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卓 赵艳生 +2 位作者 张亚杰 陈丽 杜鑫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的7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3D-ASL、MRA、弥散加权成像(D...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的7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3D-ASL、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情况,比较梗死核心区域、IP区域、对侧健康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表观扩散系数(ADC),观察血管狭窄分布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61例,均存在3D-ASL异常;小面积缺血性脑卒中23例,其中3D-ASL异常7例。梗死核心区域、IP区域的CBF、ADC均明显低于对侧健康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16例患者3D-ASL未见明显异常,其他68例3D-ASL异常患者的罪犯血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狭窄或闭塞,以0~1级为主,占77.9%(53/68)。结论3D-ASL联合MRA可准确判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存在IP区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脑梗死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卓 赵艳生 +2 位作者 王守红 张亚杰 袁建新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3D-ASL灌注检查,以脑梗死临床指南确诊为“金标准”,分析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3D-ASL灌注检查,以脑梗死临床指南确诊为“金标准”,分析MRI、3D-ASL技术及二者联合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测定脑部不同部位脑血流量(rCB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脑梗死患者检出率、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脑梗死临床指南最终确诊57例,MRI联合3D-ASL灌注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高于MRI、3D-ASL灌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x^(2)=6.381,x^(2)=3.963,x^(2)=5.661;P<0.05);脑梗死患者脑灰质、海马及岛叶部位血流动力学水平低于非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5,t=8.467,t=9.328;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检出率与脑灰质、海马及岛叶部位血流动力学水平呈负相关性(r=0.569,r=0.631,r=0.582;P<0.05)。结论:MRI联合3D-ASL灌注检查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提高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患者检出率与血流动力学水平存在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3D-ASL)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糖尿病性肌梗死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玉宝 李小硕 赵丽君 《中国医药》 2016年第7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肌梗死(DMI)的发病机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临床诊断。方法对经MRI和彩色超声检查,临床确诊DMI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I患者MRI示下肢受累肌肉增粗,肿胀,体积增大,信号异常... 目的探讨糖尿病肌梗死(DMI)的发病机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临床诊断。方法对经MRI和彩色超声检查,临床确诊DMI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I患者MRI示下肢受累肌肉增粗,肿胀,体积增大,信号异常增高,肌肉间隔模糊消失,皮下组织水肿。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结论糖尿病患者突发下肢肌肉肿痛,MRI显示受累肌肉增粗、肿胀,信号异常,水肿并肌间隔模糊,筋膜下积液,即可诊断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肌梗死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肌肉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双层光谱探测器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赵艳生 张萍淑 +1 位作者 张亚杰 陈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双层光谱探测器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开滦总医院接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与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记...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双层光谱探测器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开滦总医院接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与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记录患者MRI检查结果{患侧与健侧脑血流灌注指标[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病灶面积}和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结果[患侧与健侧脑血流灌注指标(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CBF、CBV)及病灶面积]。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MTT、TTP长于健侧,CBF、CBV小于健侧(P<0.05);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低于健侧,CBF、CBV小于健侧(P<0.05);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CBF、CBV小于MRI(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MRI相比,采用双层光谱探测器CT检查的CBF、CBV较小,脑血流灌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脑血流灌注 诊断
下载PDF
小脑在事件相关电位工作任务中的作用
5
作者 段丽琴 元小冬 +5 位作者 李梦宁 欧亚 凌祺荣 曹凌云 钱洪春 张萍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分析小脑在事件相关电位工作任务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0年在开滦总医院参与健康体检的110名志愿者参与完成工作任务范式。应用64导脑电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用于采集与预处理事件相关电位。应用Curry7软件进行脑电源分析。结... 目的分析小脑在事件相关电位工作任务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0年在开滦总医院参与健康体检的110名志愿者参与完成工作任务范式。应用64导脑电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用于采集与预处理事件相关电位。应用Curry7软件进行脑电源分析。结果脑电源分析生成两个移动偶极子,分别命名为P3Ⅰ和P3Ⅱ。最佳偶极子出现在左额下回皮层下部和左额中回。移动偶极子P3Ⅰ呈现激活脑区25次,大脑脑区17次,小脑脑区8次;左侧大脑激活16次,左颞下回9次、左颞上回1次;左侧小脑脑区共激活6次,其中左侧小脑扁桃体5次,左小脑下半月小叶1次;右小脑扁桃体和右小脑下半月小叶各1次。移动偶极子P3bⅡ呈现激活脑区46次,大脑脑区33次,小脑脑区13次;左侧大脑脑区激活16次,左颞上回和下回各2次,左颞中回1次;左侧额下回和中回各2次;右侧大脑脑区激活17次,右舌回和枕下回各5次;左侧小脑5次,左小脑扁桃体、左小脑山顶各2次,左小脑蚓锥体1次;右侧小脑激活8次,右侧小脑扁桃体5次,右侧小脑下半月小叶3次。结论小脑参与了视觉工作记忆认知加工过程,其中小脑后叶是视觉工作记忆认知加工的重要枢纽,承担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认知加工 视觉工作记忆 脑电源分析 移动偶极子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CT对下咽癌术后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及复发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张亚杰 于泽洋 +1 位作者 项昆 王卓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00-1406,共7页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增强CT对下咽癌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并发症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下...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增强CT对下咽癌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并发症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下咽癌患者在放疗后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包括DWI序列)及增强CT检查。观察、比较下咽癌患者的常规MRI、增强CT的影像学特点;对比肿瘤复发组(n=46)、肉芽组织增生组(n=51)、感染组(n=34)以及正常组(n=17)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DWI、增强CT在诊断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上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复发组、肉芽组织增生组、感染组以及正常组患者的ADC值按照从低到高依次为肿瘤复发组<肉芽组织增生组<感染组<正常组;多组间、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在诊断下咽癌并发症以及肿瘤复发上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在诊断下咽癌术后放疗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上的诊断效能均明显高于增强CT,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CT 下咽癌 放射治疗 术后并发症 肿瘤复发
下载PDF
正常人吞咽活动激活脑皮质中枢的功能性磁共振定量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立富 王淑娟 +7 位作者 元小冬 赵艳生 张亚杰 马英 王卓 王小洁 孔元 薛宝川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自主吞咽活动激活相关皮质中枢的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0例正常右利手成人志愿者在执行吞咽任务时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脑功能扫描,记录激活的皮质中枢体积及激活强度。结果人选受试者执...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自主吞咽活动激活相关皮质中枢的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0例正常右利手成人志愿者在执行吞咽任务时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脑功能扫描,记录激活的皮质中枢体积及激活强度。结果人选受试者执行吞咽任务时激活两侧BA4区体积有显著差异(P=0.04),而激活强度间无明显差异(P=0.20);激活两侧BA6/8区和BA24区的体积及强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激活两侧BA40区体积有明显差异(P=0.00),而激活强度问无明显差异(P=0.99);激活两侧BA32区体积有明显差异(P=0.00),而激活强度间无明显差异(P=0.87);激活两侧BAl3区体积有明显差异(P=0.02),而激活强度间无明显差异(P=0.19)。进一步分析发现,人选受试者执行吞咽任务时左侧半球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P〈0.05),其偏侧性指数值(L1)为15.22%。结论脑岛BA13区和前扣带皮质BA24/32区是正常成人自主吞咽功能的重要启动中枢,缘上回BA40区和BA6/8区是自主吞咽功能的重要运动规划中枢,而口咽部初级运动皮质中枢是其重要的运动执行中枢,同时这种自主吞咽运动功能的皮质中枢调控具有明显的优势半球偏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脑皮质中枢 偏侧性 调控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广 杨国强 +4 位作者 王卓 王文杰 宋连江 付远志 刘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增强扫描证实的54例脑DVA的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影像...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增强扫描证实的54例脑DVA的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征象,与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相对照,计算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为92.59%(50/54),特异性为100%(50/50)。【结论】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DVA中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正常成人痛觉相关皮层中枢的分布及量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江 元小冬 +8 位作者 赵艳生 王淑娟 王守红 王小洁 张亚杰 马英 张海燕 高春强 褚璐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 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分析正常成人痛觉相关皮层中枢的分布及量化特征.方法 选取1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测定其痛阈并给予利手和非利手腕部2倍痛阈的电刺激,同时进行脑功能BOLD-fMRI扫描,应用SPM5进行后... 目的 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分析正常成人痛觉相关皮层中枢的分布及量化特征.方法 选取1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测定其痛阈并给予利手和非利手腕部2倍痛阈的电刺激,同时进行脑功能BOLD-fMRI扫描,应用SPM5进行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图像和数据,对脑激活区进行定位并测定其体积、强度.结果 刺激利手时激活对侧Brodmann Area(BA)3、1、2区7例,BA40区5例,BA5、7区3例,BA9、10、11区3例,BA6、8区2例,激活同侧BA5、7区2例,BA9、10、11区2例,BA6、8区3例;刺激非利手时激活对侧BA3、1、2区7例,BA40区6例,BA5、7区3例,BA9、10、11区2例,BA6、8区1例,激活同侧BA5、7区3例,BA9、10、11区1例,BA6、8区2例.3例在刺激两侧时BA3、1、2区和BA5、7区均没有激活,刺激利手时激活对侧BA40区2例、BA6区2例、前额叶皮质1例,刺激非利手时激活对侧BA40区2例、BA6区1例、前额叶皮质1例.结论 痛觉刺激可同时激活一般躯体感觉中枢、缘上回、辅助运动区、边缘系统等相关的皮层中枢,从而引发情绪、认知和内脏系统以及躲避反应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痛觉 量化
原文传递
MR-DW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守红 宋旭东 +3 位作者 赵艳生 张亚杰 陈丽 王卓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乳腺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癌患者的60个淋巴结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DWI采用0、500和800 s/mm^2b值。比较转移性和非转移性腋...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乳腺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癌患者的60个淋巴结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DWI采用0、500和800 s/mm^2b值。比较转移性和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扩散系数(ADC值)、短轴直径的相关性。ROC曲线绘制得到ADC值的阈值,用于区分转移性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结果 60枚淋巴结中28枚(46%)为转移性淋巴结,32枚(54%)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在DWI(b=800 s/mm^2)图像上以高信号为主;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短轴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ADC值较非转移性淋巴结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之间ADC值最佳诊断阈值为0.914×10^(-3)mm^2/s,诊断准确性为91.9%,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8.7%。结论 DWI-MRI和ADC值在评估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评价的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功能性MRI在脑卒中患者躯体感觉相关脑皮质中枢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佳慧 张萍淑 +3 位作者 元小冬 张亚杰 周立富 刘业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13-616,共4页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对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和躯体感觉受损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感觉受损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进一步理解伴...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对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和躯体感觉受损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感觉受损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进一步理解伴有躯体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感觉中枢的激活情况和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对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脑卒中 躯体感觉障碍 感觉相关中枢 体素
下载PDF
首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建新 段琨 +4 位作者 王卓 赵艳生 皇甫春梅 崔笑笑 向丽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分析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脑灌注水平的变化,探讨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生机制。方法78例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分... 目的分析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脑灌注水平的变化,探讨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生机制。方法78例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组44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34例。所有患者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MRI-DWI)明确诊断及确定病灶部位;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判定颅内供血动脉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应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采取2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1.5 s、2.5 s检测脑血流量(cerebal blood flow,CBF)。结果二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组间存在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1条、≥2条中、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949、6.898,P<0.01);二组间病灶侧存在MCA或ICA中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5、8.045,P<0.01)。二组间同时存在≥2个脑区梗死病灶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4,P<0.01);二组间半卵圆中心梗死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2,P<0.05)。二组间比较PLD 1.5s,病灶侧存在额叶、顶叶内低灌注区域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9、-5.492,P<0.01);二组间比较,PLD 2.5s,病灶侧额叶、顶叶、颞叶内低灌注区域代偿后CB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1、-7.443、-3.110,P<0.01);PLD 1.5s病灶侧额叶、顶叶内低灌注区域CBF值及PLD 2.5s病灶侧额叶、顶叶和颞叶内低灌注区域代偿后CBF值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693、-0.658、-0.768、-0.764、-0.570,P<0.05)。结论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以多发脑区梗死病灶或半卵圆中心梗死灶多见,病灶侧额叶、颞叶和顶叶内区域性灌注水平降低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足,可能参与了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病灶分布 血管狭窄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脑灌注水平
原文传递
首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合并认知功能损害3D-pCASL脑灌注水平 被引量:4
13
作者 向丽红 袁建新 +4 位作者 王卓 冯玉婧 商学良 马绍扬 段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目的:分析首发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合并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脑灌注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83例首发前循环LAA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 目的:分析首发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合并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脑灌注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83例首发前循环LAA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MMSE量表的测评结果,分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合并认知损害组37例和PSD组46例。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明确梗死灶部位;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颅内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检测脑血流量(CBF)。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梗死病灶分布、颅内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比例以及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 PLD)1.5s、2.5s脑CBF值;分析首发前循环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合并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脑CBF值与HAMD评分、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1)PSD合并认知损害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PSD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09,-22.577;P<0.05);(2)PSD合并认知损害组病灶侧存在ICA、MCA、ACA≥2条血管狭窄程度≥50%患者比例以及ACA狭窄程度≥50%患者比例均高于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1,7.519;P<0.05);(3)PSD合并认知损害组半卵圆中心梗死灶患者比例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4)PSD合并认知损害组,PLD1.5s病灶侧额叶、顶叶内低灌注区域的CBF值以及PLD2.5s病灶侧额叶、顶叶、颞叶内低灌注区域代偿后CBF值均明显低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3.266,11.019,11.687,7.333;P<0.05);(5)PLD1.5s,两组额叶、顶叶内低灌注区域CBF值分别与HAMD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正相关(r=-0.378,-0.433,0.368,0.396;P<0.05);PLD2.5s,两组额叶、顶叶、颞叶内低灌注区域代偿后CBF值分别与HAMD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正相关(r=-0.890,-0.866,-0.799,0.847,0.840,0.721;P<0.05)。结论:首发前循环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合并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往往伴有病灶侧额叶、颞叶、顶叶内广泛低灌注,且低灌注水平与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损害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
下载PDF
脑血管变异与高血压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家成 惠颖 +5 位作者 杨盈萍 赵艳生 李梦宁 贾建新 任炜 杨占君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脑血管变异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参加2020—2022年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且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开滦集团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对象,最终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029人。将观察对象按无脑血管变异(217例,21.1%)... 目的探讨成人脑血管变异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参加2020—2022年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且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开滦集团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对象,最终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029人。将观察对象按无脑血管变异(217例,21.1%)、仅椎动脉发育不良(VAH)(118例,11.5%)、仅Wills后环发育不良(ipCoW)(482例,46.8%)以及联合变异(VAH+ipCoW)(212例,20.6%)分成4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脑血管变异类型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年龄为(55.2±11.4)岁,无脑血管变异组、仅VAH组、仅ipCoW组以及联合变异组中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2.9%,49.2%,54.4%,70.8%(χ2=35.825,P<0.001)。以是否高血压为因变量,脑血管变异类型为自变量,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同时存在VAH和ipCoW两种脑血管变异与高血压具有正向关联(OR=2.410,95%CI 1.401~4.146)。分层分析显示,这种关联在年龄≤55岁的人群中更为明显(OR=4.437,95%CI 1.891~10.406),而在年龄>55岁的人群中没有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脑血管变异与高血压存在正向相关,并且这种关联主要存在于青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变异 椎动脉发育不良 大脑动脉环 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年龄 开滦研究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相关中枢功能重组及其偏侧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立富 王淑娟 +5 位作者 元小冬 赵艳生 张亚杰 马英 王卓 雷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相关中枢功能重组及其偏侧性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组成正常对照组,选取首次出现吞咽困难主诉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例组成患者组,患者组再根据新发梗死部位分为左侧...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相关中枢功能重组及其偏侧性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组成正常对照组,选取首次出现吞咽困难主诉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例组成患者组,患者组再根据新发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亚组(5例)和右侧脑梗死亚组(5例)。采集正常对照组、患者组在吞咽状态和非吞咽状态下BOLD—fMRI扫描原始数据,应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激活脑功能区坐标、体积等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吞咽中枢偏侧性指数,同时利用SPSS13.0版软件对脑功能区激活体积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组除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的激活区之外,还可见BA36、BA9、BA23/31、BA7、BA18/19区等更为广泛的激活;同时左侧脑梗死亚组表现出右侧偏侧性,右侧脑梗死亚组表现出左侧偏侧性。结论中枢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决策启动中枢的激活反应受损比较明显;梗死侧别不同对吞咽中枢偏侧性产生一定影响,提示健侧大脑半球功能重组在吞咽康复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偏侧性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对手运动中枢激活区BOLD—fMRI偏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福玲 元小冬 王守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区偏侧化指数(LI)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病例组...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区偏侧化指数(LI)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病例组),依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患肢功能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患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当日(治疗前)及康复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进行BOLD-fMRI检查,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其手运动功能,记录和比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手运动中枢激活区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皮质(SMC)体积和LI值;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单次fMRI检查,记录中枢激活区SMC体积及LI值。结果16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患手运动激活对侧SMC的LI值(0.010±0.808)小于健手运动的LI值(0.789±0.1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手的运动激活SMC的LI值(0.701±0.480)与健手运动激活SMC的LI值(0.859±0.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手被动运动激活SMC的LI值大于治疗前(P〈0.05),健手被动运动激活SMC的LI值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右侧手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右手运动LI值(0.0714±0.749)小于左手运动LI值(0.779±0.168),且小于健康对照组(0.896±0.19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肢手运动功能的恢复,患手运动的LI值可反映两侧大脑半球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过程中各自功能重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偏侧化指数 脑梗死 手运动 康复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脊髓炎六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文浩 崔刘福 +9 位作者 舒荣 王守红 宋海澄 韩依轩 于萍 王健 王洁蕊 袁伟 刘白鹭 李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9,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SEE合并不同类型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LE合并脊髓炎(横贾性脊髓炎和纵向性脊髓炎各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0... 目的分析SEE合并不同类型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LE合并脊髓炎(横贾性脊髓炎和纵向性脊髓炎各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0~52岁,平均(38±12)岁;SLE病程为1个月至5年,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下肢乏力,3例纵向性脊髓炎中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脊髓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胸髓受累1例,颈髓受累1例,腰髓受累1例,3例纵向性脊髓炎患者受累节段均超过4个脊髓节段。3例患者脑脊液葡萄糖减低,2例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2例接受氟美松+甲氨蝶呤鞘内注射,2例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经治疗后,3例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恢复较好,3例纵向性脊髓炎患者中1例无效,2例短期复发。结论SLE脊髓炎存在横贯性和纵向性2种类型;纵向性脊髓炎以神经系统首发多见,抗心磷脂抗体和脑脊液葡萄糖减低与之相关;常规治疗在纵向性脊髓炎中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脊髓炎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及内嗅皮质体积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亚杰 于泽洋 +3 位作者 刘业松 赵艳生 王小洁 门秀丽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0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内嗅皮质体积,探讨MRI测量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对诊断MCI及A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住院及门诊体检者中筛选MCI者42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者38例(AD组)...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内嗅皮质体积,探讨MRI测量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对诊断MCI及A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住院及门诊体检者中筛选MCI者42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者38例(AD组),认知功能正常(NC)者42例(NC组),进行一般情况检查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应用MRI测量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并分析其与简易智力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CI组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分别为(6.29±1.13) cm3和(2.71 ±0.51) cm3;显著小于NC组的(7.01 ±0.92)cm3和(3.12±0.34) cm3(P均<0.05),AD组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分别为(5.10±1.07) cm3和(2.09±0.68)cm3,与NC组相比明显减小(P均<0.01),和MCI组相比AD组海马、内嗅皮质体积明显缩小(P均<0.01).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正相关(r =0.770,P<0.01),内嗅皮质体积与MMSE正相关(r=0.811,P<0.01),海马体积与MoCA评分正相关(r=0.810,P<0.01),内嗅皮质体积与MoCA正相关(r=0.842,P<0.01).结论 内嗅皮质和海马体积萎缩与认知障碍和AD密切相关,MRI测量内嗅皮质和海马体积对MCI与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海马 内嗅皮质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萍淑 郑慧 +4 位作者 徐斌 李鑫 王卓 赵艳生 元小冬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2019年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4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2019年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4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5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112例。同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宗氏焦虑、宗氏抑郁量表测评和脑事件相关电位P3a和P3b检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s(逐步法)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认知正常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占比吸烟者分别为20.00%(20/100)、38.07%(134/352)、46.42%(52/112);饮酒者分别为18.00%(18/100)、33.24%(117/352)、33.93%(38/112);高血压分别为38.00%(38/100)、58.24%(205/352)、59.82%(67/1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别为19.00%(19/100)、34.00%(120/352)、68.75%(77/1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6、7.91、11.86、54.57,P<0.001、P=0.019、P=0.003、P<0.001)。3组视觉P3b波群N2峰潜伏期CZ导联分别为(271.48±40.65)、(285.67±44.08)、(290.57±68.41)ms,PZ导联分别为(276.70±50.92)、(287.86±43.28)、(312.16±62.75)ms;P3b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392.67±42.50)、(405.82±52.43)、(410.34±64.27)ms,CZ导联分别为(395.04±42.44)、(412.51±55.86)、(433.28±66.32)ms,PZ导联分别为(398.24±40.93)、(411.17±49.48)、(435.78±67.69)ms;N2波幅CZ导联分别为(-3.99±2.81)、(-3.60±3.00)、(-2.70±2.37)μV,PZ导联分别为(-3.18±2.69)、(-2.91±2.62)、(-1.87±2.89)μV;P3b波幅FZ导联分别为5.27(3.27,7.40)、4.21(2.31,6.49)、3.12(1.61,5.08)μV,CZ导联分别为4.81(2.78,6.71)、4.15(2.76,6.16)、3.51(1.75,5.15)μV,PZ导联分别为5.17(3.03,6.97)、4.40(2.89,6.12)、3.43(1.52,5.34)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14.49、3.95、11.73、14.06、5.66、3.57,H值分别为18.23、10.33、18.25,P值分别为0.027、<0.001、0.025、<0.001、<0.001、0.004、0.042、<0.001、0.006、<0.001)。视觉P3a波群N2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265.00(256.00,286.00)、277.00(260.00,300.00)、282.00(270.00,304.00)ms,CZ导联分别为274.00(255.00,305.00)、285.00(262.00,329.00)、293.50(270.00,346.00)ms;P3a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413.83±49.58)、(429.83±55.38)、(449.04±54.79)ms,CZ导联分别为(441.53±61.78)、(457.12±69.29)、(460.23±72.24)ms,PZ导联分别为(430.14±54.53)、(462.31±69.2)、(470.02±74.92)ms;N2波幅FZ导联分别为(-6.34±3.13)、(-5.72±2.96)、(-4.92±2.05)μV;P3a波幅FZ导联分别为4.00(2.28,5.55)、3.15(2.14,4.91)、2.80(2.19,4.19)μV,CZ导联分别为3.37(1.98,4.66)、2.73(1.70,3.97)、2.41(1.64,3.45)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3.92、8.65、9.17、10.02,F值分别为8.18、6.33、10.73、4.62,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0.007、<0.001、0.002、<0.001、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饮酒、视觉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MMS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04、1.01、0.76、1.51,95%CI分别为0.00~0.30、1.00~1.03、0.59~0.97、1.08~2.10,P值分别为0.002、0.007、0.029、0.016)。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事件相关电位P3b和P3a波群的内源性心理认知电位N2、P3b、P3a峰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同时这些认知电位随临床认知障碍的发生,其峰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减低更加明显。饮酒、视觉P3b波群的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B P3A
原文传递
小脑在视觉P300认知电位早期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20
作者 张萍淑 段丽琴 +1 位作者 王卓 元小冬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601-1605,1610,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在视觉P300认知电位早期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经临床脑核磁共振检查均正常的志愿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Neuroscan64导联脑电采集系统进行事件相关视觉认知电位P300检测,溯源分析观察早期成分P... 目的探讨小脑在视觉P300认知电位早期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经临床脑核磁共振检查均正常的志愿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Neuroscan64导联脑电采集系统进行事件相关视觉认知电位P300检测,溯源分析观察早期成分P1和N1波的移动偶极子活动源的运行轨迹和最佳偶极子活动源定位。结果视觉认知电位P300的P1和N1波溯源可释方差分别为96.78%和99.06%,分别有移动偶极子2个(命名为P1A、P1B)和3个(命名为N1A、N1B、N1C)。P1A是经左后扣带回和左、右楔前叶以及右楔叶等连接右小脑山顶、小脑舌、小脑扁桃体的信息加工过程。P1B是左舌回、左右楔叶、左右后扣带回连接左小脑山顶、左海马旁回、左颞中回的信息加工过程。P1A、P1B最佳偶极子分别定位于左、右侧后扣带回。N1A是右侧小脑下半月小叶建联两侧大脑和多个小脑部位形成的信息传导环路。N1B是左侧楔叶、楔前叶到达两侧小脑与大脑半球建联,再到右侧小脑山顶部的过程。N1C是从左海马旁回至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广泛连接的传导过程。N1A、N1B、N1C最佳偶极子分别位于右侧小脑山坡、右小脑山坡中间带核外结构、左侧小脑山坡。结论视觉认知电位P300早期成分P1和N1的形成是双侧大脑半球联合小脑,特别是小脑后叶参与为主的神经网络信息传导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溯源 移动偶极子 神经反馈环路 视觉P300认知电位 早期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