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港市河网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
1
《江苏水利》 2010年第4期49-49,共1页
从平原感潮河网区水生态系统特点和河网水系特征入手,分析了河网结构功能退化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对河网区内的骨干河网结构进行优化布局、确定河道引排功能、沟通末级水系等措施来构建有效的水循环体系,再通过合理的工程调度,促... 从平原感潮河网区水生态系统特点和河网水系特征入手,分析了河网结构功能退化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对河网区内的骨干河网结构进行优化布局、确定河道引排功能、沟通末级水系等措施来构建有效的水循环体系,再通过合理的工程调度,促进河网水流有序循环、流动,增加整个河网的水体自净能力,提高区域动态纳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自净能力 河网区 生态修复 张家港市 水系特征 结构功能 水生态系统 优化布局
下载PDF
调水引流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模拟 被引量:23
2
作者 许益新 王文才 +4 位作者 曾伟峰 李一平 赖秋英 殷小海 章双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82,共7页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利调度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程度。结果表明:增加沿江水利枢纽引水天数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引水天数的增加,NH_3-N浓度改善率日均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内河节制闸调度工况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调水引流工作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河网模型 水利枢纽 内河节制闸 水利调度 浓度改善率
下载PDF
太阳能曝气技术治理城市重污染河道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文林 殷小海 +1 位作者 卫臻 王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4-48,共5页
在张家港市重污染河道花园浜河中引入了太阳能曝气治理技术(SolarBee),探讨了其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SolarBee具有较大的处理面积,试验期间设备上、下游30m范围内水体的DO浓度较之对照区显著升高,特别是底层水体DO浓... 在张家港市重污染河道花园浜河中引入了太阳能曝气治理技术(SolarBee),探讨了其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SolarBee具有较大的处理面积,试验期间设备上、下游30m范围内水体的DO浓度较之对照区显著升高,特别是底层水体DO浓度升高了5—8倍;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水体中的COD、TN、NH4^+-N、TP浓度则显著降低,对其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37.2%、16.9%、45.6%和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曝气技术 SolarBee 河道治理 溶解氧 水体水质
下载PDF
生物操控技术在城市静态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卫臻 卫晓露 +2 位作者 朱明 朱元龙 王凯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6期45-47,共3页
综合应用水循环增氧和生物操控技术,在污染静态水体中重建良性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循环增氧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所构建的"浮游藻类—枝角类—滤食性鱼类"为主线的食物链,可以促... 综合应用水循环增氧和生物操控技术,在污染静态水体中重建良性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循环增氧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所构建的"浮游藻类—枝角类—滤食性鱼类"为主线的食物链,可以促进藻类生物量向更高营养等级的转化。本试验所开发的技术能够提高和稳定水体生态对污染物的负载力,为修复污染静态水体生态提供了一个新的组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水体 生物操控 污染治理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污染荷塘水环境高效脱氨菌砂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5
作者 《江苏水利》 2015年第9期I0007-I0007,共1页
针对污染河塘水体特征,研制了GD-30和PK-03型2种氮污染型河塘水体专用复合微生物酶制剂,课题组通过分析水体碳、氮、磷演化趋势和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进化关系,探索对高效脱氮菌株的筛选、构建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利用了生物菌剂原位... 针对污染河塘水体特征,研制了GD-30和PK-03型2种氮污染型河塘水体专用复合微生物酶制剂,课题组通过分析水体碳、氮、磷演化趋势和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进化关系,探索对高效脱氮菌株的筛选、构建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利用了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技术改善氮污染的河塘水体水质。在张家港市开展了示范试验研究,对受损水体修复效果进行了18个月的跟踪监测与评价。污染河塘投放脱氮菌剂后,河塘水体的pH值由背最值8.70降至7.89,DO含量由背景值5.51增至10.10,氨氮、总氮、硝酸盐氮和有机氮下降了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技术 氮污染 原位 水环境 微生物酶制剂 水体水质 脱氨 生物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