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小春 邱志胜 +3 位作者 吕秀峰 李军良 刘天祥 达明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雨蛙素法构建模型,成功构建SAP模型后,应用ELASA法检测脂...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雨蛙素法构建模型,成功构建SAP模型后,应用ELASA法检测脂肪酶、淀粉酶、血红素加氧酶(HO)-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测定各组小鼠核因子(NF)-κB、P38及p-P38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胰腺干湿重比、脂肪酶及淀粉酶、TNF-α水平、氧化应激指标HO-1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治疗组小鼠胰腺干湿重比、脂肪酶及淀粉酶,TNF-α、MDA水平均明显降低,HO-1、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NF-κB、p-P38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3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治疗组小鼠NF-κB、p-P38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对SAP小鼠胰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缓解炎症应激和氧化应激,下调NF-κB及p-P38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 机制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孟繁举 魏春龙 +2 位作者 吕越明 雷天明 杨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甲组采取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 目的观察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甲组采取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后位切扩术进行治疗,丙组采用侧位切扩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甲组治愈率高于乙组、丙组(P<0.05);乙组治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优于后位切扩术以及侧位切扩术,且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其他手术方式无差异,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照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瑞年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性肿瘤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进行对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性肿瘤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进行对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7.20±10.60)min长于对照组(39.50±13.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27);住院时间(3.30±0.92)d、切口长度(20.45±1.32)cm均短于对照组的(4.50±1.00)d、(85.23±6.6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6、47.775,P<0.05);术中出血量(9.60±4.25)mL、术后引流量(26.40±7.35)mL均少于对照组的(25.20±5.85)mL、(46.60±8.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87、9.110,P<0.05);切口瘢痕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甲状腺良性肿瘤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美容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肿瘤 外科治疗 传统开放性手术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甲状腺瘤行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4
作者 高瑞年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行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0例甲状腺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甲状腺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甲...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行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0例甲状腺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甲状腺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甲状腺瘤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0%比对照组患者76.7%高,并发症发生率3.3%比对照组患者2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4.706,P<0.05)。手术总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甲状腺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甲状腺瘤病患者对外观的需求,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瘤 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 可行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朱军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4期129-129,共1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B组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两组西医疗法完全相同。结果:A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A、B组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B组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两组西医疗法完全相同。结果:A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A、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70%、60.0%(P<0.01),病死率分别为18.64%、34%(P<0.01),中转手术率分别为4.41%、1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中转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外周血感染性指标联合HMGB1 mRNA对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钱乐民 马飞 +2 位作者 周文策 张辉 高瑞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590-359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感染性指标联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对开腹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183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外周血感染性指标联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对开腹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183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及HMGB1 mRNA。结果术后感染并发症36例,发生率为19.67%;严重感染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4.37%。感染并发症患者中外周血WBC、NLR、CD64、hs-CRP、PCT、IL-8、TNF-α、SAA水平以及HMGB1 mRNA表达量均高于无感染并发症患者(P<0.05)。预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指标为CD64、hs-CRP、PCT、SAA、HMGB1 mRNA,五项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86.11%,特异度为80.27%。预测严重感染并发症的指标为PCT、SAA、HMGB1 mRNA,三项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4.86%。结论外周血感染性指标CD64、hs-CRP、PCT、SAA、HMGB1 mRNA对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尤其是PCT、SAA、HMGB1 mRNA可作为严重感染并发症早期筛查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感染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晓斌 谢军红 吕越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A级肝硬化患者行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8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包括评分5和6)的肝硬化患者,均接受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A级肝硬化患者行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8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包括评分5和6)的肝硬化患者,均接受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128例在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共有22例,其发生率为17.2%。年龄、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腹水、血清前白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3d及术后白蛋白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g/L及术前白蛋白〈30g/L是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g/L及术前白蛋白〈30g/L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的肝硬化患者行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肾分流术 外科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