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大千书学观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1
作者 王平 《民族艺林》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张大千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创作上也成绩斐然,其独创之“大千体”在海内外书法界享有盛誉。张大千的书法成就与其书学观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以张大千对书法的理解感悟为中心,探究其书学观,指出其以师法传统、博... 张大千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创作上也成绩斐然,其独创之“大千体”在海内外书法界享有盛誉。张大千的书法成就与其书学观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以张大千对书法的理解感悟为中心,探究其书学观,指出其以师法传统、博采众长、书画并重、注重学养和入古出新为主的书学观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当代 书学观 书法创作 启示
下载PDF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与《美术生活》杂志研究
2
作者 王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的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多方关注。其中《美术生活》杂志的关注度与发表记录相对比较集中。《美术生活》在四十一期的办刊历史中,先后有近二十期刊登了与张氏昆仲相关的内容,包括个人作品、人物介绍、大风堂藏品、...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的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多方关注。其中《美术生活》杂志的关注度与发表记录相对比较集中。《美术生活》在四十一期的办刊历史中,先后有近二十期刊登了与张氏昆仲相关的内容,包括个人作品、人物介绍、大风堂藏品、图片报道等。其传播量超过了《良友画报》《北洋海报》等专业报刊,形成了在公共传播领域对于张氏昆仲的最大传播力度。这是近现代美术家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个案。《美术生活》对张氏昆仲艺术的传播体现了特有的文化生态关系。这不仅反映了《美术生活》对优秀国画家艺术的推崇,而且反映了张氏昆仲宣传意识的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借用大众媒体,通过《美术生活》提高了艺术影响力,扩大了作品宣传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生活》 张善子 张大千
下载PDF
论巴蜀文化名人文化品牌的风险——关于国画大师张大千文化品牌风险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孝君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上热下冷"认同度的反差等等,都可能造成文化名人在作为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出现形神俱毁的后果,并进而导致文化名人品牌失效的连锁效应,以致最终消解文化名人在构建巴蜀和谐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预防这些风险,是张大千文化品牌最终确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文化名人 文化品牌 风险 和谐文化
下载PDF
继承与反叛--张大千对石涛山水画的“入”与“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平 《中国美术》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崇拜石涛,早年走“入”石涛世界,曾对石涛山水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精神到技法都继承石涛,被誉为“石涛再世”。但张大千并未一直沉浸其中,而是最终走“出”石涛画理的藩篱,在技法上对石涛山水画进行了彻底的反叛,...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崇拜石涛,早年走“入”石涛世界,曾对石涛山水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精神到技法都继承石涛,被誉为“石涛再世”。但张大千并未一直沉浸其中,而是最终走“出”石涛画理的藩篱,在技法上对石涛山水画进行了彻底的反叛,独创泼墨、泼彩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从师古到师心,张大千对石涛的“入”与“出”,在中国画如何学习古人及革新传统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山水画 继承 反叛
下载PDF
论张大千绘画中“光”语言的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平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晚年开创墨色酣畅、光雾烟霭、气韵生动的泼墨泼彩画,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伟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光”语言 具象光 意象光 泼墨泼彩
下载PDF
略论《张大千精品集》之重要意义及其特点——在《张大千精品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6
作者 李永翘 《中国美术》 2012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名家,他天赋异禀、学养深厚,一生画风几变、风格多样,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雅俗共赏;一生创作作品4万余件而精品众多。在张大千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遴选出张大千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无疑是对《张大千精品集》编...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名家,他天赋异禀、学养深厚,一生画风几变、风格多样,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雅俗共赏;一生创作作品4万余件而精品众多。在张大千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遴选出张大千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无疑是对《张大千精品集》编纂团队的一次考验。2011年,《张大千精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出版此书,《张大千精品集》编委会搜集了张大千的5000多件作品,最终从2000多件真品中精选出460多幅精品。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比较全面地总结和高度概括了张大千先生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本文为"大千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永翘先生所作推荐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张大千精品集的主要内容和成书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精品 人民美术出版社 首发式 创作作品 意义 艺术价值 学术委员会
下载PDF
评析张大千对内江传统文化教育的承上启下作用
7
作者 李涵 罗宗良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1-43,共3页
我国的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融合而成为一体的。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一方面哺育了地方文化,使得地方文化百花齐放;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又扎根于地方文化,不断吮吸营养以完善和丰富自身。"十二五规划"... 我国的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融合而成为一体的。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一方面哺育了地方文化,使得地方文化百花齐放;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又扎根于地方文化,不断吮吸营养以完善和丰富自身。"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学术文化,这样才有中华学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苌弘、张大千、范长江作为内江传统文化的三位杰出缔造者,为内江地方文化的发展、壮大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内江市 传统文化 教育
下载PDF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芳利 唐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 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此种欲拒还迎的态度体现了张大千面对中国画坛流行的进化论评价体系的矛盾心态,这也是转型时期画坛中传统派画家存在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中西艺术 比较
下载PDF
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浩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消费水平进行纵、横向项目的添加和删减,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组成丰富的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从... 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消费水平进行纵、横向项目的添加和删减,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组成丰富的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从而带动内江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诗歌 文化旅游 旅游产品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张大千蜀景作品研究(一)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21,F0002,F0003,共9页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画意的蜀景作品既是张大千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基础。因此,积极挖掘研究蜀中山水文化尤其是张大千的蜀景作品,对加强“治蜀兴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蜀景作品 启示
下载PDF
张大千蜀景作品研究(四)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宗良 王建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42-50,共9页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画意的蜀景作品既是张大千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基础。因此,积极挖掘研究蜀中山水文化尤其是张大千的蜀景作品,对加强“治蜀兴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蜀景作品 启示
下载PDF
张大千蜀景作品研究(三)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宗良 王建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8-25,共8页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画意的蜀景作品既是张大千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基础。因此,积极挖掘研究蜀中山水文化尤其是张大千的蜀景作品,对加强“治蜀兴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蜀景作品 启示
下载PDF
基于张大千研究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宋惠兰 甘亚非 +2 位作者 范汝愚 陈丹 余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8-43,共6页
张大千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其研究者众多,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有效挖掘、汇集与整合张大千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对于推动张大千研究的深入以及张大千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江师... 张大千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其研究者众多,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有效挖掘、汇集与整合张大千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对于推动张大千研究的深入以及张大千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依托“RISS2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探索张大千研究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路径和发展策略,构建“张大千研究数据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张大千研究资源的数据化,方便研究者快捷地发现、共享和再利用张大千研究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张大千研究资源数据库平台的服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研究资源 数字化建设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张大千蜀景作品研究(二)
14
作者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25-32,共8页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 宋代邵博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山水之美具有幽、秀、险、雄、胜、奇等特征。张大千一生所绘蜀景作品3000余幅,然而在民国之前史上存世蜀景作品仅仅数十幅。经考证,齐白石等名家评述张大千与四川山水“日相狎接”有误,但充满诗情画意的蜀景作品既是张大千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基础。因此,积极挖掘研究蜀中山水文化尤其是张大千的蜀景作品,对加强“治蜀兴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蜀景作品 启示
下载PDF
张大千写生观研究
15
作者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4-18,共5页
张大千绘画观念中独特的临摹观来自李瑞清书法“双钩法”的学习方式,其写生观与临摹观一脉相承,是以古人笔墨写当下之山水。张大千试图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墨程式贯注进画家的写生过程中。面对当时画坛追求“独创性”绘画风格的潮流,张... 张大千绘画观念中独特的临摹观来自李瑞清书法“双钩法”的学习方式,其写生观与临摹观一脉相承,是以古人笔墨写当下之山水。张大千试图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墨程式贯注进画家的写生过程中。面对当时画坛追求“独创性”绘画风格的潮流,张大千认为绘画技法本身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而非画家具有“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他将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形成一个前后相继的庞大传承体系,其目的在于重建中国画技法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临摹观 写生观
下载PDF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16
作者 周芳利 唐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5期201-201,共1页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中西方 艺术观点 中国画 绘画理论 艺术比较 中西艺术 绘画体系
原文传递
张大千绘画中的“自我复制”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斌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张大千一生超过三万幅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带有应酬性质。来自艺术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使他不得不"自我复制"大量程式化的作品。张大千曾提出"职业画家"的概念,希望通过文人修养与职业画家技巧的整合来纠正画坛中... 在张大千一生超过三万幅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带有应酬性质。来自艺术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使他不得不"自我复制"大量程式化的作品。张大千曾提出"职业画家"的概念,希望通过文人修养与职业画家技巧的整合来纠正画坛中画匠汲汲于市场需求和文人画过于简率的风格,而张大千"自我复制"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整合二者的努力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艺术市场的商业化既是张大千得以依仗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又是对其绘画内在文化价值进行消解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自我复制 职业画家 商业化
下载PDF
大千字库智能化构建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攀 周芳利 +2 位作者 杨彪 袁丽萍 魏星如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针对当前整理张大千书法为字库过程中过度依赖手工标记而采用数字化技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字库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具备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YOLOv3,实现对相关书法作品中多种尺寸文字图像的自... 针对当前整理张大千书法为字库过程中过度依赖手工标记而采用数字化技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字库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具备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YOLOv3,实现对相关书法作品中多种尺寸文字图像的自动检测、定位与采集.其次,利用具有U型结构编解码器的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U-Net,实现对背景纹理自相似文字图像中笔画前景细节的有效分离.随后,利用图像矢量化技术实现文字图像的数字化转换.最终结合字体编辑软件FontForge实现包含1893个文字的大千字库的构建,为张大千书法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数字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千字库 智能化构建 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图像矢量化
下载PDF
印外求印与张大千篆刻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19
作者 姜库 马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33-37,共5页
篆刻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高古的审美内涵和深邃的文化语境,成为中国艺林中的一朵奇葩。自明清以来、文人画与文人治印的兴盛大大促进了篆刻与书画艺术的结合,成为篆刻艺术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的枢机。张大千是现代画... 篆刻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高古的审美内涵和深邃的文化语境,成为中国艺林中的一朵奇葩。自明清以来、文人画与文人治印的兴盛大大促进了篆刻与书画艺术的结合,成为篆刻艺术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的枢机。张大千是现代画坛最有影响的大家之一,深得传统绘画的精髓,诗、书、画、印、鉴皆能。他在篆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其自身的综合素养,若要真正解读张大千的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及作品所传递出的人文内涵,应结合张大千生平、诗文书画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篆刻艺术 印外求印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张大千作伪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马刚 《收藏家》 2022年第3期37-44,共8页
20世纪初,美术教育的出现为中国画的现代性引入了西方的美术观念及其体制,也为20世纪中国画注入了新的艺术思潮。张大千在多种艺术观念的环境中甘愿做一名有实际行动的学徒,从传统中学习,在曾、李二师的指导下从清初“四僧”入手,尤其... 20世纪初,美术教育的出现为中国画的现代性引入了西方的美术观念及其体制,也为20世纪中国画注入了新的艺术思潮。张大千在多种艺术观念的环境中甘愿做一名有实际行动的学徒,从传统中学习,在曾、李二师的指导下从清初“四僧”入手,尤其是石涛、八大,“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思通冥合”(1)。张大千也强调:“临摹,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使古人的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潮 张大千 墨法 美术教育 中国画 四僧 临摹 背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