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明 陈亮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螺钉松动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螺钉松动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螺钉松动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8%(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2.68±15.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7±12.38)分(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运动障碍2例,肺部感染2例,肌肉萎缩3例,研究组患者术后仅出现肌肉萎缩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比20.59%,χ2=3.49,P<0.05)。结论相比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使脊柱骨折得到更好的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脊柱骨折 术后并发症 螺钉松动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剑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实施SuperPATH技术完成全髋置换,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置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 目的分析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实施SuperPATH技术完成全髋置换,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置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总体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uperPATH技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快,有助于保持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效果
下载PDF
跟骨牵引后微创锁定板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剑楼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2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后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随访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62岁,平均37.5岁。均行跟骨牵引后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其中,闭合...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后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随访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62岁,平均37.5岁。均行跟骨牵引后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其中,闭合伤15例,开放伤6例。软组织损伤按Tsherne分度,0度4例,Ⅰ度8例,Ⅱ度9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5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9~21周,平均时间13.2周。术后2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21 d愈合,按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1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跟骨牵引后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骨端血供,大幅度减少术后皮瓣坏死,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跟骨牵引 微创 锁定板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平 徐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参照组给予传统外侧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Gissane角、B?hler角及足部关节功能[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大于术前(P <0.05)。术后6个月,两组MFS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MFS评分中功能、活动度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足部功能,改善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入路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陈旧性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中腹主动脉球囊的应用
5
作者 陈剑楼 张清港 +3 位作者 郭平 钱明 王斌 徐海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降低失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3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K-L入路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分为...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降低失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3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K-L入路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7)。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年。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临床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是控制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髋臼骨折 主动脉球囊 失血 手术
下载PDF
双反牵引器辅助下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峰 陈剑楼 郭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4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究双反牵引器辅助下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股... 目的 探究双反牵引器辅助下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微创组(35例,采用双反牵引器辅助下微创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6、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BGP、PTH、CTX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1~12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不同时间点微创组高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均升高,微创组高于常规组;血清PTH、CTX水平均降低,微创组低于常规组;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双反牵引器辅助下微创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可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双反牵引器 微创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代谢
下载PDF
circ_0090315诱导DGCR8的去乙酰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7
作者 李千千 郭平 +2 位作者 王斌 刘朝旭 王家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800,共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平衡被打破是导致OP发生的重要原因[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多能基质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平衡被打破是导致OP发生的重要原因[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多能基质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许多其他细胞类型[2]。本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irc_0090315在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表达增强,并将进一步对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人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上海泽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质粒或载体均由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并合成;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Invitrogen);成骨分化培养基(妙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光学显微镜(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ing,ARS)试剂(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逆转录试剂盒(上海凌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试剂盒(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estern blot中所有抗体均购自Abcam;Ch IP检测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荧光素酶报告试剂盒(Thermo Fis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090315 DGCR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乙酰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防治
8
作者 房砚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2-703,共2页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腰腿痛 X线检查 椎间隙狭窄 髓核组织
下载PDF
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范理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86-88,共3页
探析严重骨盆骨折临床治疗中,开展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对照组15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15例行骨科损伤控制,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S... 探析严重骨盆骨折临床治疗中,开展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对照组15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15例行骨科损伤控制,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SRSS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功能评分数据接近(P>0.05)、下肢功能评分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 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严重骨盆骨折能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伤控制 严重骨盆骨折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与普通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斌 陈剑楼 +1 位作者 郁国荣 郭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比较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transverse cancellous lag screw,TCLS)和普通空心螺钉(ordinary cannulated screw,OCS)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46... 目的比较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transverse cancellous lag screw,TCLS)和普通空心螺钉(ordinary cannulated screw,OCS)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19~62岁,平均55.2岁。分为TCLS固定组(TCLS组,n=42)和OCS固定组(OCS组,n=43)。收集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临床抽血化验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各种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记录并发症(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和固定失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CLS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4个月,OCS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4.7个月。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以及包括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末次随访中,TCLS组的HHS评分优于OCS组,并且与OCS组相比,TCLS组的股骨颈短缩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S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股骨颈短缩率,并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颖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钉
原文传递
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剑楼 郭平 +2 位作者 钱明 王斌 徐海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 目的探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组 (40 例) 和半髋关节置换组 (40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 13.4 个月 (12~16 个月) 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PFNA 组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FAN 组手术时间 (59.6±12.50) min,术中出血量 (198.5±80.7),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 (71.8±8.20) min,术中出血量 (450.50±45.5)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时间、下地时间相比,水泥假体半髋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 PFNA 组[PFAN 组住院时间 (13.50±3.25) 天,下地时间 (46.6±3.5) 天;半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 (10.25±2.30) 天,下地时间 (3.51±1.9) 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水泥假体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PFNA 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 Harris 评分表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活动。结论采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早期下床负重行走,显著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