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与思
1
作者 丁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共1页
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宝库的积累,面对当今社会已然进入的信息爆炸时代,面对读“书”向读“图”的转变,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想呢?显然,一个人一生的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选择阅读什么样的文本就成为人生阅读史上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人类知识 信息爆炸 阅读量 阅读史
下载PDF
一花一叶扫凡胎--浅论齐白石画作的创新精神
2
作者 许大昕 《人文天下》 2020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历来绘画者有“古”“新”之辨,古新从来不是对立而一定是统一的。如清代石涛就刻意突出“创新”,他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绘画要“师造化”,但绝不简单照搬,笔墨要汇入个人的思想、意识与情趣,所谓“画受墨,墨受笔... 历来绘画者有“古”“新”之辨,古新从来不是对立而一定是统一的。如清代石涛就刻意突出“创新”,他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绘画要“师造化”,但绝不简单照搬,笔墨要汇入个人的思想、意识与情趣,所谓“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发我之肺腑,扬我之须眉”。他还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惟有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方能“借古以开今”。(《苦瓜和尚话语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造化 借古以开今 笔墨当随时代 齐白石 创新精神 绘画者 画作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与文学批评读札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帆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201-209,共9页
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仍旧是最适用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的逻辑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靠着批判哲学而取得历史不断进步的思想武器,舍弃了这个基本点,文学就有可能在一味咏唱的'颂歌'当中走向'衰... 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仍旧是最适用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的逻辑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靠着批判哲学而取得历史不断进步的思想武器,舍弃了这个基本点,文学就有可能在一味咏唱的'颂歌'当中走向'衰落和灭亡',唯有清醒的批判哲学才能使文学不断走向历史的深度。我们首先要破解的思想误区就是那种一谈批判哲学就认为是政治上的禁忌,恰恰相反,批判哲学不是要'棒杀'文学的繁荣,而是帮助文学清洗自身的病菌,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善意的批评往往采用的是最严厉的批判态度,这样反而能够达到批判的预期效果,切不可用狭隘阴暗的心理去对批判者进行思想甚或政治上的构陷。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避讳自身人道主义的理念建构,它始终是将'人的尊严'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马克思批评的犀利尖刻的文风,体现出的是一个持有批判哲学态度的批评者应有的措辞和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批判哲学 文学批评 人的意识 个性文风
原文传递
语文教育的“死穴”在哪里?!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帆 《语文学习》 2013年第9期16-17,2,共2页
这个讨论了几十年的旧话重提,就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教育还抱有改革的期许。 如果仅仅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卸给高考制度,恐怕也不尽公允,因为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历经多少朝代,不也同样出现了许多文学语言的大家吗?唐诗、宋词、元... 这个讨论了几十年的旧话重提,就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教育还抱有改革的期许。 如果仅仅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卸给高考制度,恐怕也不尽公允,因为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历经多少朝代,不也同样出现了许多文学语言的大家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形式的文学尽可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便是民国时期也不乏文学大师辈出,而我们“新科举制度”之下培养出来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科举考试制度 文学语言 高考制度 文学大师 民国时期 科举制度
原文传递
未完稿的自我修正与续写:在苦难现实与贵族形式之间——三种文明冲突中的乡土描写转型(之三)
5
作者 丁帆 《东吴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5-10,2,161,共8页
题记这是我十四年前写下的那个'三种文明冲突中的乡土描写转型'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旨在批判阎连科们在中国乡土叙事之中注入了大量的现代和后现代的描写元素,用一种近于魔幻的形式主义消解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固有的写实主义和浪漫... 题记这是我十四年前写下的那个'三种文明冲突中的乡土描写转型'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旨在批判阎连科们在中国乡土叙事之中注入了大量的现代和后现代的描写元素,用一种近于魔幻的形式主义消解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固有的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规约性,更是在乡土的苦难现实中关闭了大众阅读的可能性,用近乎于'后现代'的贵族式的描写方法阻遏了原本可能达到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文明冲突 文学地理 小说创作 作家作品 阎连科 创作方法
原文传递
向面对世界的自绝者脱帽致敬——追忆两位性格迥异的先师
6
作者 丁帆 《钟山》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人至暮年,往往会沉溺在回忆之中,记得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靠回忆活着的人,说明他已经缺少了创造的活力;然而,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缺憾的,殊不知,回忆往往是在人生驿站的回眸中,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 人至暮年,往往会沉溺在回忆之中,记得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靠回忆活着的人,说明他已经缺少了创造的活力;然而,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缺憾的,殊不知,回忆往往是在人生驿站的回眸中,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看,使其少走弯路,以获得宝贵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 追忆 世界 回忆 沈从文 经验性 人生 活着
原文传递
百年征程与衷心热爱
7
作者 乌兰其木格 《朔方》 2021年第7期157-160,共4页
在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庄严月份中,《朔方》第7期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专号"。本期刊登的中短篇小说、非虚构散文和诗歌作品深情回望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并以积极乐观的文字歌咏中华民族和谐繁荣的... 在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庄严月份中,《朔方》第7期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专号"。本期刊登的中短篇小说、非虚构散文和诗歌作品深情回望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并以积极乐观的文字歌咏中华民族和谐繁荣的社会现实。从而在"革命中国"和"现代中国"相互交织的宏大背景下,展现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历史功勋,彰明中华民族明朗可期的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作品 非虚构 百岁华诞 历史功勋 积极乐观 中国共产党 未来愿景 筚路蓝缕
原文传递
旧时光与新日子:历史与现实的参差互照
8
作者 乌兰其木格 《朔方》 2021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不知不觉间,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倏忽而至,《朔方》第4期的文章亦如期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说2021年《朔方》的面貌发生了诸多的新变,那么第4期则在新变中又有新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介变革时代,《朔方》似乎有意追慕"苟日新,... 不知不觉间,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倏忽而至,《朔方》第4期的文章亦如期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说2021年《朔方》的面貌发生了诸多的新变,那么第4期则在新变中又有新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介变革时代,《朔方》似乎有意追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想愿景,试图通过不断地革新和调整,使得刊物内不失固有之优长,外葆有先锋之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革 历史与现实 日日新 新变 先锋 追慕 锐气
原文传递
陈思和新旧体诗杂抄十二首
9
作者 陈思和 《大家》 2019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哥伦布最后的起航——悼诗人绿原哥伦布最后一次起航,终于脱离了肉体羁绊,灵之海洋汹涌澎湃,你穿风破浪,去探索与发现吧,2009年,又是一个起点。哥伦布最后一次起航,再也不需要左顾右盼,灵之海洋汹涌澎湃,没有监狱、法庭和纪律,写诗不再... 哥伦布最后的起航——悼诗人绿原哥伦布最后一次起航,终于脱离了肉体羁绊,灵之海洋汹涌澎湃,你穿风破浪,去探索与发现吧,2009年,又是一个起点。哥伦布最后一次起航,再也不需要左顾右盼,灵之海洋汹涌澎湃,没有监狱、法庭和纪律,写诗不再是秘密,七月流火,希望始于童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陈思和 2009年 哥伦布 七月流火 海洋 绿原 诗人
原文传递
天下美食
10
作者 丁帆 《大家》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人们谈论美食往往首先想起的是酒宴上经过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那种经过人类千百年反反复复在烹调实践后定型的美味,从选食材、漂洗到刀工、火候、烹制等非常复杂的人工操作后制作的食物,当然非常诱人,让人食窦打开,十分陶醉。这种... 人们谈论美食往往首先想起的是酒宴上经过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那种经过人类千百年反反复复在烹调实践后定型的美味,从选食材、漂洗到刀工、火候、烹制等非常复杂的人工操作后制作的食物,当然非常诱人,让人食窦打开,十分陶醉。这种吃法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文明进化到封建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 现代文明 原始文明 美味 烹调 人类 漂洗 食物
原文传递
少年时代的“美食”
11
作者 丁帆 《大家》 201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我们这一代人里的多数人都历经过两段饥饿的历史,在那样的环境中,美食的概念与如今饱食终日的饕餮者味蕾上筛选出的美食是大不相同的。饥饿中人们的味蕾应该是最敏锐的,它们对食物美味的提取也是最贪婪最准确的。
关键词 美食 少年时代 饥饿 美味 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