腺癌中Cx43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Cx43和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它们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蛋白分子对于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连接蛋白43 Survivin前列腺癌 预后
下载PDF
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秀丽 魏安银 +2 位作者 李巍 李冬青 刘海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螺内酯)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心功能各项指标和N末端B型脑肽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01—10-30于开滦总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 目的探讨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螺内酯)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心功能各项指标和N末端B型脑肽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01—10-30于开滦总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安体舒通(螺内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激酶各项指标,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以及用核磁共振法检查心肌病变特征,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LVEDD、LVESD,LVEF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两组NT-proBNP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用核磁共振法检查心肌病变特征,观察组左室室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片治疗高血压合并CHF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心肌酶,降低NT-proBNP,改善心肌病变,抑制心室重构,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胶囊 安体舒通片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N末端B型脑肽前体脑钠肽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春伟 刘星 +9 位作者 王晓涛 刘秀荣 张景义 李秋云 闫秀纵 周艳茹 刘业强 吴寿岭 李晓庆 陈朔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90 532人作为观察队列。研究人群按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水平(1.0~9.7,9.8~12.2,12.3~15.1,...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90 532人作为观察队列。研究人群按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水平(1.0~9.7,9.8~12.2,12.3~15.1,15.2~40.0μmol/L)分组,随访38~53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1106例脑梗死事件,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分组总的脑梗死事件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2%、1.21%、1.38%、1.70%(P〈0.05)。Cox分析校正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与第2分位组比较,第1分位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HR为1.21(95%CI1.02~1.44)。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在1.0~9.7μmol/L为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红素 新发脑梗死事件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开滦集团人群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丽英 张俊伶 +4 位作者 刘爽 张丽 刘星 梁洁 刘秀荣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观察开滦集团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在不同腰围水平的检出率,探讨腰围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度于开滦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789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肝脏超声检... 目的观察开滦集团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在不同腰围水平的检出率,探讨腰围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度于开滦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789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肝脏超声检查。依据腰围测量值将观察对象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2组NAFLD检出率,同时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NAFLD检出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1)中心性肥胖组NAFLD的检出率高于非肥胖组(67.1%对27.9%,P〈0.01)。随着腰围水平的增加,NAFLD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第一、二、三、四分位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1%、23.4%、33.4%和36.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检出率分别为18.8%、42.5%、62.0%和76.1%,女性分别为5.4%、24.1%、44.7%和62.9%。(2)影响NAFL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腰围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8;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男性OR值分别为2.74、6.59和11.15,女性OR值分别为2.61、5.03和3.67。结论腰围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腰围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秀荣 李俊娟 +6 位作者 杨春伟 张桂华 果丽明 王希柱 张宏顺 李艳丽 吴寿岭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人选标准的12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人选标准的12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12657名的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观察队列中,男性为10697名,女性为1960名,年龄为(49.9±11.3)岁。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调查对象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4.27%(1884/12657),男性人群年发病率为4.25%(1581/10697),女性为4.44%(303/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19%(235/3083)、3.07%(333/3114)、4.47%(473/3037)、7.08%(843/342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4%(213/2626)、3.06%(282/2645)、4.37%(393/2582)、7.00%(693/2844),女性4组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8%(22/457)、3.12%(51/469)、5.05%(80/455)、7.45%(150/579)。相同腰围分组间女性糖尿病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38(1.13-1.68)、1.79(1.47-2.09)和3.10(2.57-3.75)]。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原文传递
老年人群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华灵 刘秀荣 +8 位作者 王洋 李志芳 安莎莎 张文艳 李春慧 宋路 王一鸣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别按照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中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和baPWV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30(男性588、女性342)名进行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的中位数分别为142.0、139.0、128.5、130.8和121.1mm Hg,baPWV的中位数为1731cm/s。高收缩压组的baPWV值,左、右侧baPWV值及baPWV≥1731c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收缩压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每增加1 mm Hg,baPWV分别增加9.13、10.79、9.68、9.14、8.26cm/s(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并校正其他相同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与baPWV的相关性较大(β=0.36)。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诊室收缩压与baPWV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24h动态收缩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空腹血糖受损与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春伟 刘星 +7 位作者 曹正新 刘秀荣 张景义 周艳茹 李秋云 张卫欢 闫秀纵 王晓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水平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R^2 =0.059,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IFG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BMI[OR(95%CI)分别为1.055(1.027~1.083)及1.102(1.041~1.166)].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OR(95%CI)分别为1.106(1.058~1.156)、1.126(1.03~1.231)及1.002(1.001~1.003)]. 结论 男性SF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不同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丽英 曹正新 +4 位作者 刘卫华 周艳茹 刘星 刘秀荣 梁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SUA)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度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7 8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肝脏超声检查。依据基线SUA水平将研究对象四分位分组,比较4组间NAFLD检出...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SUA)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度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7 8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肝脏超声检查。依据基线SUA水平将研究对象四分位分组,比较4组间NAFLD检出率,并对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SUA水平的升高,NAFLD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四组NAFLD检出率分别为29.5%、42.5%、50.5%和63.9%。影响发生NAFL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生NAFLD的OR值分别是1.218(95%CI:1.033~1.437)、1.353(95%CI:1.139~1.607)、1.713(95%CI:1.428~2.053)倍(P<0.05)。结论SUA水平升高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糖尿病人群基线腰围水平与新发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星 刘秀荣 +4 位作者 杨春伟 周艳茹 梁洁 刘红敏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基线腰围水平与新发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收缩压〈140mm Hg且舒张压〈90mm Hg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相关资料完整的2468例糖尿病人群作...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基线腰围水平与新发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收缩压〈140mm Hg且舒张压〈90mm Hg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相关资料完整的2468例糖尿病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第一分位组:腰围〈84cm;第二分位组:腰围84-〈89cm;第三分位组:腰围89-〈95cm;第四分位组:腰围≥95cm),比较4组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高血压的发病率,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腰围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关系。结果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7.2±5.1)月,有976例发生了高血压,发病率为39.5%。随着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的发病率分别为30.3%、37.4%、42.2%和47.6%(趋势P值〈0.01)。影响新发高血压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腰围是新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三分位组和第四分位组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26.2%和46.8%。结论腰围≥89cm是糖尿病人群新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新发高血压 糖尿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腹型肥胖对糖尿病人群新发高尿酸血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星 刘秀荣 +5 位作者 杨春伟 周艳茹 李晓庆 刘红敏 王晓涛 吴寿岭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与新发高尿酸血症(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且既往无HUA病史及相关资料完整者5122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WC将观...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与新发高尿酸血症(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且既往无HUA病史及相关资料完整者5122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WC将观察对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新发HUA的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新发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结果 (1)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9±5.6)月,HUA发病率为5.6%(285/5122).肥胖组HUA发病率高于非肥胖组(6.9% vs3.8%,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性别、SBP、基线血清尿酸(SUA)水平是新发HUA的影响因素,其中肥胖是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9~1.89). 结论 腹型肥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新发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新发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 影响
原文传递
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星 吴寿岭 +8 位作者 梁洁 李云 李冬青 刘秀荣 秦天榜 戚长春 蔡军 安利杰 田琪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自2009-04-2010-05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及井下辅助单位在职高血压职工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注册号ChiCTR-TNC-11001489)。治疗期间每两周随访一次并测...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自2009-04-2010-05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及井下辅助单位在职高血压职工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注册号ChiCTR-TNC-11001489)。治疗期间每两周随访一次并测量血压,观察治疗前后高血压职工的收缩压变异性(BPV)及收缩压BPV下降值,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基线收缩压BPV及治疗后收缩压BPV下降值的因素。结果治疗12月后短效联合组与长效单药组收缩压标准差(SD)分别下降了(1.6±9.0)和(2.4±10.0)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基线收缩压SD的因素为年龄、基线收缩压;影响治疗后12月收缩压SD下降值的因素为药物分组、治疗第12月血压下降值。结论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降低随诊间收缩压BPV的疗效优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短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耿晓妍 刘雪梅 +4 位作者 王爱田 黄玮 李晓庆 张冬艳 刘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且相关资料完整者1 1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基线血糖三分位水平将研... 目的 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且相关资料完整者1 1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基线血糖三分位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FBG〈5.21 mmol/L组(A组)390例,FBG 5.21~6.03mmol/L组(B组)394例,FBG≥6.04 mmol/L组(C组)400例,比较3组2014至2015年度健康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和C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A组(P均〈0.05),C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hs-CRP高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B组(P均〈0.05)。A组、B组和C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人数分别为90、120和196例,分别占23.3%、30.5%和49.2%。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发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因素为血糖水平、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P〈0.05,P〈0.01),其中C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为A组的2.06倍(95%CI:1.068~3.971,P〈0.05)。结论 空腹血糖≥6.03 mmol/l是发生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干预和治疗,将FBG控制在6.04mmol/L以下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新发颈动脉斑块 影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英 梁洁 +3 位作者 刘卫华 曹正新 刘秀荣 刘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FPG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96名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根据FPG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NGT、IFG和T2DM组,分析NAFLD影响因素。结果NGT、IFG、T2DM组NAFLD检出率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FPG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96名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根据FPG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NGT、IFG和T2DM组,分析NAFLD影响因素。结果NGT、IFG、T2DM组NAFLD检出率分别为43.0%、63.0%和67.6%,IFG、T2DM组发生NAFLD的OR值分别是NGT组的1.31、1.77倍(95%CI:1.07~1.60、1.42~2.20,P〈0.01)。结论 IFG和T2DM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