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麦×玉米获得小麦单倍体 被引量:51
1
作者 孙敬三 刘辉 +5 位作者 路铁刚 王兴安 任真 王景林 方仁 杨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 利用小麦×玉米的高成胚率和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由于胚乳的缺乏和败育,致使幼胚在发育早期夭折,利用幼胚培养也很难使这些过于幼小的胚胎发育成植株。于授粉后4小时用100 ppm的2,4-D溶液浸蘸穗子,可以有效地延长幼胚在植株上的发育时间,从而获得大量可供培养的幼胚。用2,4-D处理穗子之后10天,从382个小麦子房中解剖出64(16.8%)个幼胚,经胚培养得到47棵绿色植株。而未经2,4-D处理的对照,104个子房中只解剖出1个胚(0.96%)和得到1棵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下载PDF
莜麦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敬三 路铁刚 +3 位作者 王景林 孙秀华 杨才 王秀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莜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发现受精率可达11.04% ,其中只形成胚而无胚乳的卵细胞单受精占3.07% ,只形成胚乳而无胚的中央细胞单受精占1.84% ,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的双受精占6.13% 。从授过玉米花粉的大约2200 朵莜麦小花中收获18 粒种子,对12 株实生苗根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其中9 株为单倍体(2n= 21),3 株为二倍体(2n= 42)。结果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玉米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小麦×羊草远缘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和田 赵云云 +1 位作者 王景林 杨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5.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2个(0.65%)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26%)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羊草虽然受精率为8.41%,但最后结实率很低,若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羊草 远缘杂交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温度日变节律在黄瓜高产壮苗形成中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王福庭 潘和荣 《华北农学报》 1981年第4期52-56,共5页
早春在薄膜大棚下栽培黄瓜,争取高产,首先要培育具有高产素质的壮苗。如何培育?措施很多,经验很多。本文介绍温度日变节律在黄瓜高产壮苗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一,黄瓜苗期的温度日变节律事物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叫做节律。早、午、晚... 早春在薄膜大棚下栽培黄瓜,争取高产,首先要培育具有高产素质的壮苗。如何培育?措施很多,经验很多。本文介绍温度日变节律在黄瓜高产壮苗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一,黄瓜苗期的温度日变节律事物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叫做节律。早、午、晚的温度日变节律,简称日温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温差育苗 节律 日温 常温育苗 日变 壮苗 黄瓜 甜瓜属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河北坝上蒙古口蘑生态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田绍义 黄文胜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俗称口蘑或白蘑(Imai,1937;Liu & Bau,1980;应建浙等,1982),是著名的塞北特产,以独有的色、香、味和丰富的营养弛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俗称口蘑或白蘑(Imai,1937;Liu & Bau,1980;应建浙等,1982),是著名的塞北特产,以独有的色、香、味和丰富的营养弛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之长期的掠夺式采收,使口蘑资源在坝上已濒临绝产边缘。坝上农科所位于口蘑产区,利用其地理优势和便利条件,以保护当地口蘑资源和进一步开发口蘑生产为目的,于1985年开始了口蘑资源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生态
原文传递
蒙古口蘑驯化栽培成功 被引量:18
6
作者 田绍义 杨发茂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在观察研究蒙古口蘑生态的基础上,通过菌种分离、驯化,选出87-B-2优良菌株。在以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瓶栽、箱栽试验的基础上,1990年用床式栽培方法驯化栽培成功蒙古口蘑。
关键词 蒙古口蘑 驯化栽培 食用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