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开滦队列研究
1
作者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34-4539,共6页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020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参与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和服药史。患者空腹8 h后,于体检当日晨起抽取肘静脉血5 mL用于生化检测,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观察对象80859名,平均年龄(53.8±14.9)岁。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786/80859),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1%(732/80859),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07%(54/80859)。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比例、血尿酸、服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比例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舒张压、心率低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P<0.05)。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房室传导阻滞组(n=8007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组(n=732)和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n=54)。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心率、高血压、BMI、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饮酒、ASCV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尿酸血症、高BMI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加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开滦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高龄、男性、高BMI、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开滦队列
下载PDF
苦碟子总黄酮影响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高丽华 孙玉艳 杨然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TFS低剂量组(5 mg·kg^(-1)·d^(-1))、TFS高剂量组(10 mg·kg^(-1)·d^(-1))和辅酶Q 10组(30 mg·kg^(-1)·d^(-1)),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计算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体质量(body mass,BM)值;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的水平和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AMPK)、叉头框蛋白O1(fork 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磷酸化FOXO1(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MI大鼠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BM值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最大增率(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及左心室压最大减率(maximum decrea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升高(P<0.05),心肌组织有明显大范围白色梗死灶,心肌细胞连接松散,排列紊乱,间质炎性渗出较多,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升高,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的LVM/BM值降低,LVSP、+dp/dt max和-dp/dt max均升高,LVEDP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缩小,病理组织结构逐渐改善,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含量减少,SOD和GSH-Px活性升高,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对MI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P<0.05)。结论TFS可改善模型大鼠心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FOXO1轴、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总黄酮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叉头框蛋白O1
下载PDF
miR-567通过调控CDK8在NSCLC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洋 赵振山 +4 位作者 李静 戎瑶 郑爱民 郝孟辉 田发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5-340,346,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67通过调控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CDK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临近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567和CDK...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67通过调控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CDK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临近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567和CDK8的表达。将miR-NC mimic、miR-567 mimic、oe-NC和oe-CDK8转染至A549和H1975细胞中,使用qRT-PCR检测miR-567和CDK8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67与CDK8的靶向性。结果在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iR-567表达降低,而CDK8表达升高,二者呈负相关(P<0.05)。在A549和H1975细胞中,miR-567 mimic组相较于miR-NC mimic组,miR-567表达升高,CDK8表达降低,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降低,细胞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降低;miR-567 mimic组在正常型CDK8中,荧光强度低于miR-NC mimic组;miR-567 mimic+oe-CDK8组相较于miR-567 mimic+oe-NC组,CDK8表达升高,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升高,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结论miR-567通过靶向抑制CDK8表达,控制肿瘤细胞在S期阻滞,从而抑制NSCL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 微小RNA-567
下载PDF
握力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2011—2014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楠楠 刘业松 +2 位作者 李小杰 王小洁 秦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目的探究握力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利用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开展横断面研究,评估即时记忆、延迟记忆、言语流畅性和注意力4个认知... 目的探究握力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利用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开展横断面研究,评估即时记忆、延迟记忆、言语流畅性和注意力4个认知领域。采用加权线性回归、加权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与握力最低组的研究对象相比,握力最高组研究对象有更低的整体认知功能降低(OR=0.377,95%CI:0.182~0.781)和即时记忆降低(OR=0.409,95%CI:0.221~0.759)的风险。在女性,握力与整体认知功能降低(OR=0.405,95%CI:0.224~0.733)、言语流畅性降低(OR=0.567,95%CI:0.356~0.902)以及注意力降低(OR=0.357,95%CI:0.211~0.607)的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性别和握力在整体认知功能、言语流畅性和注意力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但是即时记忆、延迟回忆2个认知领域未检测到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握力对整体认知功能和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提高握力水平,特别是女性,有利于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手部肌力 性别因素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玉艳 杨然 高丽华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 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发生次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心肌组织IL-23及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VF、VT持续时间缩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P<0.05);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规律相同,灯盏花素变化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缓解MIRI大鼠心律失常、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轴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6
作者 季春鹏 韩冰 +3 位作者 王硕 母静 吴寿岭 汪国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资料完整的82 440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19±3.73)年。将研究人群按ePWV四分位数分...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资料完整的82 440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19±3.73)年。将研究人群按ePWV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_1组(ePWV<12.35 m/s,n=20 610)、Q_(2)组(12.35 m/s≤ePWV<13.74 m/s,n=20 610)、Q_3组(13.74 m/s≤ePWV<15.16 m/s,n=20 611)和Q_4组(ePWV≥15.16 m/s,n=20 609),计算各组糖尿病的发病密度。采用ROC曲线分析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史、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结果:ePWV预测新发糖尿病的ROC曲线的AUC为0.60,最佳截断值为12.78 m/s。随着ePWV四分位数的递增,糖尿病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5.84/千人年、12.04/千人年、15.70/千人年和16.87/千人年。在校正性别、基线空腹血糖、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9%(HR=1.09,95%CI:1.08~1.11,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年龄<51岁还是≥51岁,ePWV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HR(95%CI)分别为1.07(1.05~1.08)和1.21(1.08~1.36),1.07(1.06~1.09)和1.17(1.15~1.20),1.22(1.19~1.24)和1.06(1.04~1.07)。结论:ePWV对新发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吕素洁 吴寿岭 +4 位作者 朱辰蕊 李金锋 黄喆 王艳丽 季春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影响,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875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影响,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875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以新发AMI作为终点事件。根据AIP将研究人群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_(1)组(24560名):AIP<-0.56;Q_(2)组(24925名):-0.56≤AIP<-0.16;Q_(3)组(24653名):-0.16≤AIP<0.31;Q_(4)组(24737名):AIP≥0.31。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心肌梗死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AMI发生的影响。结果在平均随访(12.9±1.0)年后,共有1804例研究对象发生AMI。随AIP四分位数分组递增,AMI累积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23%、1.47%、2.11%和2.47%(P<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卒中病史、是否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收缩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68),AMI发生的风险增加30%(HR=1.30,95%CI:1.21~1.41,P<0.001);与Q_(1)组比较,Q_(3)组和Q_(4)组发生AMI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6%(HR=1.46,95%CI:1.24~1.71,P<0.001)和70%(HR=1.70,95%CI:1.45~1.99,P<0.001),但Q_(2)组发生AMI的风险并未显著增加(HR=1.15,95%CI:0.97~1.35,P=0.11)。结论开滦队列研究数据显示,AIP增加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常规MRI、DKI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表现研究
8
作者 于健 董文健 夏建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37-941,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5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的认知情况,比较认知障碍组和认知... 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5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的认知情况,比较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的基线资料及常规MRI、DKI参数,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常规MRI、DKI参数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98例患者中34例出现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组患者年龄大于认知正常组,脑干梗死占比及额叶FA值低于认知正常组,额叶梗死占比及脑干平均峰度(MK)、脑干平均扩散率(MD)值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105~1.396)、额叶梗死(1.050~14.406)、脑干MK(1.965~16.819)、脑干MD(10.355~88.636)、额叶部分各向异性(FA)(0.110~0.944)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常规MRI、DKI参数联合预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1,明显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额叶梗死、额叶FA值下降、脑干MK及脑干MD值升高的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可将常规MRI、DKI参数联合,以预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为脑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MRI 扩散峰度成像 脑梗死 认知障碍
下载PDF
60例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9
作者 于健 董文健 +1 位作者 夏建新 彭仁聪 《肝脏》 2024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组(n=40)。比较两组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肝血管瘤组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2.4±3.5)m/s、(16.1±2.5)kPa、(2.7±0.3)m/s、(2.3±0.2)m/s,均低于肝癌组[(40.6±4.5)m/s、(33.5±2.5)kPa、(3.8±0.6)m/s、(3.4±0.4)m/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声速匹配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负荷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维齐 吴寿岭 +3 位作者 陈朔华 吴侠 王丹 黄玮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40岁以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与颈动脉斑块负荷评分(total burden score,TBS)的关系,探讨IDH是否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参加了2010年至2018年间,至少一次随访,... 目的:分析40岁以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与颈动脉斑块负荷评分(total burden score,TBS)的关系,探讨IDH是否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参加了2010年至2018年间,至少一次随访,且接受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开滦研究队列人员1 336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IDH对TBS增高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最终纳入1 236例。IDH组平均TBS高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2.96分和2.55分。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总人群IDH与TBS增高无相关性(P> 0.05)。而在40岁以下男性人群中,IDH组TBS增高的风险比正常血压人群高7.1%(P<0.05),在40岁以下女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岁以下人群IDH与TBS的关联具有性别依赖性,其中男性人群IDH是TBS增高的影响因素,在女性人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斑块负荷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11
作者 吕素洁 吴寿岭 +3 位作者 李金锋 朱辰蕊 王艳丽 季春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以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根据基线AIP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T_(1)组32574名(AIP<-0.18)、T_(2)组33033名(-0.18≤AIP<0.06)和T_(3)组32073名(AIP≥0.06)。根据寿命表法计算各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在平均随访(13.7±1.7)年后,共有5822例研究对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随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递增,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呈递增趋势,T_(1)、T_(2)和T_(3)组分别为4.8%、5.8%和7.2%(^(χ2)=143.97,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AI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29),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6%(HR=1.36,95%CI:1.23~1.50,P<0.001);与T_(1)组比较,T_(2)和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2%(HR=1.12,95%CI:1.04~1.20,P<0.001)和26%(HR=1.26,95%CI:1.18~1.36,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随访至第2年时,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同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之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至第4年时,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T_(1)组(HR=1.24,95%CI:1.06~1.46,P=0.009)。结论 AIP增加是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此种致病效应可能在早期(2~4年)即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玄丽慧 杨娜 +4 位作者 冯玉婧 王茜 闫丽丽 孟艳宏 李雪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例、不确定病因(UE)型患者2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脂蛋白(a)。比较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析不同发病机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34例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LAA型患者(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P<0.05)。且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多有吸烟史(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脂蛋白(a)在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中呈差异表达,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13
作者 刘士贺 刘倩 +5 位作者 韩旭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对数值)轨迹模型,并根据AIP轨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稳定组(n=11114)、低中稳定组(n=21647)、中高稳定组(n=13659)、高稳定组(n=5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四组的ASCVD累积发病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的ASCVD发病风险,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0.19±2.22)年期间,5142例(9.92%)研究对象发生ASCVD,4013例(7.74%)研究对象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稳定组相比,低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3%(HR=1.13,95%CI:1.04~1.23,P=0.003)、20%(HR=1.20,95%CI:1.10~1.31,P<0.001)和41%(HR=1.41,95%CI:1.27~1.57,P<0.001),且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P_(trend)<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高于年龄≥65岁者和LDL-C≥3.4 mmol/L者(P_(interaction)均<0.01)。结论:在开滦研究队列中,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发生ASCVD的风险更高,且发病风险随着AIP升高而逐步增加。另外,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年龄≥65岁者,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LDL-C≥3.4 mmol/L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累积尿酸暴露值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4
作者 苏阿芳 李广鉴 +3 位作者 张云水 赵秀娟 吴寿岭 蒋晓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09-2014,共6页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人群尿酸累积暴露量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10年度健康体检、无AP病史和UA资料完整的队列人群为观察队列,以研究对象完成2010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人群尿酸累积暴露量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10年度健康体检、无AP病史和UA资料完整的队列人群为观察队列,以研究对象完成2010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AP事件、死亡或至随访结束(2021年12月31日)为随访终点。根据每连续2次体检所测尿酸的均值及每连续2次体检的间隔时间计算尿酸累积暴露量(cumUA),将cumUA按四分位进行分组,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cumUA分组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55799人,按基线cumUA四分位数水平分4组,4组间性别、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C、TG、LDL-C、HDL-C、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9年、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胆石症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糖尿病病史没有差异(P=0.30),本研究平均随访(10.52±1.75)年,共发生AP事件153例,4组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65例/万人年、2.76例/万人年、2.13例/万人年、3.96例/万人年,Log-Rank检验4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01)。以Q1组为对照,进一步校正了性别、年龄、TC、TG、eGFR、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石症病史后,Q4组发生AP的HR=1.77(95%CI:1.07~2.92)。排除随访期间死亡人群后重新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Q4组发生AP的HR=1.75(95%CI:1.04~2.95)。结论随着cumUA的暴露增加,AP的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累积暴露 急性胰腺炎 队列研究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15
作者 刘士贺 韩旭 +5 位作者 刘倩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息心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16
作者 王雅婷 刘晓娜 +1 位作者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开滦集团400例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冰 朱国玲 +1 位作者 孙秋 吉瑞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研究开滦集团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职员工及离职退休职工124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P患者400例,另在剩余12000例中选取无AP疾病者400例作为对照。收集... 目的研究开滦集团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职员工及离职退休职工124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P患者400例,另在剩余12000例中选取无AP疾病者400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AP家族史、胆道疾病史及临床症状,收集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AL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糖、血钙、血淀粉酶、脂肪酶指标,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胰腺异常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P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年龄在30~60岁之间的患者占41%,胆道疾病史患者占76%,饮酒史患者占50%,高血脂史患者占48%。AP患者中出现上腹痛患者占71%,下腹痛患者占24%,脐周痛患者占30%,全腹痛患者占11%,腰部放射痛患者占20%,恶心呕吐患者占15%,腹肌紧张患者占8%,出现合并症患者占67%。AP组患者CRP、TBIL、ALT、TG、血钙、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及胰腺异常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饮酒史、高血脂史、胆道疾病史及高水平TG、血钙、血淀粉酶是影响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滦集团AP疾病以胆源性疾病、酒精和高血脂症为主要病因,饮酒史、高血脂史、胆道疾病史及高水平TG、血钙、血淀粉酶是影响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流行病学 胆源性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生命八要素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18
作者 张媛 侯旗旗 +7 位作者 齐祺 蒋越 王楠 岳博成 陈朔华 韩全乐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LE8)的范畴。目的探讨基于LE8的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房颤的关联。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91131名为研究对象。LE8评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算法评估,结合开滦研究实际情况形成LE8开滦研究版本,包括4个健康行为(饮食、体育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和4个健康因素(BMI、血脂、血糖和血压)。依据LE8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LE8评分<50分为低CVH组(8407名),50分≤LE8评分<80分为中CVH组(73493名),LE8评分≥80分为高CVH组(9231名)。以研究对象首次参加开滦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随访1次,以发生房颤为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间为发生房颤或随访结束时间(2020-12-31)。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组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不同LE8评分分组及单个因素评分对新发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以及LE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中新发房颤1088例,其中低CVH组新发房颤133例(1.58%),中CVH组新发房颤883例(1.20%),高CVH组新发房颤72例(0.78%);中位随访时间15.0(14.7,15.2)年;3组研究对象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CVH组相比,中CVH组(HR=0.697,95%CI=0.579~0.841,P<0.001)、高CVH组(HR=0.609,95%CI=0.454~0.816,P=0.001)均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LE8评分升高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HR=0.859,95%CI=0.804~0.918,P<0.001);LE8单个因素BMI评分(HR=0.762,95%CI=0.717~0.809,P<0.001)、血压评分(HR=0.824,95%CI=0.776~0.876,P<0.001)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CVH的LE8评分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LE8单个因素BMI评分、血压评分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累积发病率 Kaplan-Meier存活曲线 COX比例风险模型
下载PDF
尿转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9
作者 马剑楠 陶杰 +2 位作者 桑大森 吴寿岭 张旗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尿转铁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TRF/Cr)和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选择参加开滦第6次健康体检且进行尿转铁蛋白及尿肌酐检测的T2DM患者8163例。依据基...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尿转铁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TRF/Cr)和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选择参加开滦第6次健康体检且进行尿转铁蛋白及尿肌酐检测的T2DM患者8163例。依据基线uTRF/Cr水平将患者按三分位数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2721例,第二分位组2721例;第三分位组2721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TRF/Cr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①研究人群基线年龄(60.46±9.96)岁,男性占78.30%,基线uTRF/Cr为0.24(0.16~0.47)mg/mmol。②中位随访时间为3.85(3.43~4.22)年,共发生CVD事件411例(6.79%),第一、二、三分位组总CVD事件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81%、4.65%和7.29%。③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第二、三分位组总CVD事件的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1.12(95%CI:0.86~1.46)倍和1.52(95%CI:1.18~1.97)倍。结论uTRF/Cr升高是T2DM人群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出现大量白蛋白尿之前,CVD的发病风险也随着uTRF/Cr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血管疾病 尿转铁蛋白与尿肌酐比值 蛋白尿
下载PDF
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陈永刚 吴寿岭 +8 位作者 张金凤 陈朔华 王丽文 杨凯 熊海亮 高明 姜春宇 刘业强 张艳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6年7月-2007年10月参加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94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8.6±4.0)年。依据基线血压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6年7月-2007年10月参加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94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8.6±4.0)年。依据基线血压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血压升高(收缩压120~130 mmHg、舒张压<80 mmHg)、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40 mmHg和(或)舒张压80~90 mmHg]、高血压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4组。比较各组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密度。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采用多变量时间依赖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并排除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CVD)、基线服用降压药和基线服用降糖药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在基线水平,高血压1级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于正常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至随访结束时,发生CKD 2294例,其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1117例,尿蛋白1575例,高血压1级组CKD的发病密度为39.4/千人年,eGFR下降发病密度为16.3/千人年,尿蛋白发病密度为25.5/千人年,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血压比较,高血压1级可使糖尿病人群发生CKD的风险增加29%(HR=1.29,95%CI 1.09~1.52)、eGFR下降的风险增加40%(HR=1.40,95%CI 1.08~1.80)。结论高血压1级(≥130/80 mmHg)即可增加糖尿病人群发生CKD和eGFR下降的风险,且eGFR下降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1级 肾损伤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尿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