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传统文学翻译作品里的“善”——以《唐王游地府》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曲 秦晓莉 《文史杂志》 2011年第2期56-57,共2页
在彝族传统典籍文献中,文学文献是其重要内容。在这种传统文学文献中,有的不是彝文原创的,是由汉族文学作品翻译再创作的。由于这类翻译作品,其实是以彝族文化为背景,对汉语文作品的翻译改写再创作,表现手法几乎彝族化,所表现的生活也... 在彝族传统典籍文献中,文学文献是其重要内容。在这种传统文学文献中,有的不是彝文原创的,是由汉族文学作品翻译再创作的。由于这类翻译作品,其实是以彝族文化为背景,对汉语文作品的翻译改写再创作,表现手法几乎彝族化,所表现的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彝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化 翻译作品 传统文学 “善” 文学作品翻译 文学文献 典籍文献 表现手法
下载PDF
彝族翻译文学中的《赛特阿育》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曲 《文史杂志》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由王继超、张和平翻译整理自彝文古籍文献的《赛特阿育》一书,除了彝族的二十则孝道故事外,还有翻译改写流传自汉区的董永行孝故事的长诗《赛特阿育》。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工具,操不同语言的民族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要进行翻译... 由王继超、张和平翻译整理自彝文古籍文献的《赛特阿育》一书,除了彝族的二十则孝道故事外,还有翻译改写流传自汉区的董永行孝故事的长诗《赛特阿育》。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工具,操不同语言的民族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要进行翻译。比如文献里对包括彝族先民在内的中国先民们在交际中的翻译就有如是记载:“棘(焚)人号十二营长。侈鬼仡佬,言语不通,棘(焚)人为之传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彝族 古籍文献 中国先民 张和平 交际 故事 孝道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玛木” 被引量:2
3
作者 吉木哈学 吴桃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11期204-205,共2页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玛木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试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以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波 陈顺强 沙建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8期45-46,共2页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协调区域发展,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西部就业的政策。通过人才输血工程提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立...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协调区域发展,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西部就业的政策。通过人才输血工程提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立足民族地区,近年来学生就业多以基层项目为主,该文旨在通过对近几年该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研判,了解该专业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基层就业 影响因素 彝语言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彝族文学批评的动态浅论——以黄玲、李骞、罗庆春为例
5
作者 王菊 《民族学刊》 2016年第1期47-53,108,109,共9页
新时期以来,彝族文学批评的参与者主要是彝族身份的学者、诗人和作家,他们从自身创作结合民族性、地域性等对彝族文学展开批评和研究,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较有影响。
关键词 彝族身份 写作 文学批评 地域性 民族性
下载PDF
评《彝族文学概论》
6
作者 罗庆春 王菊 《凉山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64-165,176,共3页
《彝族文学概论》对彝族文学从民间口头创作时期到作家书面文学时期,以及各种文学体裁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和准确、中肯的评价。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深入了解彝族文学的历史、现在洞窥她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彝族文学概论》 书评 口头创作 书面文学 文学体裁 毕摩文学 民族文学
下载PDF
族群记忆与文学选择——新时期凉山彝族文学管窥
7
作者 王菊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27-30,共4页
新时期以来,凉山彝族诗人、作家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文化符号、生存哲思等等方面,开创着新的文学创作高潮。众多的作者凭借着自己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已经在文学构思、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很多特色:既保存着... 新时期以来,凉山彝族诗人、作家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文化符号、生存哲思等等方面,开创着新的文学创作高潮。众多的作者凭借着自己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已经在文学构思、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很多特色:既保存着本民族的生存记忆,体现出向传统的回归,又具有时代的风貌,彰显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学 创作 特色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彝语诗歌翻译研究——以彝语诗歌《招魂》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英 章罗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2-48,共7页
以彝族诗歌《招魂》的英译版本Calling Back the Soul of Zhyge Alu作为主要对象,试图从比较文学之翻译研究的视角,重点考察彝族诗歌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并将引用作者与诗歌译者之间访谈的部分内容,增加内... 以彝族诗歌《招魂》的英译版本Calling Back the Soul of Zhyge Alu作为主要对象,试图从比较文学之翻译研究的视角,重点考察彝族诗歌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并将引用作者与诗歌译者之间访谈的部分内容,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而对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彝族诗歌之翻译研究做一次学科上的尝试,以探寻彝族比较文学研究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跨文化翻译 彝语诗歌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扶贫的法律保障研究 ——以凉山乡村小学彝汉双语教育为例
9
作者 阿依金饰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年第1期0032-0034,共3页
乡村振兴的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文化振兴”则是其重点内容之一,用乡村振兴战略引 导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助力脱贫。本文针对当前凉山彝区乡村小学教育扶贫过程中教育扶贫识别准确度低,缺乏完善法律 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的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文化振兴”则是其重点内容之一,用乡村振兴战略引 导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助力脱贫。本文针对当前凉山彝区乡村小学教育扶贫过程中教育扶贫识别准确度低,缺乏完善法律 制度保障双语教育扶贫的问题,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扶贫的法律保障。以发挥教育扶贫的积极作用帮 助凉山彝区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扶贫 法律保障
下载PDF
斯蒂文·郝瑞的中国西南彝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斯蒂文·郝瑞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卓有成效的少数外国学者之一,他从实地考察出发,特别是对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彝族的历史、族群认同、文化变迁、教育、彝学史等等进行了学理性的思考、研究和梳理。其研究无疑有... 斯蒂文·郝瑞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卓有成效的少数外国学者之一,他从实地考察出发,特别是对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彝族的历史、族群认同、文化变迁、教育、彝学史等等进行了学理性的思考、研究和梳理。其研究无疑有助于宣传介绍彝族,同时也有助于从客位的角度丰富西南民族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文·郝瑞 西南民族 彝族 彝学
下载PDF
凉山彝族民间文艺与凉山旅游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比阿果 子莫伍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及发展的物质依托。在凉山旅游资源开发中 ,人文旅游资源是重头戏。合理开发和利用彝族传统文化是凉山旅游成败的关键。而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彝族民间文艺。
关键词 民间文艺 凉山 民间文学 民俗 旅游资源
下载PDF
凉山彝族传统民间歌舞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2-35,共4页
本文以大量的原始材料为依据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 ,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对进一步从开发运用的角度 。
关键词 阿吉格 踏踢舞 类型 荷格 姿尼合 凉山彝族 民间歌曲 民间舞蹈 唱法 都合舞 火把舞
下载PDF
图腾美学与生命哲学的诗化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阿库乌雾 栗原小荻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图腾美学与生命哲学的诗化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图腾美学精神的原始魅力及其诗意开掘;二、现代人类深层族群心理自觉及其言说方式的探索;三、原型思维与集体无意识光芒的再度沐浴;四、民族深度认同与生命哲学构建的同步。
关键词 图腾美学 生命哲学 诗化实践
下载PDF
从本能到自觉:民间立场坚守与批判精神高扬——栗原小荻文学评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菊 罗庆春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栗原小荻 民间立场 批判精神 自觉 本能 民族历史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藏彝走廊”诸民族英雄传奇的叙事解读——从英雄之死与他世界说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从英雄之死来探求英雄传奇的叙事特点,英雄传奇是介于英雄神话与英雄故事之间的形式。而"藏彝走廊"诸民族的英雄传奇具有自己独特而相似的一些叙事环节,在神与人之间,体现着不同于英雄神话的要素——他世界(物世界)的出现,并... 从英雄之死来探求英雄传奇的叙事特点,英雄传奇是介于英雄神话与英雄故事之间的形式。而"藏彝走廊"诸民族的英雄传奇具有自己独特而相似的一些叙事环节,在神与人之间,体现着不同于英雄神话的要素——他世界(物世界)的出现,并把英雄死亡的原因归结在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英雄 死亡 叙事
下载PDF
再生:是对新生活秩序的期望和新文化的肯定——彝族毁灭与再生神话研究之三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6,共7页
在彝族毁灭与再生神话中 ,有前提的毁灭和依一定的标准选留人种 ,重新繁衍人类 ,是对旧人旧文化的否定 ;对太阳重新出现的企盼 ,是追求新生活秩序的表现。再生和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在彝族毁灭与再生神话的再生神话母题中 。
关键词 彝族 母题 生活秩序 文化 “毁灭”神话 “再生”神话
下载PDF
历史使命与文化尊严——中国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发展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庆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意义越显重要。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国多民族母语文明的当代传承,母语叙事的主体性延续,族群文化独特性的持守,"多元"与"多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意义越显重要。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国多民族母语文明的当代传承,母语叙事的主体性延续,族群文化独特性的持守,"多元"与"多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命题都直接关涉到国家实施文化兴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想"的重大人文历史工程等伟大实践。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做出客观、科学的思考,必须发挥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多民族母语文学 多元一体 文化传承 核心与价值
下载PDF
彝文文献中的彝族传统医药理论探讨--以“风邪染疾”理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富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29-34,共6页
彝族先民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和诊疗方式等主要散存于民间祭司毕摩的经典文献和民间口碑资料中,缺乏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阐释。"风邪染疾"之说是彝医重要的基础理论。彝医认为,风是引起一切疾病的根本,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疾... 彝族先民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和诊疗方式等主要散存于民间祭司毕摩的经典文献和民间口碑资料中,缺乏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阐释。"风邪染疾"之说是彝医重要的基础理论。彝医认为,风是引起一切疾病的根本,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疾病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医 “风邪染疾” 理论 疾病认知
下载PDF
选留:文化洗礼后的社会发展需要——彝族神话毁灭与再生研究之二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在彝族毁灭与再生的神话主题中,有关选留人种的母题,主要出现于洪水神话文本之中,反映了一种对文化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彝族先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彝族神话 选留人种 文化选择 发展需要
下载PDF
彝族毕摩文献中的生命孕育观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富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3,共8页
卷帙浩瀚的彝族毕摩文献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可从不同学科和不同角度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重点研究毕摩文献中的生命孕育观。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毕摩文献看,较全面地记录了彝族先民对生命孕育的认识,从生命源于水、感孕神话... 卷帙浩瀚的彝族毕摩文献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可从不同学科和不同角度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重点研究毕摩文献中的生命孕育观。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毕摩文献看,较全面地记录了彝族先民对生命孕育的认识,从生命源于水、感孕神话、单纯崇拜女性生育魂"格菲",排除两性关系,强调女性的主导地位等,到充分肯定男性在生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各种动植物形象比喻胎儿在母体内逐月成长等,反映了彝族先民对生命孕育及其过程的细致观察、深入认识与形象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摩文献 生命孕育观 科学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