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文浩 刘宁 +5 位作者 袁伟 朱丽媛 舒荣 宋海澄 于萍 崔刘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8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0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既往史、空腹血糖、血尿酸...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0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既往史、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瓜氨酸肽抗体、吸烟等,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35 ~ 59岁人群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进行危险度评估.结果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吸烟比例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10)岁比(51±10)岁、87.1%(54/62)比12.4%(22/178)、(276±79) μmol/L比(234±66) μmol/L,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6.7%(64/240)、11.7%(28/240)、35.4% (85/240)、25.4%(61/240)、13.3%(32/240)、4.2% (10/240)、4.6% (11/240);总吸烟率为31.7% (76/240),超重率为59.2%(142/240).42.5%(102/240)患者有≥3个危险因素,其中男性该比例高于女性该比例[54.8%(34/62)比38.2%(68/178),P<0.05],各年龄段危险因素的聚集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处于中危及以上的检出率为6.9%(11/160);除55 ~ 59岁年龄段男性患者外,其余患者ICVD危险度均高于各年龄段绝对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35~ 59岁人群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寰枢椎受累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的重要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娜 杨文浩 +7 位作者 杨文芳 刘白鹭 韩依轩 宋海澄 于萍 袁伟 崔刘福 舒荣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并发寰枢椎关节受累的临床特点,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寰枢椎受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40例R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片和寰枢椎MRI检查,根据有无...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并发寰枢椎关节受累的临床特点,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寰枢椎受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40例R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片和寰枢椎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受累分为2组。收集RA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资料,比较RA寰枢椎受累组和无寰枢椎受累组上述数据的差异,分析X线和MRI对于寰枢椎受累诊断的优缺点。结果 40例RA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12例,寰枢椎受累组16例,无寰枢椎受累组24例。16例寰枢椎受累组患者中4例为早期RA患者;MRI检查发现寰枢椎半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7例(43.75%),血管翳10例(62.50%);颈椎X线检查,仅6例提示寰枢椎有病变,均为AAS。寰枢椎受累组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无寰枢椎受累组[(20.89±3.01)kg/m^2vs.(24.31±3.29)kg/m^2,P=0.011]。与无寰枢椎受累组比较,RA寰枢椎受累组的病程[(167.69±171.73)月vs.(130.75±171.05)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9.40±35.95)mm/h vs.(51.88±30.25)mm/h]、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38.97±42.34)mg/L vs.(32.97±37.26)mg/L]、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5.96±1.86)vs.(5.55±1.70)]的平均水平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受累组RA患者骨侵蚀情况明显高于无寰枢椎受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7,P<0.05)。结论 RA早期即可出现寰枢椎病变,外周关节破坏严重的RA患者更容易出现寰枢椎受累,MRI在RA寰枢椎受累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寰枢椎关节 颈椎受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M-1、IL-10和hs-CRP表达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高利常 安新 +2 位作者 佟艳艳 袁宝军 刘白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6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RA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5例RA患者和76例对照组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sICAM-1、IL-10水平,...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RA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5例RA患者和76例对照组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sICAM-1、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组和活动期组血清sICAM-1、IL-10、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sICAM-1、hs-CRP水平与抗CCP抗体、RF、ESR、DAS28等呈正相关(P<0.01),IL-10与ESR呈正相关。结论 sICAM-1、IL-10、hs-CRP在RA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0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体会
4
作者 朱丽媛 李玉卿 杨文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227-227,228,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未接受积极治疗,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劳动能力丧失,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托珠单抗)是一种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未接受积极治疗,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劳动能力丧失,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托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的白介素-6(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在RA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且对etnercept、infliximab等TNF-α抑制剂应答较差的患者仍有明显疗效[2]。白介素-6受体抗体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克隆抗体 INFLIXIMAB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节畸形 生物制剂 人源性 劳动能力
下载PDF
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白鹭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5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MRI诊断对于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已确诊,观察患者的MRI检查中各类征象以及其诊断作用。结果 108例患者中,在以对称性滑膜强化或增厚为诊断依... 目的分析MRI诊断对于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已确诊,观察患者的MRI检查中各类征象以及其诊断作用。结果 108例患者中,在以对称性滑膜强化或增厚为诊断依据时,其诊断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6.4%、准确性为85.5%。结论 MRI检查可以作为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标准,能较好分辨出类风湿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MRI 手腕部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患者发病形式及就诊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星昀 刘燕鹰 +6 位作者 孙学娟 于萍 刘爽 付美艳 刘栩 任立敏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了解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的起病形式和就诊行为现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IgG4RD患者进行调查,其中资料完整者100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 目的:了解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的起病形式和就诊行为现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IgG4RD患者进行调查,其中资料完整者100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就诊过程及患病对工作的影响等。结果:本组IgG4R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 51±12. 9)岁,男女患病比为1∶0. 75,女性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男性(P <0. 001)。IgG4RD患者常见受累器官比例依次是颌下腺69%、泪腺59%、胰腺28%、腮腺28%,女性患者泪腺受累较多(P <0. 05)。62%的患者合并有过敏性疾病。IgG4RD患者首诊科室主要为普通外科(9/100)、口腔及颌面外科(17/100)、风湿免疫科(16/100),确诊科室集中在风湿免疫科(67/100)、口腔颌面外科(16/100)和消化内科(7/100)。2010年后发病的患者平均发病到确诊月数较2010年前显著降低(P <0. 01)。未明确诊断前接受过手术的患者有43例,首诊于外科的患者更易接受手术(P <0. 01)。18%的患者因患病影响了工作。结论:IgG4RD女性患者并不少见,且发病年龄多早于男性,唾液腺、泪腺为最常见受累器官,且多为首发。过敏性疾病为IgG4RD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漏诊、误诊普遍,近半数患者在诊断前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延误诊断的情况略有改善,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免疫球蛋白G 体征和症状 就诊行为特征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液中DNase Ⅰ活性检测及与炎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夏雨 杨文芳 +4 位作者 张思功 赵琴 梁丽君 王鑫 沈海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方法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DNaseⅠ活性以及27例RA患者和38例其他炎症性关节炎患者滑液(SF)DNaseⅠ活性,Pico Green试剂...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方法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DNaseⅠ活性以及27例RA患者和38例其他炎症性关节炎患者滑液(SF)DNaseⅠ活性,Pico Green试剂盒测定游离DNA(cf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DNaseⅠ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65±0.1436)U/m L vs(0.4289±0.1976)U/m L,P<0.001];血清DNaseⅠ活性与ESR(r=-0.2862,P=0.0122)、CRP(r=-0.2790,P=0.0184)和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7,P=0.011)呈负相关。SF DNaseⅠ活性在RA、强直性脊柱炎组和痛风性关节炎组中几乎都是阴性的。RA组患者SF cf DNA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组患者[(100.81±142.98)μg/m L vs(18.98±31.40)μg/m L,P=0.002];与强直性脊柱炎组(45.85±47.67μg/m L,P=0.428)和痛风性关节炎组(162.95±97.49μg/m L,P=0.132)无显著性差异;炎症性关节炎患者SF cf DNA水平与ESR(r=0.4106,P=0.0116)和CRP(r=0.5747,P=0.000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Nase I活性受损可能是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形成增强的原因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DNA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性事件与血浆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水平的关联性
8
作者 杨静 刘宁 +3 位作者 崔刘福 舒荣 徐爱刚 杨文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PE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4月于开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SLE患者14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以及血栓性...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PE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4月于开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SLE患者14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以及血栓性事件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PEV。比较合并和未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之间血浆PEV水平,并进一步将144例SLE患者分为高水平PEV组(PEV≥300.48个/μL)和低水平PEV组(PEV<300.48个/μL),比较不同PEV水平组间血栓性事件发生情况和凝血指标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PEV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PEV与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结果]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血浆PEV水平高于无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306.65(150.98,342.75)个/μL比227.04(178.23,281.36)个/μL,P<0.01]。与低水平PEV组比较,高水平PEV组血栓性事件发生率更高(38.29%比20.6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EV与SL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799、0.6044,P=0.001、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PEV与SLE患者总血栓性事件、动脉血栓性事件显著相关(OR=1.78、2.23,P<0.001、0.019),但与静脉血栓性事件的相关性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血浆PEV水平增高,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事件相关,可能是SLE患者动脉血栓性事件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 血栓性事件
下载PDF
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朱丽媛 杨文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资料,并总结文献报道的15例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18例患儿中皮肤和肾脏病理资料完整者16例,平均年龄11.22岁,男女比例为2∶16;10例... 目的:分析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资料,并总结文献报道的15例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18例患儿中皮肤和肾脏病理资料完整者16例,平均年龄11.22岁,男女比例为2∶16;10例以皮肤大疱首发,12例大疱发生在狼疮肾炎之前;12例合并发热、9例合并口腔溃疡,14例出现贫血。所有病例ANA阳性,13例存在3种及以上血清自身抗体。皮肤病理特点为基底膜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沉积,10例24 h尿蛋白≥1.5 g;16例患儿具有肾脏病理资料,其中Ⅴ型狼疮肾炎7例、Ⅳ型狼疮肾炎6例、Ⅲ型狼疮肾炎3例。氨苯砜对皮损有效,免疫抑制剂可减少大疱复发,利妥昔单抗和贝利尤单抗治疗对于难治性患儿可能有效。结论:多系统性受累、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和狼疮肾炎是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预后,抗B细胞治疗可作为难治性病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特点 儿童
下载PDF
帕利哌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狄丽丽 刘海净 +2 位作者 李超 付玉忠 王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分析帕利哌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ERP-N400)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36例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分析帕利哌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ERP-N400)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36例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帕利哌酮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3.0 mg/d,1周内逐渐追加至6.0~12.0 mg/d;观察组采用帕利哌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6.0 mg/d,最大剂量为12.0 g/d,疗程均3个月。统计两组血清BDNF水平、ERP-N400数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中文版评分、社会功能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BDNF水平、MCCB评分、PS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水平、MCCB评分、PSP评分分别为(44.13±9.38)ng/mL、(51.51±4.67)分、(74.21±5.88)分,均高于对照组[(33.22±9.28)ng/mL、(48.83±5.11)分、(65.94±4.80)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RP-N4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ERP-N400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P-N400潜伏期、ERP-N400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8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0.8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有助于提高BDNF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 养血清脑颗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非肥胖人群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苏阿芳 朱国玲 +9 位作者 张云水 陈朔华 赵秀娟 杨文浩 王银洁 王凤飞 辛英瑛 吴寿岭 张杰 蒋晓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03-220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风险增加,而肥胖患者常伴有空腹血糖(FPG)异常,FPG是否独立增加AP的发病风险尚存在争议,且国内外关于非肥胖人群FPG与AP发病风险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探究开滦研究队列中非肥胖人群基线FPG水平... 背景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风险增加,而肥胖患者常伴有空腹血糖(FPG)异常,FPG是否独立增加AP的发病风险尚存在争议,且国内外关于非肥胖人群FPG与AP发病风险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探究开滦研究队列中非肥胖人群基线FPG水平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2009年首次在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10家医院完成体检的开滦研究队列非肥胖人群1025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数据、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将研究对象按FPG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一分位组(Q1组,FPG≤4.66 mmol/L,n=25929),第二分位组(Q2组,4.66 mmol/L≤FPG<5.10 mmol/L,n=25797),第三分位组(Q3组,5.10 mmol/L≤FPG<5.67 mmol/L,n=25162),第四分位组(Q4组,FPG≥5.67 mmol/L,n=25624)。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生存曲线图,计算不同FPG水平分组非肥胖人群AP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影响因素及不同FPG水平分组与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2.8±2.4)年,累计发生AP 320例,AP的发病密度为2.44例/万人年,4组非肥胖人群AP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1.02,95%CI(1.01,1.03),P=0.001〕、高三酰甘油(TG)水平〔HR=1.22,95%CI(1.13,1.30),P<0.001〕、有胆石症病史〔HR=2.79,95%CI(1.88,4.13),P<0.001〕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9年〔HR=0.65,95%CI(0.47,0.90),P<0.001〕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保护因素;Q4组新发AP的HR为1.40〔95%CI(1.02,1.92),P=0.038〕。剔除应用降糖药人群后,结论未发生改变,Q4组新发AP的HR为1.40〔95%CI(1.02,1.92),P=0.036〕。结论高龄、高TG水平、有胆石症病史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9年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保护因素。在非肥胖人群中,当FPG≥5.67 mmol/L时AP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空腹血糖 发病率 发病风险 非肥胖人群 影响因素分析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开滦研究人群全血铁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12
作者 王洁蕊 朱保杰 +6 位作者 王丽 石慧婧 崔刘福 舒荣 宋海澄 徐爱刚 张艳淑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人群全血铁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为早期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林西医院、马家沟医院、荆各庄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且完成全血铁检测的开滦集团在职和离退休职工...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人群全血铁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为早期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林西医院、马家沟医院、荆各庄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且完成全血铁检测的开滦集团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3 579人。按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2 983例)和高尿酸血症组(59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全血铁(按照三分位分为Q1~Q3三个亚层)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并分析不同年龄对全血铁与高尿酸血症关联的影响。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全血铁[(464.73±104.05)mg/L]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420.96±109.6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与全血铁Q1组相比,全血铁Q3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OR值(95%CI)为1.989(1.487~2.661)。在<60岁的研究对象中,与全血铁Q1组相比,全血铁Q3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OR值(95%CI)为2.304(1.539~3.450);而在≥60岁的研究对象中,与全血铁Q1组相比,全血铁Q3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OR值(95%CI)为1.269(0.818~1.969)。在敏感性分析中,与全血铁Q1组相比,全血铁Q3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OR值(95%CI)为2.018(1.499~2.716)。结论 较高的全血铁水平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相关,且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全血铁 开滦研究人群
原文传递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洁蕊 舒荣 +5 位作者 石慧婧 刘白鹭 李娜 杨文芳 胡玉琴 韩依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ILD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9例抗MDA5抗体阳性DM-ILD(4例幸存者、5例死...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ILD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9例抗MDA5抗体阳性DM-ILD(4例幸存者、5例死亡)和9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ILD,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采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Cox回归分析确定抗MDA5抗体相关ILD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ARS-ILD患者相比,MDA5-ILD患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铁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 <0.05)。4例存活患者和5例死亡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CADM发生比例、肌酸激酶(CK)、KL-6、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T、GGT、C反应蛋白(CRP)和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混杂因素后,铁蛋白水平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不相关。结论抗MDA5抗体是早期诊断DM合并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重要指标。尚不能证明铁蛋白水平与抗MDA5抗体阳性ILD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疾病 间质性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铁蛋白 巨噬细胞活化
下载PDF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铁蛋白与疾病活动度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洁蕊 崔刘福 +2 位作者 舒荣 宋海澄 王强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例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合并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2例CADM合并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目的通过分析2例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合并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2例CADM合并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死亡原因。结果 2例CADM合并RP-ILD死亡病例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结果均阳性,入院时2例患者的SF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但胸部CT仅提示散在炎症。随着患者的呼吸情况逐渐加重,SF水平进行性升高,胸部影像学表现进展,给予激素、他克莫司及环磷酰胺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2例患者分别于发病66 d、61 d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高SF水平反映了抗MDA5抗体相关的DM患者ILD的病情恶化。在判断疾病的进展方面,SF水平比胸部CT检查具有更早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疾病 间质性 临床无肌病性 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铁蛋白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海澄 宋丁 +9 位作者 于萍 王健 王洁蕊 舒荣 韩依轩 杨文浩 袁伟 刘白鹭 李娜 崔刘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4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寻找治疗AS新靶点。方法本研究纳入50名AS患者,其中30例为初诊未治疗活动期患者,20例为治疗三个月稳定期患者。从同...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寻找治疗AS新靶点。方法本研究纳入50名AS患者,其中30例为初诊未治疗活动期患者,20例为治疗三个月稳定期患者。从同地区选取性别、年龄和种族与疾病组配对的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通过ELISA方法测定不同组别的血清HMGB1与TNFα的表达,检测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HMGB1与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AS患者HMGB1与TNFα变化以及其与炎性指标、AS躯体功能指数BASFI和AS活动性指数BASD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稳定期较活动期患者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均与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ASFI、BASDAI呈正相关;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AS中HMGB1与TNFα的表达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正相关,且两种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HMGB1在AS的发病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CXCL166、RF、MMP-9以及TIMP-1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健 石慧婧 李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类风湿因子(R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开滦总医院收治...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类风湿因子(R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LN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治疗,疗程8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个月后血清CXCL16、RF、TIMP-1和MMP-9含量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XCL16、RF、TIMP-1和MMP-9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XCL16含量为(2.35±0.33)mg/L,与对照组(2.34±0.31)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RF、MMP-9含量分别为(15.11±4.09)RU/mL、(13.37±2.66)μg/L,均低于对照组[(21.53±5.37)RU/mL、(16.03±2.78)μg/L],TIMP-9含量(22.17±2.81)μg/L,高于对照组[(17.54±2.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与对照组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环磷酰胺比较,采取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治疗LN患者疗效更加显著,能显著降低RF、MMP-9水平,同时提高TIMP-1水平,对血清CXCL16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 雷公藤制剂 趋化因子配体16 类风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刘福 石慧婧 +4 位作者 舒荣 于萍 杨文浩 毛军 吴寿岭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 研究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者、... 目的 研究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者、随访期间妊娠者及研究相关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38 180例.其中女10 150例,男28 030例,分别以血尿酸四分位数值分为4组:女性UA≤193 μmol/L(Q1组)、193 μmol/L〈UA≤229 μmol/L(Q2组)、229 μmol/L〈UA≤273 μmol/L(Q3组)和UA〉273 μmol/L(Q4组);男性UA≤243 μmol/L(Q1组)、243 μmol/L〈UA≤290 μmol/L(Q2组)、290 μmol/L〈UA≤343 μmol/L(Q3组)和UA〉343 μmol/L(Q4组).观察2010—2011年度健康查体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① 2010—2011年健康体检结束时观察对象中新发高血压者共11 995例,其中女性1 868例,男性10 127例.女性Q1组、Q2组、Q3组、Q4组分别为2 545、2 542、2 564、2 499例;男性Q1 组、Q2组、Q3组和Q4组分别为7 045、7 046、6 932、7 007例.Q1组、Q2组、Q3组、Q4组各组发病率分别为女性14.4%、16.9%、19.1%、23.3%;男性33.6%、33.8%、36.4%、40.7%(P〈0.05).②以Q1组为对照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到Q4组发生高血压的RR值分别为:女性1.20(95%CI:1.04~1.40),1.40(95%CI:1.21~1.63),1.80(95%CI:1.56~2.08);男性1.01(95%CI:0.94~1.08),1.13(95%CI:1.05~1.21),1.36(95%CI:1.27~1.45);其中女性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到Q4组发生高血压的RR值分别为:女性1.17(95%CI:1.00~1.38)、1.23(95%CI:1.04~1.44)、1.25(95%CI:1.06~1.47);男性0.97(95%CI:0.90~1.05)、1.05(95%CI:0.98~1.13)、1.14(95%CI:1.06~1.23).其中女性Q3、Q4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仅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可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酸 风险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海玲 汪海涛 +3 位作者 杨文浩 崔刘福 张杰 蒋晓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早期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按年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0岁的某矿场工人5 440例,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多因素分析血尿酸与cIMT的关系。结果 (1)5 294例研究对象纳入...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早期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按年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0岁的某矿场工人5 440例,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多因素分析血尿酸与cIMT的关系。结果 (1)5 294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非高尿酸组4 739例(89.5%),高尿酸组555例(10.5%)。(2)高尿酸组的年龄、cIMT、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对数转换后的甘油三酯(Log-TG)、总胆固醇(TC)、肌酐(Cr)的均值和饮酒、喜盐、锻炼比例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血尿酸每增加1mg/dL,cIMT增加分别为:总人群0.01mm(95%CI:0.01~0.01,P<0.05),女性0.03 mm(95%CI:0.02~0.04,P<0.05),男性0 mm(95%CI:0.00~0.01,P=0.0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高尿酸组cIMT≥1mm的风险是非高尿酸组的倍数分别为:总人群是1.27倍(95%CI:1.01~1.60,P<0.05)、女性是1.99倍(95%CI:1.29~3.06,P<0.05)、男性是1.06倍(95%CI:0.81~1.39,P=0.67)。结论女性的血尿酸水平与cIMT增厚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更易发生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血液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VEGF、MMP-9、EMT相关蛋白在脊柱转移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栗战营 崔永鹏 +7 位作者 赵焕燕 朱雁兵 刘宝军 王静 裴斐 李继华 刘白鹭 刘剑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8-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上皮间质化(EMT)相关蛋白在脊柱转移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的VEGF、MMP-9、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上皮间质化(EMT)相关蛋白在脊柱转移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的VEGF、MMP-9、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将患者按肿瘤组织的来源分为上皮来源组(27例)和间叶组织来源组(63例),按Tomita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Tomita评分≤5,54例)和预后不良组(Tomita评分>5,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VEGF、MMP-9、EMT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其表达阳性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的VEGF、MMP-9、N-Cadherin表达阳性率(75.6%、88.9%、70.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52.2%、18.9%、14.4%),E-Cadherin表达阳性率(55.6%)明显低于正常组织(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上皮来源组患者的VEGF、MMP-9、N-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间叶来源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预后不良组患者的VEGF、MMP-9、N-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MMP-9、N-Cadherin表达阳性呈正相关(r=0.210,P<0.05;r=0.17,P=0.001),与E-Cadherin表达阳性呈负相关(r=-0.353,P<0.001);MMP-9与N-Cadherin表达阳性呈正相关(r=0.231,P<0.05),与E-Cadherin表达阳性呈负相关(r=-0.245,P<0.05)。结论VEGF、MMP-9、EMT相关蛋白在脊柱转移瘤的表达异常,并与肿瘤转移过程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金属基质蛋白酶-9 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 脊柱转移瘤
下载PDF
自然杀伤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文浩 舒荣 +7 位作者 韩依轩 袁伟 于萍 李娜 刘白鹭 崔刘福 王燕云 宋海澄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41-1242,1245,共3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AS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表达情况;分析AS患者血沉(ESR)、超...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AS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表达情况;分析AS患者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与CD3^+CD56^+NKT的相关性。结果 AS组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AS患者CD3^+CD56^+NKT表达水平与ESR、hs-CRP、BASMI、BASFI呈负相关(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正常人,且与ESR、hs-CRP、BASMI、BASF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自然杀伤T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