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甾体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范卫东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非消化性溃疡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非消化性溃疡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结果:服用NSAIDs患胃溃疡(GU)危险性增加5.574倍,十二指肠溃疡(DU)危险性增加2.393倍;Hp感染患者GU危险性增加2.302倍,DU危险性增加8.323倍。服用NSAIDs同时Hp感染患者GU危险性增加13.485倍,患DU危险性增加26.373倍。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可提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及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凯 戴欢 谢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6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及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3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及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3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置入胆道支架分为观察组(n=126)与对照组(n=1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结石复发率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胆囊切除情况、壶腹周围憩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BD、多发性结石、机械碎石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石直径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患者中,出现结石复发35例,术后胆管炎18例,结石复发率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9%、5.6%。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石复发率、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复发患者与结石未复发患者年龄、性别、胆囊切除情况、ERCP方法、壶腹周围憩室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石复发患者多发性结石、机械碎石、未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比例均高于结石未复发患者,结石直径长于结石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结石是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胆道支架置入术是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OR<1,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支架置入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胆管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屈霄 李凯 邱洪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VDW)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明确为UC的患者作为疾病组,按疾病活动指数将疾病组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运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VDW)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明确为UC的患者作为疾病组,按疾病活动指数将疾病组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运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VDW),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MNV、NVDW及血清中CRP水平明显升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比较,疾病组活动期MNV、NVDW、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其水平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MNV、NVDW、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982、0.875,灵敏度分别为0.862、0.897、0.828,特异度分别为0.872、0.925、0.775。结论 MNV、NVDW、CRP可以作为评估UC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对UC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NV、NVDW的诊断价值高于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溃疡性结肠炎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健 邱洪清 何斌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5期41-42,共2页
目的对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44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均分成例数相等的2组,各22例。就常规开胸治疗(对照组)与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 目的对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44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均分成例数相等的2组,各22例。就常规开胸治疗(对照组)与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临床综合指标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从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观察组为4.54%,对照组18.17%,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加快机体康复进程,建议临床对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实施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 食管平滑肌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40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卫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3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因梗阻性黄疸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胆道感染组40例与非胆道感染组19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因梗阻性黄疸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胆道感染组40例与非胆道感染组19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梗阻部位、病情性质、手术操作时间、是否置入胆道支架等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置入胆道支架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感染组患者肝门部梗阻、恶性病情及手术操作时间≥30 min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胆道感染组(P<0.05)。结论肝门部梗阻、恶性病情及手术操作时间过长是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予以充分重视,适当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道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对胃十二指肠损伤预防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卫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3493-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对胃十二指肠损伤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 目的:探讨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对胃十二指肠损伤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服用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黏膜损伤发生率、Hp阳性率、上消化道症状及消化道黏膜损伤评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风险与症状严重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阿司匹林 胃十二指肠损伤 预防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斌 李凯 徐洁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明确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65例,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健...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明确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65例,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AP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用ELISA法检测血浆sFLT-1、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分析sFLT-1对SA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SAP组患者sFLT-1、CRP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LT-1、CRP、APACHEⅡ评分诊断SAP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0.775、0.916,灵敏度分别为0.885、0.692、0.855,特异度分别为0.923、0.769、0.897,对诊断SAP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5 ng/L、23 mg/L、8分;(3)sFLT-1与CRP、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SAP患者血清sFLT-1水平明显升高,sFLT-1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sFLT-1可用于SAP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重症急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及全层切除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刘健 邱洪清 何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94-194,共1页
背景:临床上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及全层切除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9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内镜全层切除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手术操作各项... 背景:临床上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及全层切除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9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内镜全层切除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手术操作各项指标、出院后复发情况进行评测。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有66例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病变全部完整剥离,病灶直径为1.72-3.45cm,手术时长(37.5±3.5)min,术后均无出血和穿孔发生;26例患者进行内镜全层切除治疗,成功切除所有病变,切除肿瘤直径为1.76-3.89cm,手术时长(69.7±14.2)min,术后均无出血现象;患者住院时间为(6.17±2.54)d;中位随访8个月,仅有1例复发。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内镜全层切除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全层切除 胃黏膜下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