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计雪梅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8期128-128,133,F0003,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预后。方法对2例脾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少见,诊断较为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早期不易发现。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助于辅助诊断。
-
关键词
脾脏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分类号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胃肠道间质瘤伴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计雪梅
-
机构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8期44-45,共2页
-
文摘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16例GIST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和形态观察,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医学文献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GIST发生在胃部7例,在小肠9例。肉眼观察病灶均是黏膜下的结节状物,鱼肉质地,体积相对比较大;显微镜下瘤体组织是上皮样细胞与梭形细胞的混合型,核分裂象超过10个/50 HPF,显示大片坏死。免疫组化结果为CD117均(+)。结论胃肠间质瘤伴随淋巴转移的情况较为少见,且临床中病理特征显示为核分裂象高与大片坏死等特征,临床中应加强该特征的分析,提高整体诊断效果。
-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特征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计雪梅
-
机构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交通医学》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预后。方法:对2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其中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瘤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角形,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可见核沟及核异型;部分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透明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全部(+),CD10(+)(11/23),vimentin全部(-),CK7(+)(17/23),CD117(+)(22/23)。23例中2例伴有肉瘤样癌成分,2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好,伴肉瘤样癌成分者预后较差。
-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Keywords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clinical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prognosis
-
分类号
R730.2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 4
-
-
作者
计雪梅
-
机构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
-
出处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9X期1-2,共2页
-
文摘
目的通过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MDA)临床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探讨MDA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14例宫颈MDA病理活检和/或全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巨检、光镜观察,其中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EA、p16、p53、Ki-67、CA125、ER、PR、HPV16/18等免疫表型。结果1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宫颈水样溢液,伴或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或宫颈糜烂。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为8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6个月和7个月死亡,3例转移,4例健在,余4例失访。结论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高度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增粗变硬者,应尽量深取组织(〉5mm),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EA、p53(+)及CA125、ER(-)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关键词
宫颈
微偏离腺癌
临床病理
癌胚抗原
-
Keywords
Cervix 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einoma (MDA) Clinic opathology Careinoembryonal antigen (CEA)
-
分类号
R730.2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