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1
作者 王宇航 贾晓静 +3 位作者 郭莉 邢园园 李皓楠 许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PCI治疗的150例CHD,以出院后1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无MACE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PCI治疗的150例CHD,以出院后1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无MACE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发现,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为32.67%(49/150)。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年龄≥60岁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高,Gensini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少(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Gensini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乳酸杆菌数量少、双歧杆菌数量少是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减少是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与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肠道菌群调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宇航 贾晓静 +3 位作者 郭莉 刑园园 李皓楠 许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指标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基线特...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指标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凝血功能、心功能、炎症指标及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患者PCI术后予以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调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凝血功能指标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娇 许鹏 +3 位作者 张清涛 李英杰 李小文 呼东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8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20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8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20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离散程度(QTD)、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血浆脂联素(AP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APN与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可稳定心率,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许鹏 张娇 +3 位作者 张清涛 李英杰 李小文 呼东波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并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与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每组100例,对比2组病例治疗总...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并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与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每组100例,对比2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相关因子CD40L、TNF-α及IL-6、血压及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观察组有效为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相关因子CD40L、TNF-α及IL-6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因子CD40L、TNF-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率为6%,对照组不良反应28例,不良反应率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一般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阿替洛尔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稳心汤联合胺碘酮、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娇 许鹏 +5 位作者 张清涛 李英杰 李小文 呼东波 郭海瑞 边庆福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775-1778,1783,共5页
目的探讨稳心汤联合胺碘酮、阿替洛尔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 目的探讨稳心汤联合胺碘酮、阿替洛尔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稳心汤口服,2组患者均追踪观察1年,并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分、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心电图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汤联合胺碘酮、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汤 胺碘酮 阿替洛尔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英杰 张爱清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低分...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共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观察治疗6个月2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提高心绞痛的改善率并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血浆ATF4、vWF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曌 赵春慧 +1 位作者 宋凌慧 李付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接受RFCA治疗的PAF患者220例为PAF组,根据RFC... 目的探讨血浆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接受RFCA治疗的PAF患者220例为PAF组,根据RFCA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亚组79例和未复发亚组141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TF4、vWF水平。比较2组血浆ATF4、vW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ATF4、vWF水平对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PAF组血浆ATF4、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12.178、10.003,P均<0.001),复发亚组血浆ATF4、vWF水平高于未复发亚组(t=7.924、7.936,P均<0.001)。复发亚组LVEF低于未复发亚组,LAD、LVEDD高于未复发亚组(t/P=3.469/0.001、3.852/<0.001、3.54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病程长、CHA2DS2-VASc评分高及血浆ATF4高、vWF高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02(1.045~1.162)、1.416(1.121~1.789)、2.840(1.749~4.611)、1.190(1.038~1.365)、1.152(1.016~1.307)]。ROC曲线显示,血浆ATF4、vWF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9、0.856,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3.475、3.687,P均<0.001)。结论PAF患者血浆ATF4、vWF水平升高,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持续性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激活转录因子4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柴志强 卢树苹 +4 位作者 乔翠峰 孙小燕 赵东坡 狄巨岚 刘学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月1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月1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组,并选取于我院就诊冠脉造影狭窄小于70%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进行Crush技术的介入术,术后在给予双联抗栓治疗基础上持续给予替罗非班,并根据术后1年期间是否出现冠脉再狭窄分再狭窄组(20例)和正常组(63例)。对照组在入组后次日,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检测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排量(CO)。结果研究组术前较对照组血清VCAM-1、hs-CRP及HR水平显著升高,MAP及C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血清VCAM-1、hs-CRP及HR水平显著降低,MAP和CO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再狭窄组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血清VCAM-1、hs-CRP和HR高于同期正常组,而MAP和CO低于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与再狭窄和H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MAP、C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经支架介入和抗血小板治疗后,患者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再狭窄、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脉分叉病变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志强 卢树苹 乔翠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情况,同时依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 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为24.21%(23/95);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分叉角度、斑块分布同侧、斑块不规则、主支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分支TIMI血流分级及主支/分支参考血管直径比(MV/SB)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结论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合并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高分叉角度、斑块分布同侧、斑块形状不规则、主支和分支TIMI血流分级低及MV/SB大会增加患者发生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分支血管闭塞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性别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及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付强 王君妤 李拥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并分析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TEMI患者1 120例,男661例、女45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临床结局。分析不同性别STEMI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并分析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TEMI患者1 120例,男661例、女45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临床结局。分析不同性别STEMI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STEMI患者年龄,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多支冠脉病变比例、冠脉狭窄率、Gensini评分,PCI后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0、1级比例,以及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例数均高于男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PCI后TMPG分级0、1级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女性STEMI患者年龄更大,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发率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重,PCI后更易发生心肌灌注不良,预后更差;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PCI后TMPG分级0、1级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性别 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 全因死亡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球囊压撬法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柴志强 卢树苹 乔翠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82-184,189,共4页
目的研究球囊压撬法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 目的研究球囊压撬法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介入方法,观察组使用球囊压撬法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及总手术成功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球囊个数及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为82.35%,较对照组的58.8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和总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球囊使用个数及手术费用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88%vs.23.53%,P<0.05)。结论应用球囊压撬法对冠脉分支病变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能提高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在手术遇到困难时还可及时进行介入技术的交换,从而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值得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压撬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血小板形态参数、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曌 王文强 +2 位作者 赵春慧 宋凌慧 李付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栓栓塞是其主要并发症,而左心耳是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因此,探索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对早期预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栓栓塞是其主要并发症,而左心耳是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因此,探索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对早期预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小板形态参数、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老年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87例老年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耳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2例和对照组2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老年NVAF伴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形态参数与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于对照组,病程长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其他血栓性疾病发生率、非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占比、CHA2DS2-VASc评分、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尿酸(UA)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低于对照组,左心耳血流峰值排空速度(LAA-EV)、左心耳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AA-AEV)、左心耳血流峰值充盈速度(LAA-FV)、左心耳血流平均充盈速度(LAA-AFV)慢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其他血栓性疾病、心房颤动类型、LAA-EV、LAA-AEV、LAA-FV、LAAAFV、UA、PLT、PDW、MPV、PLCR是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NVAF伴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PDW、MPV、PLCR与LAA-EV、LAA-AEV、LAA-FV、LAA-AFV分别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形态参数(PDW、MPV、PLCR)、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LAA-EV、LAAAEV、LAA-FV、LAA-AFV)是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血小板形态参数 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