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质网应激干预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钱琳琳 张萍淑 +3 位作者 孟燕 张利平 乔思佳 元小冬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内环境稳定是内质网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氧化应激反应、同型半胱氨酸增加、Ca^(2+)稳态失衡引发内质网应激(ERS)。ERS包括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超负荷反应、胆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目前发现经内质网途径引发的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 内环境稳定是内质网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氧化应激反应、同型半胱氨酸增加、Ca^(2+)稳态失衡引发内质网应激(ERS)。ERS包括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超负荷反应、胆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目前发现经内质网途径引发的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存在关系。近年来,ERS途径引发细胞凋亡成为医学科研热点,研究ERS、细胞凋亡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干预 细胞凋亡 衣霉素 salubrinal
下载PDF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思佳 钱琳琳 +2 位作者 元小冬 张萍淑 刘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7期349-352,共4页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是神经元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囊泡内吞作用模式可分为网格蛋白介导内吞、Kissandrun、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超速内吞。囊泡内吞作用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回收过程,但多种因素造成的内吞缺陷会...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作用是神经元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囊泡内吞作用模式可分为网格蛋白介导内吞、Kissandrun、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超速内吞。囊泡内吞作用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回收过程,但多种因素造成的内吞缺陷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针对这种机制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热点,干预内吞作用或可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突触 囊泡内吞 网格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电镜
下载PDF
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孟燕 张利平 +2 位作者 元小冬 钱琳琳 张萍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2期82-85,共4页
来源于中胚层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基质细胞(ADSC)具有自我修复和多向分化能力。β-琉基乙醇、丁基羟基茴香醚等化学试剂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细胞生长因子均能诱导AD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ADSC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相关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 来源于中胚层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基质细胞(ADSC)具有自我修复和多向分化能力。β-琉基乙醇、丁基羟基茴香醚等化学试剂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细胞生长因子均能诱导AD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ADSC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相关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将对ASDC生物学特性、神经分化、诱导后细胞功能的研究以及体内应用情况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煤炭矿井救援队员情感状态与昼夜生物节律及警觉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萍淑 马英 +4 位作者 乔思佳 邓红亮 刘妍 李佳慧 元小冬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了解煤炭矿井救援队员情感状态与昼夜生物节律及警觉度变化情况。方法:调查煤炭矿井救援队队员102名,收集有效调查量表问卷、昼夜生物节律和警觉度数据95份,均为男性;年龄27~59(37.2±7.0)岁。应用宗氏焦虑(SAS)、宗氏抑郁(SDS... 目的:了解煤炭矿井救援队员情感状态与昼夜生物节律及警觉度变化情况。方法:调查煤炭矿井救援队队员102名,收集有效调查量表问卷、昼夜生物节律和警觉度数据95份,均为男性;年龄27~59(37.2±7.0)岁。应用宗氏焦虑(SAS)、宗氏抑郁(SDS)以及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定受试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近一个月睡眠质量;体动记录仪观察昼夜生物节律指标:日间稳定性(IS)和昼夜变异性(IV),以及夜间睡眠节律;心理运动警觉预警(PVT)评定受试者警觉预警的反应能力。结果:95名救援队员以有无焦虑和抑郁倾向的情感状态分组,其中,无焦虑、抑郁情感状态正常组68人(71.58%);有焦虑、抑郁倾向情感状态异常组27人(28.42%),包括单纯焦虑状态5人(5.26%)、单纯抑郁状态17人(17.89%)、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共存5人(5.26%)。情感状态正常组、情感状态异常组的BMI分别为(24.52±2.98)、(26.32±3.47);收缩期血压分别为(113.81±14.17)mmHg、(122.04±16.0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2.454;P<0.05)。POMS,情感状态正常组良好67人(98.53%)、一般1人(1.47%);情感状态异常组良好24人(88.89%)、一般3人(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13.466,P<0.001)。IS得分为0~1分者,情感状态正常组68人(100%),情感状态异常组27人(100%)。IV得分,情感状态正常组0~1分43人(63.24%)、>1分25人(36.76%);情感状态异常组0~1分15人(55.56%)、>1分12人(4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5)。PSQI评分等级,情感状态正常组很好38人(55.88%)、中等26人(38.24%)、较差4人(5.88%);情感状态异常组很好10人(37.04%)、中等10人(37.04%)、较差7人(25.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11.219,P<0.001)。情感状态正常组和情感状态异常组,夜间主观睡眠时间分别为(385.09±46.26)min、(354.61±45.03)min;实际睡眠时间分别为(309.61±42.84)min、(285.71±42.3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2,2.065;P<0.05)。PVT点击平均反应时间,情感状态正常组和情感状态异常组分别为(529.82±90.36)ms、(608.91±211.07)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结论:煤炭矿井救援队员情感状态异常时心境状态一般比率明显增高,表现为消极情绪增高、积极情绪减低,该特殊职业群体昼夜变异性有较高程度的易破碎和易变率,情感状态异常时睡眠质量易减退,以及反映持续注意力和警觉能力的心理运动警觉预警反应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井 救援队员 情感状态 昼夜生物节律 睡眠节律 警觉度
下载PDF
丁苯酞对脂肪源性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
5
作者 陆艳卉 李斌 +3 位作者 王彦 周桂娟 纪茹英 元小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37-345,共9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来源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12月。脂肪基质细胞在β-巯基乙醇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诱导后细胞分为未加丁苯酞组和加丁苯酞组,每组记录诱导1h、3h、5h、8h四个...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来源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12月。脂肪基质细胞在β-巯基乙醇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诱导后细胞分为未加丁苯酞组和加丁苯酞组,每组记录诱导1h、3h、5h、8h四个时间点。未加丁苯酞组与加丁苯酞组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SE、NF-200、GFAP、caspase-3,MTT检测神经元细胞的生长曲线,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未加丁苯酞组及加丁苯酞组诱导后ADSC均呈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电镜下一些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回缩,胞核表面不光滑,核膜回缩、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线粒体膜断裂。两组神经元细胞NSE、NF-200表达为阳性。未加丁苯酞组NF-200及NSE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诱导5h达高峰,NSE及NF-200诱导8h与5h相比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加丁苯酞组NF-200及NSE诱导8h达高峰,NSE诱导8h与5h相比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加丁苯酞组NF-200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NSE及NF-200四个时间点两组之间P<0.05。GFAP表达为阴性。Caspase-3在二组中,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8h达高峰,且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和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TUNEL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8h达高峰,两组中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诱导1h时两组之间比较P>0.05,诱导3h、5h、8h两组之间比较P<0.05。二组MTT随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未加丁苯酞组诱导3h与5h相比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加入丁苯酞组诱导后各时间点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是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丁苯酞对诱导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成人ADSC 诱导分化 神经元
原文传递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脑侧支循环血流代偿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萍淑 吴小英 +4 位作者 宋婧源 孟燕 钱琳琳 张健 元小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的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和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单侧EICAO患者96例,其中左侧EICAO 46例和右侧EICAO 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前交通动脉(AC...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的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和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单侧EICAO患者96例,其中左侧EICAO 46例和右侧EICAO 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OA)侧支循环血管开放率、远端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头颅MRI检查MCA供血区脑梗死灶发病率。结果左侧与右侧EICAO的ACOA开放率(63.04%vs 60.00%),PCOA开放率(60.87%vs 66.00%)无明显差异(P>0.05),OA开放率有明显差异(69.57%vs 56.00%,P=0.040)。左和右侧EICAO患者患侧MCA的Vs、Vd和Vm均明显低于健侧(P<0.05,P<0.01)。侧支循环单支开放、双支开放和3支开放脑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vs 61.36%vs 45.00%,P=0.002)。结论 EICAO患者有不同程度的ACOA、PCOA和OA侧支循环开放,但患侧MCA供血区仍然易发低灌注性脑缺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血流动力学 脑梗死
下载PDF
眼动脉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萍淑 元小冬 +5 位作者 钱琳琳 吴小英 吕淑娟 陶莉 张健 王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为右利手,其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6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观察颅脑MRI中脑梗死和临床眼部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96例患者中OA侧支循环开放60例(62.50%),OA侧支循环未开放36例(3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OA侧支循环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52例(8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36例(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47,P=0.001)。MCA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P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A供血区有脑梗死灶者,OA侧支循环开放组34例(5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24例(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2,P=0.145)。眼部缺血体征,OA侧支循环开放组11例(18.33%),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9例(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2,P=0.228)。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可通过启动OA侧支循环,弥补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衰减引起的部分血流灌注不足,但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依然有限,仍然具有较高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和一定程度的眼部缺血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眼动脉 侧支循环 脑血流 脑梗死
下载PDF
转椅试验对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萍淑 侯秀香 +3 位作者 钱琳琳 王京 张健 元小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观察转椅旋转试验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146例,分为双向旋转异常组18例、向左旋转异常组67例、向右旋转异常组6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在半暗室环境中,应用视频眼震图检测仪... 目的观察转椅旋转试验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146例,分为双向旋转异常组18例、向左旋转异常组67例、向右旋转异常组6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在半暗室环境中,应用视频眼震图检测仪观察转椅旋转急停试验检测指标增益、时间常数、增益不对称比、时间常数不对称比的变化情况。结果向左旋转时,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向右旋转异常组的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右旋转时,向右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向左旋转时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向右旋转时(P<0.01);向右旋转异常组向右旋转时增益低于向左旋转时(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向右旋转异常组的增益不对称比和时间常数不对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椅右转增益、转椅增益不对称比是周围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转椅旋转试验能够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可以提供前庭系统受损后的动态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转椅旋转试验 前庭功能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躯体感觉变化特征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萍淑 吕淑娟 +3 位作者 欧亚 钱琳琳 乔思佳 元小冬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脑梗死患者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整体急性MCA供血区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脑梗死患者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整体急性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共62例,进行回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66.7±10.9)岁,年龄范围(33.0~85.0)岁。依据脑梗死侧别进行分组,其中左侧MCA脑梗死组37例,右侧MCA脑梗死组25例。入院48 h内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双上肢SEP,记录大脑皮质电位N20、P25、N35各波的峰潜伏期、波幅、电活动波形出现情况。结果左、右侧MCA脑梗死组,病灶对侧肢体SEP检测结果分别为正中神经正常1例(2.70%)、5例(20.00%),异常36例(97.30%)、20例(80.00%);两组间正中神经异常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7,P<0.001)。尺神经正常3例(8.11%)、4例(16.00%),异常34例(91.89%)、21例(84.00%);两组间尺神经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0,P=0.128)。左、右侧MCA脑梗死组SEP异常结果中各波峰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分别为正中神经34例(60.71%)、尺神经33例(60.00%),电活动波形消失分别为正中神经22例(39.29%)、尺神经22例(40.00%)。波峰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电活动波形消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885)。左、右侧MCA脑梗死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e of Health Storke Scale,NIHSS)评分,中度及以上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为34例(91.89%)、19例(76.00%)。其中电活动波形消失分别为正中神经18例(52.94%)、4例(21.05%);尺神经18例(52.94%)、4例(21.05%)。中度及中度以上神经功能损伤患者SEP电活动波形消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613、20.613,P均<0.001)。结论MCA脑梗死病灶所支配的对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EP明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N20、P25、N35各波峰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明显降低与SEP电活动波形消失,且患肢SEP各波形电活动消失仅发生于中度及以上神经功能损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Bax/Bcl-2蛋白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丽 欧亚 +1 位作者 元小冬 张萍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4982-4987,共6页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能够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丧失的重大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脂肪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有望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目的:探究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能够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丧失的重大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脂肪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有望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目的:探究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研究诱导过程中是否存在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48 h及7,14,21 d时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细胞色素C及Caspase-3的表达,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诱导48 h及7,14,21 d时均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诱导7 d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达到高峰期(P<0.05),诱导14 d与诱导7 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②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Bax、细胞色素C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至诱导14 d时达到高峰(P<0.05);而Bcl-2的表达水平则逐渐降低,至诱导14 d时达到最低(P<0.05);③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小体及线粒体损伤变化;④结果可见,脂肪基质细胞在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第7-14天时处于最佳的存活和分化状态。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过程中,Bcl-2抑制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Bax的促凋亡作用逐渐增强,细胞色素C通过受损的线粒体释放到胞浆中,从而引发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细胞 诱导 分化 星形胶质细胞 线粒体 凋亡 蛋白
下载PDF
小脑参与脑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慧 元小冬 +3 位作者 张萍淑 钱琳琳 乔思佳 刘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8,共3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脑参与认知加工,包括注意转换,语言,图像,决策和推理以及认知控制[1-2]。大脑-小脑环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Keser等[3]研究证明,大脑-小脑环路的存在表明皮质-脑桥-小脑途径和齿状核-红核-丘脑-皮质途径的作用是调节自... 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脑参与认知加工,包括注意转换,语言,图像,决策和推理以及认知控制[1-2]。大脑-小脑环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Keser等[3]研究证明,大脑-小脑环路的存在表明皮质-脑桥-小脑途径和齿状核-红核-丘脑-皮质途径的作用是调节自愿运动和运动计划的执行,以及高级认知、视觉和听觉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RP)可以毫秒级精确描述不同时间进程的认知加工强度及其脑区分布,是探讨大脑认知加工时间进程特征的理想工具[4]。ERP是大脑结构在特定事件或刺激下产生的极小电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诱发电位 认知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特殊作息职业群体生物节律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鑫 元小冬 +2 位作者 郑慧 赵营 张萍淑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年第3期356-360,366,共6页
特殊职业群体作息时间不规律,可导致内源性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睡眠问题及多种躯体疾病。目前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但对于产生原因(如基因、行为模式等)及调控治疗缺乏相应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创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 特殊职业群体作息时间不规律,可导致内源性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睡眠问题及多种躯体疾病。目前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但对于产生原因(如基因、行为模式等)及调控治疗缺乏相应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创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预防治疗体系,通过检测睡眠-觉醒周期、褪黑素、生物钟基因等,较早地筛查出生物节律紊乱的作业人员,利用基因调控、心理行为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修复,以利于维持作业人员心身健康,保证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睡眠 特殊作息 职业群体 心身健康 昼夜节律 生物钟 基因调控
原文传递
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萍淑 吴小英 +3 位作者 钱琳琳 乔思佳 刘妍 元小冬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EICAO)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的96例慢性单侧EICAO患者作为病例组(EICAO组),另选取30例... 目的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EICAO)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的96例慢性单侧EICAO患者作为病例组(EICAO组),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Ⅰ级侧支循环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Ⅱ级侧支循环的眼动脉、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率以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结果左、右侧EICAO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86.96%(40/46)、96.00%(48/50),Ⅱ级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78.26%(36/46)、88.00%(44/50),两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Ⅱ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4,P=0.060)。左、右EICAO组的左、右侧分别与对照组同侧相比较,颈总动脉的Vm[左侧EICAO组左侧:(24.08±9.25) cm/s,对照组左侧:(32.52±3.28) cm/s,P<0.01;右侧EICAO组右侧:(22.20±5.51) cm/s,对照组右侧:(31.58±3.35) cm/s,P<0.01]、颈内动脉终末段(the end-carotid artery end stage,TICA)的搏动指数[左EICAO组左侧:0.78±0.17,对照组左侧:0.92±0.08,P<0.01;右EICAO组右侧:0.75±0.19,对照组右侧:0.91±0.10,P<0.01]、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Vm[左EICAO组左侧:(40.29±20.61) cm/s,对照组左侧:(55.72±5.60) cm/s,P<0.01;右EICAO组右侧:(37.10±19.70) cm/s,对照组右侧:(53.70±6.28) cm/s,P<0.01]、MCA的搏动指数[左EICAO组左侧:(0.74±0.19),对照组左侧:(0.87±0.10),P<0.01;右EICAO组右侧:(0.69±0.23),对照组右侧:(0.90±0.08), 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受损NIHSS评分:左侧EICAO组正常17.39%(8/46)、轻度39.13%(18/46)、中度30.44%(14/46)、中重度13.04%(6/46);右侧EICAO组正常18.00%(9/50)、轻度54.00%(27/50)、中度24.00%(12/50)、中重度4.00%(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同侧颈总动脉及其远端大脑中动脉呈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状态,并可伴有神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萍淑 侯秀香 +4 位作者 周立富 朱旭红 钱琳琳 元小冬 王京 《中国综合临床》 2018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前庭眼动系统和前庭骨髓反射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 静态平衡姿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