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穆瑞娲 朱辰蕊 +10 位作者 杜鑫 韩旭 汪国栋 陈朔华 林黎明 李慧英 赵秀娟 魏晓明 季春鹏 黄喆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定义FBGV,并根据FBGV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成四组,以计算变异性的末次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非糖尿病人群FBGV分组、FBGV每增加1个SD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62 019例,随访6.76(6.45,7.14)年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 661例。与FBG-SD、FBG-CV第一四分位组人群相比,第四四分位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5%和12%[HR(95%CI)分别为:1.15(1.03-1.28)、1.12(1.00-1.24)];FBG-SD、FBG-CV每增加1个S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7%[HR(95%CI)分别为:1.07(1.04-1.11)、1.07(1.03-1.1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非糖尿病人群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群臂间收缩压差增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颖 曹启环 +6 位作者 董文丽 田琪 穆瑞娲 秦迪 张昕蕾 杨慧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究青、中、老年不同年龄人群臂间收缩压差(IASBPD)增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2010年至2020年体检的开滦职工中,接受四肢动脉硬化检测的51428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WHO提出的年龄分段将观察人群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组。分别在... 目的探究青、中、老年不同年龄人群臂间收缩压差(IASBPD)增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2010年至2020年体检的开滦职工中,接受四肢动脉硬化检测的51428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WHO提出的年龄分段将观察人群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组。分别在三个年龄组中按照IASBPD值是否增大各分为两组:IASBPD≤15 mmHg组和IASBPD>15 mmHg组。计算各年龄组IASBPD>15 mmHg的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龄组IASBPD>15 mmHg的影响因素。结果全人群IASBPD>15 mmHg的检出率为15.65%,青年、中年、老年人群检出率分别为12.90%、15.28%、20.69%(χ^(2)=343.83,P<0.01)。青年、中年、老年3个阶段人群中,IASBPD>15 mmHg共同的危险因素有踝臂血压指数(ABI)降低、超重肥胖、男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高血压。进一步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青年人群IASBPD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2,95%CI 1.00~1.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中年人群IASBPD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9,95%CI 1.03~1.15),高学历是保护性因素(OR=0.86,95%CI 0.79~0.94);糖尿病(OR=1.29,95%CI 1.16~1.42)和年龄(OR=1.01,95%CI 1.01~1.02)是老年人群IASBPD增大的危险因素,高学历(OR=0.84,95%CI 0.74~0.9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82,95%CI 0.72~0.93)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青年、中年、老年三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IASBPD>15 mmHg的检出率增加。ABI降低、超重肥胖、男性、baPWV、高血压是三个年龄组人群IASBPD增大共同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hsCRP,LDL-C增高,糖尿病和年龄分别是青年人群、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IASBPD增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间收缩压差 检出率 不同年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NICU空气环境细菌学监测对病房空气消毒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毅 元小冬 +6 位作者 许亚茹 王淑娟 于垚 刘顺莉 雷军 田志松 于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067-6069,共3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空气细菌学动态监测,指导制定不同状态的病房个体化空气消毒方案。方法应用病房空气环境定期采样的方法,进行动态监测2010年5月-2012年12月NICU空气环境的细菌学特征,选取有6张病床大房间和2张...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空气细菌学动态监测,指导制定不同状态的病房个体化空气消毒方案。方法应用病房空气环境定期采样的方法,进行动态监测2010年5月-2012年12月NICU空气环境的细菌学特征,选取有6张病床大房间和2张病床小房间的病房空气环境作为监测对象,根据不同时间段监测NICU空气环境的细菌学分布特征,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NICU空气环境消毒方案,并对其消毒效果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NICU大病房空气环境中的细菌数量(201.17±32.25)CFU/m3,高于小病房细菌数量的(99.22±25.96)CFU/m3(F=2.66,P<0.05);随着消毒方案的调整,大房间7个不同消毒方案阶段空气环境中细菌数量分别为(234.38±29.69)、(195.45±35.05)、(231.25±42.70)、(193.75±23.94)、(193.75±22.16)、(200.00±22.36)、(187.50±19.94)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P<0.05);小房间6个阶段的空气中细菌数量分别为(140.63±22.90)、(95.45±25.16)、(100.00±20.41)、(89.58±16.71)、(87.50±13.69)、(93.75±18.84)CFU/m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7.43,P<0.01)。结论在NICU空气细菌学动态监测结果指导下制定的个体化空气环境消毒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NICU空气的消毒效果和有效地阻断医院感染的空气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空气环境 动态监测 细菌 消毒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