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史研究事业的兴起和繁荣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2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一新中国史研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多种称谓,理论界使用最多的称谓是国史研究。学科意义上的新中国史研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但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新中... 一新中国史研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多种称谓,理论界使用最多的称谓是国史研究。学科意义上的新中国史研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但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就有学者关注。1951年胡乔木发表的“中共党史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对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国家成立两年来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 学科意义 胡乔木 中共党史 改革开放新时期 奠基之作
原文传递
消费扶贫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81-83,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消费扶贫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消费扶贫促进乡村振兴,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拓宽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村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消费扶贫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消费扶贫促进乡村振兴,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拓宽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村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农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产销机制 政策保障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8,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走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走进“十四五”,共同富裕已被规划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正在按照顶层设计有条不紊地全力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平正义 社会建设
下载PDF
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看新中国70年的成就与经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姚力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7,107,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全民健康"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以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既坚持"为人民健康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全民健康"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以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既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又依据不同的时代特点调整阶段性工作重点和策略;始终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遵循公平普惠的原则,将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卫生与健康 成就 经验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和新挑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230,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呈下降态势,很快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户均人口减小、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从农村劳动力中分化出来的农民工已经是中国新时期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呈下降态势,很快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户均人口减小、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从农村劳动力中分化出来的农民工已经是中国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分工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以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得到成长壮大,但总体上社会流动并不通畅,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底层过大、中层过小。这种社会分化现象从差距不断拉大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特别是由于隐性收入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这一切表明,伴随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成,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深刻,但转型尚未完成,这对国家治理和体制调适是个不小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城市化 老龄化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与新中国谈判建交的开创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勉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3,共7页
谈判建交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一项重要实践,是毛泽东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平等和获得尊重的努力与国际法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创新。毛泽东不仅是谈判建交的首倡者,而且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同印度和英国的建交谈判中,扮演了决策者、设... 谈判建交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一项重要实践,是毛泽东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平等和获得尊重的努力与国际法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创新。毛泽东不仅是谈判建交的首倡者,而且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同印度和英国的建交谈判中,扮演了决策者、设计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谈判建交
原文传递
中国与南斯拉夫建交始末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勉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0,共8页
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但中南两国的建交却拖延了五年才得以实现。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变化是中南建交延搁和实现的主要原因。建国初期,尽管南斯拉夫符合新中国的建交原则,但中国不得不首先考虑苏联的立场和中苏同盟的... 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但中南两国的建交却拖延了五年才得以实现。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变化是中南建交延搁和实现的主要原因。建国初期,尽管南斯拉夫符合新中国的建交原则,但中国不得不首先考虑苏联的立场和中苏同盟的利益。随着苏南双方外交关系的恢复以及南斯拉夫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改善,中南才最终得以建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斯拉夫 建交 苏联
原文传递
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回顾
8
作者 丁明 《北京党史》 2009年第5期25-26,共2页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当我们回顾这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外交战略的演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开弓“、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当我们回顾这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外交战略的演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开弓“、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至80年代“全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战略 演变 新中国外交 “一边倒” 60年代 建国初期 70年代 80年代
原文传递
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92,共8页
在中俄关系的发展史上,1992年是关键的一年。在从中苏关系顺利过渡到中俄关系后,由于俄罗斯在1992年上半年推行全面倒向西方的“一边倒”政策,造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失衡,中俄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始终... 在中俄关系的发展史上,1992年是关键的一年。在从中苏关系顺利过渡到中俄关系后,由于俄罗斯在1992年上半年推行全面倒向西方的“一边倒”政策,造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失衡,中俄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始终坚持同俄罗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另一方面,俄罗斯外交也做出了调整,提出了既面向西方、又顾及东方的“双头鹰”政策,朝着有利于中俄关系的方向发展。因而,尽管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并未对中俄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使1992年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承上启下”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2年 中俄关系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1989~1992年是中苏(俄)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包括三个阶段: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89年);中苏关系过渡到中俄关系(1991年);建立睦邻友好原则(1992年)。在这三个阶段中,“正常化”是核心,它贯穿其间,使三个阶段紧密相连。中苏关系... 1989~1992年是中苏(俄)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包括三个阶段: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89年);中苏关系过渡到中俄关系(1991年);建立睦邻友好原则(1992年)。在这三个阶段中,“正常化”是核心,它贯穿其间,使三个阶段紧密相连。中苏关系之所以实现“正常化”主要是由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此外,灵活的政策运用在处理“三大障碍”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中苏关系正常化,对后来的中苏(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国家关系。使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考验,奠定了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俄)关系 1989~1992年 正常化
原文传递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光辉历程
11
作者 丁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光辉历程 胡锦涛总书记 全方位外交 经济全球化 中国外交史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外交——屹立世界
12
作者 张勉励 《时事(初中版)》 2008年第5期44-45,共2页
2008年,有多达180多位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其他政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人数之多、之重要,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空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彻底摧毁了... 2008年,有多达180多位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其他政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人数之多、之重要,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空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首脑 战略性意义 和平与发展 大国关系 地球家园 国家间关系 澳门问题 对外工作 国际关系民主化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成武 李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56,115,共6页
加强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理论界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深入探索和思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无疑应该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 加强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理论界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深入探索和思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无疑应该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思考:民生问题应该成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根本;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民族特点;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注意充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必须对少小民族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民族地区 民生问题 民族特点 少数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